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密碼——加強修養

幸福需要七大要素,1、可以自主支配的財富。2、受人尊重。3、愛人並被愛的人愛。4、健康。5、自由。6、理想目標的實現。7、合理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幸福是身體舒適和內心愉悅的體驗。幸福需要這七大要素來成全,也毀壞於這其中任何一個。

1、財為養使之源。是幸福的物質基礎。雖然金錢的多寡並不與幸福指數成正比,但終歸錢多點會讓人感覺更好點。但是錢多了承擔責任必定更多。因為,錢少了是自己的,多了就是大家的,再多就是人民的,所以叫人民幣。當然,這麼叫有點調侃意味。但是,錢多責少,必違天道,縱觀古今,橫看中外,錢多自私的人,下場都不好,厚藏必亡嘛。明朝的嚴世蕃貪汙了好多金銀珠寶,在院子裡埋了兩大坑,高興地和老爸嚴嵩說:“這些錢夠我們子子輩輩享用了”,嚴嵩仰望天空,久久不語,最後嘆聲說了四個字“厚藏必亡”。果然,嚴世蕃被殺,嚴嵩被賜“乞食於市”。大自然賦予人類的財富總量是有限的,老天爺是愛惜生命的,絕不允許個別人大量佔有財富,而任由其他人死去。如果不能用手中的財富提起更大的責任,服務於人類,常常會有不幸的事情要發生。不怕你財富多,怕的是你太過自私,不為人類服務。

如果為了獲取錢財,偷盜搶劫,貪汙受賄,敲詐勒索,巧取豪奪,違法犯罪,就更不幸了。如果被抓了,錢財自由名聲都沒了。如果還沒被抓,提心吊膽,寢食難安,也談不上幸福。

其實,錢財是拿來用的,不是佔的。任何的問題首先是觀念的問題,如果觀念出了問題,問題遲早是要來的。嚴嵩父子,和珅,申萬山就是最好的代表。

2、受人尊重是把自己內心體驗和大眾認可聯繫起來,是責任感和成就感的結合,其理想狀態是德高望重,現實生活裡容易實現的是位高望重,名大望重,業大望重。

受人愛戴,千古留名一直儒家的追求,為此捨身成仁,捨身取義不絕於史。

如果說正常的錢財來源於勤勞致富,合法經營,小格局尚可。那麼官位名望非大格局不可。心裡只想著自己,時時事事為自己謀劃利益,格低局小,必被人厭。格再高一點,局再大一點,心裡裝上家人,為家人努力奮鬥,吃苦受累,在所不惜。這是我們大多數人的格局,格局定位在家的範圍,自然尊重你的人也很少能超出家的範圍。如果連對家人的愛和付出都做不到,家人對你失望和討厭,夫妻不和,那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了。格再高一點,局再大一點,能為一村一鄉謀福利,就會受到村民的愛戴,象當世開國偉人們胸懷天下,心繫萬民,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奮鬥終生,受全國人民擁戴必然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在當今社會為利而名的人太多太多了。娛樂至上助長了這一風氣。現實的聰明人利用這種現象追名獲利,可惜那些傻乎乎追星的少男少女們,跟在人家後面,心如潮水,上下翻騰。把時間精力耗在追星上,耽誤了學業和事業,損害前途,這些人雖然有一個辯解的理由:“我又不是啥也不幹,只是業餘愛好而已”,事實是追星耗一分時間精力,前途就受損一分,追星耗五分,前途就受損五分,為了短暫的快感,損害著自己的前途,充實了的卻是別人的腰包,傻傻的等步入社會的悔。這些失去了正見和定力的人,想談幸福感必然是鏡花水月,看得見,摸不著。短暫的快感必定會被將來的困難擊的粉碎。

3、廣義的愛是指上帝的博愛,孔子的仁愛,佛陀的慈悲。這裡我們只探討常人之愛,愛情親情友情中的愛情。

在人一生中,如果沒有一次誠摯而熱烈的愛情是有缺憾的人生。

愛一個人,同時被所愛的人愛,並能在一起長相斯守,是世界上非常幸福的事。唯因如此,愛情才被廣泛傳唱頌揚。

可嘆的是愛情一旦步入婚姻,往往就被葬進墳墓。為什麼?心態是主因。

人在談戀愛的時候,奉獻佔主位,老想的是我為對方做點什麼。進入婚姻以後,要求成為主位了,變成了對方應該做什麼。談戀愛時,心裡裝的全是對方,進入婚姻以後,興趣點就從對方身上轉移開去。

對對方提出什麼要求,興趣點往哪轉移,都取決於當事人的三觀和習氣。有些女士說:“找對象時,沒睜開眼,結婚後就閉著眼過吧”這似乎是個態度問題,其實是觀念和能力問題。第一,你對婚姻的觀念是什麼,對丈夫或妻子是如何定位的?如果,你的觀念出現偏差,又沒有能力做出調整,矛盾勢必難以調和,除非一方服軟。觀念出問題通常是因為:1、原生態家庭和配偶家庭差異巨大。2、有過觸動了心靈的深刻體驗。3、心靈雞湯,心靈雞湯的毛病是隻顧一點,不管其它。如,女士:愛我就要捨得為我花錢。男士:父母只有一個,妻子可以一群(指可換)。

其實,愛情是深層內含還是自私,過去理想的愛情的雙方是郎才女貌。為什麼是這樣?朗的才高,是因為它具有變現的潛力,將來可以給女方帶來富裕的生活。女的貌美是能讓男士有愉悅的體驗。今天這個時代,女的不再需要男的來養活,對朗才依賴度降低,對愉悅感要求提高了,所以今天年輕人的擇偶觀有所變化,朗貌上升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了。以貌娶朗的女士為數不少,持貌傲物的男士也越來越多了。愛情自私的另一種表現就是對對方的控制慾,控制慾是佔有慾的一種體現,佔有慾是人性自私的最基本表現。

4、健康是幸福的基礎,但它本身並不代表幸福。最好的健康,就是身體既沒有舒服感,也沒有不舒服感。因為人們舒服感是不舒服的消失時的感覺。如癢癢時撓癢癢的感覺,人最好的是壓根就沒有不舒服。

5、自由恰恰源於不自由,即對自己行為和慾望的剋制,對他人權益和社會秩序、國家法度的尊重和不侵犯。

6、實現理想是個歷經風雨看到彩虹的特殊感覺。多數人的理想是創業。人有三種風險,非常可怕,“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人有七種基本智力,數學和邏輯思維,語言,音樂,運動,空間思維,知人,知己。如果沒有知人知己兩項特長而去創業,風險是非常大的。當然,有能力不去創業也是不對的,“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嘛。

7、合理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來源於良好的教養,這種教養只能靠家庭,讀書,明師指導(明白之師,非名氣大之師)三種途徑。從某種程度上說,是運氣和福份所致,並非每個家庭都有良好的文化氛圍和教育能力。學技能的人多,讀修養類書的人少,能讀到好書,讀懂好書的人就更少了。能遇到一個明師並接受他的教誨是非常難的,一來不容易遇到,二來遇到了也不容易把他當回事,三來你有時間有態度願意請教又是不容易的,四來人家有時間願意講給你聽也不太容易。

幸福是每個人都追求的理想生活,可是真正得到幸福的人並不多。追求幸福,一定要從改變自己開始。威斯敏斯特教堂碑文是幸福最好的詮釋: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當我進入暮年以後,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我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當我現在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