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專家達成共識:新冠病毒將在18個月內感染20-60%的人口

美國所有傳染病專家達成共識:新冠病毒將在18個月內感染20-60%的人口,我們該怎麼準備……

COVID19是無法控制的

新型冠狀病毒又稱為COVID19,現在傳染病專家都達成共識它是無法控制的。新型冠狀病毒可怕的點在於:

①人傳人:02年SARS和12年MERS病毒被控制住是因為它們只在動物與人之間的傳播率很強而人與人之間的傳播率卻很弱,因此只要限制人與感染動物的接觸就可以有效受到控制。

② 傳播力強:2009年的H1N1流感病毒在6個月內就感染了全球10億人口,而COVID19新冠病毒也是類似的一種流感病毒,但它的傳播率要比H1N1還要更強一些。所以目前我們所看到的只是病毒傳染的初步階段。COVID19新冠病毒已經來到了這個世界,它是不會消失的,它會變成我們人類的一部分。

③沒有季節性:通常來說,像流感病毒不適合在高溫潮溼的環境中⽣存,於低溫乾燥的氣候才適合⼤量繁殖,因此流感多半在春季發生,夏季疫情降低,秋冬交替之際則疫情攀升。從迄今得到的證據來看,COVID-19病毒可以在所有地區(包括氣候炎熱潮溼地區)傳播。

這樣導致的最終的結果只有兩個:1)所有人都感染,自身恢復後形成了對病毒免疫,這種病毒就成為普通季節性感冒病毒的一部分。英國前些日子推出的自然免疫就是這個過程。2)疫苗,目前預測最早還有18個月能夠上市,但還不一定能通過臨床檢驗。

其實冠狀病毒種類很多,我們每個人都曾經被某種冠狀病毒感染過,普通的感冒病毒中就有15-25%的時候是由冠狀病毒導致的(同類型病毒,但不是新冠病毒)。但這次爆發的COVID19要比普通的冠狀病毒更為嚴重些,它的病死率在0.5-2%(相比季節性流感是在0.1%),但最終的結果它會變成與其它導致流感的冠狀病毒一樣。

雖然我們看到現在中國的新增病例下降,但這可能只是暫時的,它在之後很可能會反彈。美國所有傳染病專家預測:在18個月內將會有20-60%的美國人口感染此病毒,最佳情況就是美國3.4億人口如果20%的人會被感染,0.5%的病死率,那麼340,000人將會死亡。不理想的情況下60%人口感染,1%的病死率,那就是2,040,000人死亡。

據我這幾日做的資料蒐集,得出結論感染上這個病毒是避免不了的事情,只是時間的問題。當然能夠拖住的時間越長機會就越好,因為未來肯定會有更好的治療方案出現(主要是抗病毒藥物的開發)。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專門用於預防和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

那些感染病毒的人應該接受用於緩解和針對症狀的治療,而病情嚴重的患者應得到針對其所有症狀的最佳的支持性治療。特定的治療方法正在研究中,並將通過臨床試驗進行測試。所以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分析自己的風險。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風險感知,但高於0.5%的病死率已經算是非常危險了。上圖可以看到小於40歲的風險在0.2%,到了40-50歲風險就翻到了接近1%,60-70歲的風險直升3.6-8%,而80歲以上風險最高為14.8%。年齡是一方面,下圖我們再來看看還有什麼身體狀況會提高風險。

感染COVID19新冠病毒的死亡率最高為10.5%的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7.3%排第二的的是糖尿病患者,緊接著死亡率6.3%的是慢性呼吸病患者,高血壓患者的死亡率是6%,癌症患者的死亡率是5.6%,沒有疾病的人是0.9%。還有其它數據,中年男性抽菸的人感染死亡率是8-10%,而同樣年齡不抽菸的女性低於2%。如果你50-60歲還抽菸,那麼你要開始擔心你的風險了。如果你又有高血糖或高血壓,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緊急的情況。

我們至少可以做到:

1)洗手要洗超過20秒:研究發現洗手能夠有效防止病毒是因為搓手時發生的摩擦作用才是關鍵,所以時間長短很重要。

另外,經常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清潔手或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因為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清潔手或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可以殺滅手上的病毒。

2)避免與多人接觸:這是一種呼吸道傳播病毒,它依附在我們呼吸,咳嗽和打噴嚏中的水滴。一旦水滴蒸發,病毒就不能再傳播了。而人與人傳播的距離是1-2米。

3)口罩:聊勝於無:沒有證據表明,戴口罩能夠有效地防止病毒性感染。這個意思是說,口罩可以防止一些細菌進入你的口腔或者鼻孔。更重要的是,它能防止你自己的手亂摸嘴巴和鼻子(大多數人都會下意識地做這些事情)。如果你真的病了,戴口罩還能防止你去感染別人。

我們該怎麼準備:

目前為止,我們還有一年的時間可以增強免疫系統,因為一年後,這很有可能會影響到50%的人口(最理想的情況是20%人口),沒有一個國家是安全的,長久維持旅行禁令是不可能的事情。

增強免疫基礎

良好的睡眠質量

高蛋白,營養密度高的飲食

運動

冷暴露(洗冷水),熱暴露(桑拿)

呼吸運動,呼吸法隨時助於你緩解壓力(慢性壓力會導致免疫障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