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飛行員到營參謀:一次不尋常的“機降突擊”-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從飛行員到營參謀:一次不尋常的“機降突擊”

——第74集團軍某陸航旅直升機營參謀陳澤南的轉型之路

宋邦穩 解放軍報記者 陳典宏 通訊員 周天宇 許浩傑

從飛行員到營參謀:一次不尋常的“機降突擊”

從飛行員到營參謀:一次不尋常的“機降突擊”

2年多前,陳澤南成為第74集團軍某陸航旅直升機營參謀。

新崗位、新挑戰。隨即,工作內容、生活節奏、精神狀態都被調到“新頻道”,陳澤南開始了軍旅生涯的新一輪衝鋒。

從畢業之初意氣風發的新飛行員,到銳意進取的直升機營參謀,陳澤南一直在和時間賽跑。

“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磨合過程。”陳澤南深有感觸地說,“在直升機營參謀這個戰位上,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很多。在挑戰自我、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我逐漸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陳澤南知道,通往未來戰場的勝利之路必定荊棘密佈。

“那個時候,經常忙到忘了喝水”

“雜!”陳澤南用這個字,形容直升機營參謀崗位的日常工作狀態,“每天需要處理的事務太雜了。”

一個“雜”字,體現出這個新崗位對參謀能力素質的要求之高:不僅要熟練掌握戰術標圖、作戰計算、擬製文書等基本參謀業務技能,還要精通直升機的戰術、戰法運用,熟悉各種機型的火力配置和裝備性能,並能站在營級指揮員的角度統籌謀劃、制訂方案。

同時,這個“雜”字,也是陳澤南上任之初,適應新崗位、處理各項事務的真實寫照。

“我的工作,往往是和戰友們一起走下戰機後才開始的。”陳澤南介紹說,他每天不但要擬製各類訓練計劃,還要處理機關下達的各種通知,還要學習鞏固參謀業務,同時飛行訓練也不能落下,“加班到深夜是常態”。

“剛開始,我的工作效率明顯偏低,每天應付下來都很吃力。擬製全營的飛行訓練計劃,我經常需要反覆修改四五次。”說起剛起步時的點點滴滴,陳澤南記憶猶新——

新大綱頒佈後,訓練課目全面優化升級,需要整理更新的飛行訓練教案非常多;

規範全營戰備秩序,不僅要對照上級下發的戰備建設標準逐一修正,還要結合單位實際加以創新完善;

多機戰術訓練日益增多,需要綜合考慮機長與副駕駛、機長與機長之間的配合程度,瞭解每個人的訓練動態……

“那個時候,經常忙到忘了喝水。”務戰之“急”,讓陳澤南深刻體會到,過去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已經跟不上改革強軍的時代步伐。

陳澤南一路追趕的身影,也是陸航部隊跨越式發展的縮影——

新機型列裝部隊,“旅-營”體制下多機戰術訓練成倍增加;

千里移防,與某特戰旅成為“背靠背”對抗的鄰居,合同訓練從過去的“年夜飯”變為如今的“家常飯”;

部隊參加比武演訓的機會越來越多,實戰化訓練如火如荼……

“變,無處不在,從靈魂到肌體。”陳澤南說。

改革強軍,對部隊是轉型重塑,對個人是“鳳凰涅槃”。

“肩頭的責任重了,常感覺本領不夠用。”在反覆摔打磨練的過程中,陳澤南一路追趕、不敢停歇,努力彌補履職新崗位的“能力差”。

在營長段玉濤眼中,陳澤南的這種緊迫感,使他勝任崗位的能力實現了螺旋式上升。

經過崗位磨練,陳澤南漸入佳境:能準確判斷形勢,迅速抓住工作中的主要矛盾、關鍵節點,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條分縷析,集中精力應對解決。

“對一名營參謀來說,這種能力,像金子般珍貴。”段玉濤說。

“越學越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越練越感到本領恐慌”

雲之下,海之上,戰鷹鎖定目標、建立攻擊航線、瞄準擊發……伴隨著轟鳴聲,數枚導彈呼嘯而出,精準命中靶船。

在那場跨軍種聯合演習中,一舉擊中目標實屬不易。振奮不已的不僅是戰鷹機長,還有百公里外坐在聯合指揮“中軍帳”內的營參謀陳澤南。

為了這一刻,他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

2018年7月,從機關下發的文件中,看到關於選調參謀人員參加聯合參謀集訓的通知時,陳澤南感到自己的心跳明顯加速:這是一次提高自身能力的機會。

“部隊改革調整力度那麼大,我想出去充充電、長長見識。”陳澤南當天就找到單位領導,主動請纓參加這次集訓,並如願以償。

各軍兵種知識書籍、各類武器裝備模型、各種戰術戰法教案……集訓隊裡,一系列前所未見的新鮮事物,讓陳澤南欣喜不已。

徜徉在新知識的海洋,陳澤南如飢似渴,恨不得利用那次短暫的集訓,把所有看到的東西都裝入腦中帶走。

“越學越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越練越感到本領恐慌!”陳澤南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要成為一名具備聯合作戰素養的直升機營參謀,所要學習掌握的知識技能遠超他的預想。

僅戰術標圖這一個課目,陳澤南就要熟記各軍兵種那麼多陌生的戰術符號,並學會精準部署各軍兵種力量。

“我還年輕,沒有什麼困難是克服不了的。”那段時間,陳澤南不斷鼓勵自己。

“只有求知若渴,才能實現換羽高飛。”集訓期間,陳澤南不放過任何一次提問的機會,成為戰友中“提問最多的人”。在與其他軍兵種戰友的深入交流中,他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的聯合作戰思維……

最終,從“零”起步的陳澤南與戰友一起擬製的聯合作戰方案,受到集訓隊教員高度評價。

集訓結束,陳澤南便匆匆奔赴“下一站”,直接參與一場跨軍種演習的方案擬製。

“恨不得長出三頭六臂,像孫悟空一樣會七十二變!”陳澤南說,在整個演習中,陸航部隊要在路線選擇、協調配合、進攻戰術等多方面做到最優,就必須綜合考慮氣象、水文、雲層、風速等多方面天候因素對直升機造成的影響。

幾天幾夜,陳澤南反覆思考,在不同方案、數據中合理搭配,不斷試錯和修正,在不斷跟自己較勁中,努力尋求最佳方案。

經過異常複雜艱難的準備過程,陳澤南參與擬製的跨軍種演習方案終於通過,並用於演習實踐。

演習當天,當他從情報信息共享顯示屏上看到導彈命中靶船的那一刻,他覺得付出的這一切得到了超值回報。

“營參謀是走上更重要崗位的最佳準備期,跨過去就能超越自我”

前不久,一紙命令,陳澤南被任命為某直升機連連長。對於營參謀來說,無論當機關參謀,還是任基層主官,都是對他們能力素質的認可。

接到新任命,陳澤南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每換一次環境,我就像重生一次。”即將離開營參謀崗位,陳澤南突然體會到電視劇《士兵突擊》中,許三多即將離開鋼七連時的心境。

從最開始的疲於應付,到後來的遊刃有餘,在直升機營參謀這個崗位上,陳澤南投入了太多心血。那些灑滿汗水的日子,早已刻入他生命的年輪。

面對又一次新的啟程,陳澤南有些忐忑。然而,當他真正走上連長崗位後才發現,一切並沒有“歸零”,直升機營參謀崗位上積蓄的“能量”,給他帶來了不少優勢——

進入情況快,因為有擬製全營飛行訓練計劃的經歷,他當連長沒有太多的不適感,很短時間內,就對連隊飛行員的飛行技術、性格特質、能力水平掌握得一清二楚,組訓起來有底數;

抗壓能力好,過去營參謀超負荷的工作狀態,增強了他承受工作重壓的能力,培塑了他敢於擔當、勇於負責的良好品質;

合作意識強,兩年多的營參謀工作經歷,讓他深刻體會到“單絲不成線、獨木難成林”的道理,帶連隊就是帶團隊,高效的配合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營參謀是走上更重要崗位的最佳準備期,跨過去就能超越自我。”從直升機營參謀崗位上學到的諸多知識技能,使得陳澤南在連長崗位上駕輕就熟。

剛當連長沒多久,陳澤南所在連隊參加上級組織的一次飛行訓練理論考核。連隊3名新飛行員的成績“吊車尾”,使連隊整體成績受到影響。

憑藉對相關理論和訓練課目的瞭解,陳澤南迅速為那3名新飛行員量身打造了強化補差計劃,並鼓勵他們以此為契機,苦練加巧練,在下次的考核中打一場“翻身仗”。

在營參謀崗位上的歷練,為陳澤南勝任連長崗位鋪平了道路,也為營參謀這一新崗位如何實現新跨越提供了可貴的探索經驗和參考樣本。

身邊的戰友通過陳澤南的轉型經歷意識到,飛行員也需要儘可能多地掌握一些作戰指揮技能,這樣才能在個人發展和未來戰爭中搶佔先機。

採訪臨近結束,熄燈號響起,陳澤南還在挑燈夜戰。他要趕在跨晝夜飛行訓練結束前,完成當天的訓練總結。

夜色深沉,繁星滿天。看著他忙碌的樣子,記者彷彿看到了許許多多年輕戰友們奮力向前的身影,他們的努力匯聚成了新時代精武強軍的洪流。

圖片說明:

營參謀作為營指揮員的左膀右臂,他們的能力素質直接影響到營級指揮效率。

圖①:某陸航旅各營開展實彈射擊訓練,營參謀成為籌劃營級訓練的主力。

圖②:某旅組織參謀業務集訓,重點將營參謀納入集訓範圍,全面錘鍊營參謀能力素質。

侯向坤、魏 廣攝

來源: 解放軍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