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只有“房子”是硬通貨

前兩天,寫過一篇“小微貸”的經歷,其中發現了一個共性,就是房子。在所有貸款機構裡面,無論是銀行、速貸、網貸,只要有房產,後面的事情都好談。思來想去貸款過程就像一部電影“一聲嘆息”!

2002年創業至今,每年數百萬收入時,北京房子5.6千,覺得不值得買;在湖北、西安、山東做分公司時,租房1.2千,買房也是1.2千/平米,總覺得不是自己的家,不值得買;今天才發現原來真正的創業成功=買房!不過我仍然要慶幸自己是70後,生在那個北京房價5.6千/平米的時代。

這兩天的新聞,深圳的房子又在搶購,北京的二手房成交也翻倍,青島取消限購。。。疫情之下沒想到最先復甦的是房地產,不過後來想想從以下幾點簡單分析,也就見怪不怪了:

1、降息+降準:4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在金融支持方面,通過3次降準、再貸款再貼現向金融機構提供3.55萬億元低成本資金,用於向企業發放低利率貸款,另外截至3月底已對約8800億元企業貸款本息實行延期。簡單估算,未來市場上的流動資金將超過4萬億。

2、實體缺乏海外訂單:雖然目前國內疫情有所緩解,復工復產的動作在加快,但海外市場由於疫情原因,多數歐美髮達國家處於封閉階段,世界成為了一個一個的孤島,生產鏈條和海外訂單被切斷。

3、股市吸納資金效率下降:2020年1月8日,上證指數報3104.8點,4月15日,上證收盤2823.16點。雖然面對歐美市場中國股市表現相對平穩、抗風險能力較強,但股市吸納資金的能力不高。

4、政策鼓勵公司購買物業:以北京的公寓市場為例,目前個人交易受到連續5年繳納社保、全款等限制,但對企業購買幾乎沒有設置任何門檻,甚至還可以抵扣所得稅。

5、上市公司是購買主力:根據2019年的數據統計,第三季度末的數據中,A股3743家上市公司中,有1826家公司持有投資性房產,佔比超過48%,合計持有市值達1.334萬億元。如果按照百萬一套房產計算,那麼相當於近130萬套房產。

在我國現有經濟運行模式下:經濟發展向好,企業資金充裕時,會考慮購置房產吸納資金並實現資產保值;疫情重擊下,企業資金斷裂時,可以用房產抵押給銀行獲得流動性資金撐過寒冬;所以小微企業貸款會如此艱難也就不難理解了。房產=硬通貨的情況下,未來一二線城市房價上漲依然是大概率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