天堂在左,雨崩在右

卡瓦格博,雄踞藏地八大神山之首;他的另一個名字“梅里雪山”—中國最有故事的雪山。

天堂在左,雨崩在右

20世紀30年代曾被美國學者稱為“世界最美之山”。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至今仍是未被登頂的處女峰,更是在1996年被政府明令永久禁止攀登。

天堂在左,雨崩在右

雨崩,位於梅里雪山東南深谷間,一個至今沒有通公路的邊陲村落,因獨特的地緣和文化這裡被視為真正的世外桃源。

天堂在左,雨崩在右

“巨石下的村落”——傳說,雨崩在很久以前並不被外界所知,後來,有一個老人常到瀾滄江邊的西當村借糧,西當村的人誰也不知道老人從哪來,便派人跟蹤他,可他總是走著走著就不見了。

天堂在左,雨崩在右

後來有人想出一個辦法,當老人再來借糧時,西當村人說:“這次不借給你青稞,也不借麥子,借給你小米。”他們在幫老人將口袋扛上肩時,乘機在口袋上紮了一個洞。小米一路流著,村民們緊跟著找到一塊巨石下,小米消失了。他們奇怪極了,眾人掀開巨石,卻發現下面有個村子,雨崩這才被外界發現。

天堂在左,雨崩在右

傳說不盡可信,但群山簇擁的雨崩村與世隔絕卻是不爭的事實。從古至今只有一條驛道通向外界,是真正的“世外桃源”

驢友圈有這樣一句話:“去不了天堂,就去雨崩。”

因為那裡是神在地球上遺落的一片秘境,擁有最像天堂的景象。

梅里雪山

很多人知道梅里雪山,知道主峰卡瓦格博,是因為日照金山那匆匆一瞥便已難忘。

傳說中,若有幸能夠瞻仰到卡瓦格博的真面目,則今後如果再登上布達拉宮時,便可在其東南方向的五彩雲層之中看到卡瓦格博的身影。

天堂在左,雨崩在右

這裡更為人熟知的,或是1991年新年,一夜之間一支17人登山隊離奇消失。

當時對外界知之甚少的雨崩村民,起初並不清楚登山隊此行意在登頂他們的神山卡瓦格博。山難在他們眼中,是神山為此降下的懲罰。

天堂在左,雨崩在右

當1996年,中日聯合登山隊第三次集結來到雨崩,他們遭到了村民強烈抵制。信仰和登山間強烈的對撞,使得2001年德欽縣人大常委會正式立法,將卡瓦格博列為“禁登山”,

這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座因為神聖而拒絕人類攀登的山。

天堂在左,雨崩在右

笑農大本營,1991年由中日聯合登山隊修建而成,是攀登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的大本營。

梅里轉山

轉山一詞,很多人不甚瞭解,這是藏傳佛教的一種祈願方式。

相傳卡瓦格博原為苯教神山,後被蓮花大士收服,成為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之一。

天堂在左,雨崩在右

藏區轉山的牧民

它的轉山路線,已經延續了七百多年,卻鮮為人知。

梅里內轉,雨崩神瀑,雙彩虹之下,頓悟了幾世痴迷,放下了幾生執迷。

神瀑

藏民們每年都會前來朝拜,繞著神瀑走三圈,經過神瀑的洗禮,消災免難。神瀑附近的五彩經幡更是證明了神瀑在藏民們心中的崇高地位。

天堂在左,雨崩在右

據傳如果一個人厄運將至,神瀑便不會給他洗禮;而一個人若去日將至,神瀑的水便不會沾溼他的身體。

雨崩冰湖

雨崩冰湖海拔高度約為3800米,是梅里雪山冰川融化的雪水彙集而形成的深綠海子,被稱為梅里雪山的聖湖。

天堂在左,雨崩在右

天堂在左,雨崩在右

冰湖是典型的冰漬湖,是由冰川運動侵蝕地表而形成的,幽藍的冰川和翠綠的湖水交輝相應。

尼農大峽谷——分別朝聖過三處聖地,內轉經之路基本結束。如果不想走回頭路,從尼農出雨崩是不錯的選擇。一路下坡,道路佈滿石塊,但是沿著雨崩河下行,路徑清晰。

天堂在左,雨崩在右

到尼農大峽谷,能看到奔騰的瀾滄江,峽谷路段依山傍河,風景迥異。

天堂在左,雨崩在右

從尼農村包車即可返回德欽縣城,正式告別雨崩。雨崩村的神秘和梅里雪山的壯麗,都會成為你美好的回憶。

天堂在左,雨崩在右

雨崩之行,如同秘境。在心中的迴響,念念不忘。

我們經過每一條河流,每一片冰川,每片森林,都會想像它們在千年前的模樣;我們在凝視每一堆瑪尼石,每一串佛珠,每一片經幡,都在想摩挲他們的信徒們滿是皺紋的臉上的表情。

天堂在左,雨崩在右

我們用盡所有的力氣,去想象信仰的力量;我們盡我所能,去感受展現在我們眼前的純粹和神聖。

天堂在左,雨崩在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