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花瓷瓯, 颜色天下白——五大民窑之定窑

人们津津乐道的宋五大名窑,历史地位是不同的:

汝窑排老大,知名度最高,拍卖价格也最高;

哥窑最神秘,冰裂纹似乎更抢镜,话题王;

钧窑最世俗化,家有万贯不值钧瓷一片;

官窑和明清官窑容易混,而且它的感觉和汝窑、龙泉窑接近,面目有些模糊。

定州花瓷瓯, 颜色天下白——五大民窑之定窑

定窑呢?很多人的感觉是:它似乎不是五大名窑。名气还不如磁州窑、龙泉窑等叫得更响。

为什么呢?

就因为它的的颜色。

定州花瓷瓯, 颜色天下白——五大民窑之定窑

在古时,古人对白瓷有着极高的热情,很多窑口都试图烧出纯白无瑕的白瓷,但成功的寥寥无几,不是发青就是发绿。探索到了宋代,真正的白瓷依然没有出现,当时定窑的最高水平,也只能烧出白中泛黄的瓷器。

在定州境内(今河北曲阳涧磁燕山村),故名。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

定窑在唐代时就已是著名瓷场,专烧白釉、黄釉瓷(白釉有玉壁底碗、注壶、瓶类;黄釉器有碗、注壶等。),到宋代发展迅速,比之前更大更有名,大量烧制白瓷,其次有黑釉、酱釉、绿釉、白地褐花等品种。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白定。其它瓷器胎质粗而釉色偏黄俗称土定;紫色和黑色釉的称为酱定。另有高窑温烧制的金黄偏红的釉色的,称之为金定,极为稀少。

定窑创烧于唐朝后期。从这时一直到五代的定窑瓷器,还较为粗糙简单,器型以碗为主,正处于向精瓷的过渡阶段。但在五代中后期,定窑白瓷出现了一次根本性的飞跃。所烧瓷器不再施化妆土,胎、釉呈现出精、白薄的特征。有些器物的白度甚至超过了邢窑的细白瓷器。

定州花瓷瓯, 颜色天下白——五大民窑之定窑

定窑创烧于唐朝后期。从这时一直到五代的定窑瓷器,还较为粗糙简单,器型以碗为主,正处于向精瓷的过渡阶段。但在五代中后期,定窑白瓷出现了一次根本性的飞跃。所烧瓷器不再施化妆土,胎、釉呈现出精、白薄的特征。有些器物的白度甚至超过了邢窑的细白瓷器。定窑在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由于连年兵灾,逐渐衰落和废弃。金朝统治中国北方地区后,定窑瓷业很快得到了恢复,有些产品的制作水平不亚于北宋时期。从有龙凤纹饰的一些器物上看,定窑产品也是金代统治者喜爱的瓷器品种。到了元朝,定窑终于逐渐没落。

定州花瓷瓯, 颜色天下白——五大民窑之定窑

定窑在北宋末年“靖之变”后,由于连年兵灾,逐渐衰落和废弃。金朝统治中国北方地区后,定窑瓷业很快得到了恢复,有些产品的制作水平不亚于北宋时期。从有龙凤纹饰的一些器物上看,定窑产品也是金代统治者喜爱的瓷器品种。到了元朝,定窑终于逐渐没落。

到20世纪70年代,定瓷在沉寂了多年之后又进入了复苏期。曲阳定瓷有限公司历尽艰辛,通过上百次研究实验,在仿古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制成功了仿古、美术、日常三大系列工艺产品200多种,产品在国内展出屡屡获奖,产品已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荷兰、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定窑的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釉色洁白晶莹,很多积釉形状好似泪痕,被称为“蜡泪痕”,隐现着黄绿颜色。在器物外壁薄釉的地方能看出胎上的旋坯痕,俗称“竹丝刷纹”。北宋早期定窑产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器物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以掩饰芒口缺陷,此为定窑一大特色。

定州花瓷瓯, 颜色天下白——五大民窑之定窑


宋代瓷窑装烧技术最为重要的成就,就是发明了覆烧法和“火照术”,定窑就大量采用覆烧方法,还使用了一种垫圈式组合匣钵。这种烧制方法的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位空间,既可节省燃料,又可防止器具变形,从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度地提高了产量,对南北瓷窑都产生过很大影响,对促进我国制瓷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