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皇帝納妃,姑侄六人同侍一夫,三代同床,此為史上一大罕事

劉聰剛剛登位的時候,不只繼承了父親的皇位,連帶著把自己的小媽也給繼承了。


劉淵死前兩年立的皇后單氏,是氐族的公主,非常的年輕貌美,時常讓劉聰看著流口水。於是在他打敗哥哥劉和,奪得皇位之後,史書用了三個字記載他幹了什麼:“聰蒸焉。”

這皇帝納妃,姑侄六人同侍一夫,三代同床,此為史上一大罕事


“蒸”字用在這裡,有別樣的含義,專指男人和母輩有染,以上亂下曰淫,以下亂上曰蒸。
真的是異常傳神的一個字,想像一下,在一個大蒸籠中,猥瑣的水蒸氣蓬勃而上,盡情的繚繞在潔白柔軟的小籠包上,確實是有一股色色的味道,難得古人是怎麼挑出這個字,來對應這個場景的。
少數民族確實是有這個傳統,塞外生存條件惡劣,保證人口繁衍是第一要務,所以女人經常被當作財產繼承,可以父死子繼(親媽除外),兄終弟及。
昭君當年出塞,嫁給呼韓邪單于,在老公過世之後,給漢成帝上書求歸國,被漢成帝命令“從胡俗”,只得又嫁給了老公的兒子。對於在漢人禮法中長大的王昭君來說,這就是異常難以接受的亂倫行為,所以昭君壓力很大,只活了33歲就鬱鬱而終。
這世界是男人主導的,卻總是讓女人成為犧牲品。

這皇帝納妃,姑侄六人同侍一夫,三代同床,此為史上一大罕事


劉淵所建立的漢國,國民主體是已經在幷州生活了很多年的匈奴人,漢化程度很深,不是很能接受這項傳統文化。不過劉聰是皇帝,所以也沒什麼人敢說他。
但是,沒人敢對劉聰有意見,不代表沒人敢罵單皇后。
當然,一般人也是不敢在皇帝的家事上插嘴的,敢幹這件事的人,必然也是皇族。
這人是單皇后的兒子,劉乂。他還有個身份,是匈奴漢國的皇太弟,理論上的下一任皇位繼承人。
當年劉聰殺死大哥劉和之後,為了避嫌,曾經聲稱自己並不是為了皇位才弒兄的,所以立了最小也是最受父親寵愛的弟弟為皇太弟,表示只是代管皇位,一旦弟弟長大成人,就會把皇位讓給他。
現在劉乂也差不多長大了,劉聰不只不把皇位給他,還成天跟他美豔的母親蒸來蒸去,這太氣人了。劉乂也是從小在漢文化中長大的,他無法接受這種事情,覺得實在是無法說出口的丟人,提一下都會讓自己顏面掃地。

這皇帝納妃,姑侄六人同侍一夫,三代同床,此為史上一大罕事


於是,他總是往皇宮裡跑,不停的說這件事,對母親咒罵、抱怨不斷。
被迫與劉聰亂倫,已經讓單氏很羞恥了,來自親兒子的唾棄,更是讓她慚愧難當,很快就一病不起,撒手西歸而去。
這又是一個王昭君式的犧牲品。劉聰是皇帝,要蒸她,她無從反抗,而自己的兒子不敢去罵劉聰,只能把氣撒在她身上,最終逼死了她。
從頭到尾,她都沒有選擇自己命運的權力,卻要拿自己的性命,來承擔男人們惡行的後果。
生逢亂世的女人,何其不幸。
得知單氏的死因,是來自劉乂的致命一擊後,劉聰異常的惱火。本來因為單氏的原因,他對這個小兄弟還算不錯,現在卻因為他而讓自己失去了喜愛的女人,劉聰氣到七竅生煙,只是他一時還真拿劉乂沒什麼好辦法。

這皇帝納妃,姑侄六人同侍一夫,三代同床,此為史上一大罕事


難道殺了他嗎?當然不可以,劉聰已經背了個弒兄的惡名了,難道再殺一個弟弟嗎?而且是因為弟弟阻止自己蒸母這麼離奇的原因。
那廢了他皇太弟的身份?自己本來也不打算傳位給他,倒是正好借這個由頭,剝奪他的繼承權,讓自己的兒子以後可以名正言順的上位。
只是劉聰雖然好淫,但也確實重情,一想到單氏剛死,自己就要對付她的兒子,劉聰又有些於心不忍。
於是這件事情,只能就這麼算了。但是,劉聰雖然沒有在明面上對劉乂採取什麼措施,卻已經在心裡記恨了他一筆。
來自帝王的恨意,是非常要命的,任何人只要得到這個,遲早會送命,皇太弟當然也不例外。
失去了單皇后,劉聰也不能閒著,很快他就找到了新的目標。
這一次,他玩了一把大的。
他看中了太保劉殷的女兒,還是兩個。
這兩個女兒姿色都超群,劉聰見了一面之後,就默默的惦記上了,淫慾噬咬得他寢食難安,一想到這麼正點的兩個美人,如果自己不下手的話,遲早要被別人娶走,他就覺都睡不著。


可是,他卻偏偏不太方便將兩個美人納入宮中。
他已經是皇帝了,要跟臣子結親,按理說只要一聲令下,劉殷應該歡歡喜喜的把女兒送過來才對,沒人敢說什麼,在匈奴漢國境內,能阻止他的東西就沒有幾樣。
但是,正巧就有一樣東西,能夠在這件事情上阻止他。
這個東西,叫禮法。
劉聰姓劉,劉殷也姓劉,在傳統的禮法觀念裡,同姓就是同宗,是不能結婚的。這個觀念源遠流長,甚至直到八九十年代,同姓戀都還是非常忌諱的事情。更何況,這兩個人還是近族,論起來,他們可以算是同輩。

這皇帝納妃,姑侄六人同侍一夫,三代同床,此為史上一大罕事


皇帝是代天治國,再怎麼大,也大不過上天制定的禮法。
淫心熾熱的劉聰,試探著透露了一點這個心思,馬上招來了劉乂的反對,劉乂以同族不能結親為由,屢次勸劉聰打消這個念頭,勸得劉聰火冒三丈,越看他越不順眼。
火大的劉聰決定到專業人士那裡尋找理論依據,以破除這種封建陋習。他找到的是太傅劉景和大鴻臚李弘,這兩個人是負責禮樂器物的,有強大的發言權。
這兩個人的專業能力很強,關鍵是人也很乖巧,馬上就為劉聰找到了論據:據考證,劉殷是劉康公之後,與皇上您其實並不是同出一源,娶他的女兒,並沒有問題。
妥了,這是來自專家的意見,劉聰決定從善如流。
他火速納了兩位劉小姐入宮,分別封為左右貴嬪,準備好好享用美人了。
不過,在結親的時候,出了點小問題。
劉殷這個人,大概是基因非常的好,所生的女兒個個漂亮不說,這種美貌的基因甚至隔代遺傳了,他的幾個孫女也是極其的驚豔,姿容非同一般的好。
納妃是大事,劉殷自然全家出席。然後,劉聰又一眼看中了劉殷的孫女。


這次是四個。
反正已經從理論上證明了,同姓戀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禮法的門檻已經被劉聰跨了過去,其它就更沒有東西能阻止劉聰了。
於是在剛剛完成了納貴妃儀式之後,劉聰又再舉辦了一次納貴人儀式,將劉殷的四個孫女全部收入後宮,封為貴人。這四個少女剛剛成為劉聰的侄女,轉眼又變成了他的老婆,身份切換之快,也是少見。
這下,劉聰算是把劉殷家裡的未婚女性一把連鍋端了。
姑侄六人同侍一夫,三代同床,此為史上一大罕事。
當然,好淫者必然不會單單隻重視質量,對於數量,劉聰也是不排斥的,並沒有因為一口氣得到了六個國色天香的妃子,就放鬆了對外的耕耘。不久之後,他又納了大將軍靳準的兩個女兒,這兩個女孩也姿容不凡,“皆國色也”。
這一次的納妃,對整個匈奴漢國意味著什麼,劉聰此時並不清楚,他只看到靳準進獻兩個女兒時謙卑和諂媚的笑容,這讓他備感滿足:人人都爭著把女兒獻給我,可見我是世間英雄。
不久之後,歷史將會告訴他,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一個錯誤,大到需要用匈奴的整個國運、他劉家的歷代祖宗和子孫來彌補。

此時的劉聰還沉浸在溫柔鄉里,他多情卻也重情,對娶進門的每個女孩,都是由衷的好,這讓他創下了一項紀錄:歷史上冊封皇后最多的皇帝。
後宮的女人多了,難免會互相爭寵,在封號、頭銜上搶來搶去,劉聰的做法是:喜歡誰,就封誰做皇后。

這皇帝納妃,姑侄六人同侍一夫,三代同床,此為史上一大罕事


為了解決皇后編制不夠的問題,他創造性的設立了上皇后、左皇后、右皇后、中皇后四個崗位,一次性就可以讓四個皇后同時在崗,非常有效的解決了女孩子們爭寵的問題。


但是實際操作下來,他發現四個皇后的位置也是不夠的,後宮裡的女孩多,而且個個漂亮無比,都有問鼎皇后的資格。多情的劉聰不忍心讓女孩子們失望,於是又發明了另外一種替代性的手段:佩皇后璽綬,也就是沒有皇后的名號,但是有皇后的印綬,相當於副皇后。
副皇后一共有七個,加上四個正皇后,劉聰一共集齊了十一個皇后,笑傲古今,誰都沒有他多。
好牛也不能天天耕,在這樣高強度的耕耘之下,劉聰只當了八年皇帝,當年多次領兵縱橫中原的一條鐵漢,就被掏空了身子。
318年,劉聰病倒。他察覺到自己命不久矣,可是,他還有一件事沒做。
臨死之前,劉聰總算清醒了些,沒再想著女人,而開始考慮國家大事了。這件大事不解決,他死不瞑目:
他的繼承人,名義上還是他的弟弟,而不是他的兒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