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要做企業的掌舵人,而不是一個只會做事的船員

導讀:

世界的上的人,其實只分為三種:做事的人、做式的人、做局的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三種人,組建起了一個龐大的社會體系。

老闆要做企業的掌舵人,而不是一個只會做事的船員

1、先看做事的人。

把一件事情最好是一個人的基本能力,它遵循的是“事道”,講究的是“技術”。

這是社會上最多的人,他們往往是工薪階層、自由職業者、零工、兼職人員等等,他們依靠出賣勞動力和技能生存,比如司機、農民、會計、律師、工人、醫生、老師,首先需要自己擁有某項技能,當然越厲害越好,然後乘以自己投入的時間,這就是自己可以獲得的財富。

他們往往需要找到一家能夠發揮自己特長的公司或平臺,然後將自己特長髮揮出來,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們的時間、體力都是相差無幾的,沒有人一天有25個小時,所以大家只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熟練水平。

老闆要做企業的掌舵人,而不是一個只會做事的船員

但是,這種性質的人有一種方式可以變的強大,那就是:成名。比如同樣是靠演戲賺錢,明星和群眾演員的報酬就是天壤之別。

同樣是靠設計賺錢,有名的設計師身價遠遠高於普通設計師,同樣是靠幫別人打官司賺錢,大律師身價遠遠高於普通律師。

同樣是靠治病賺錢,名醫就是要花大錢才能請到。

所以,“做事”的人在初級階段靠“技術”,到了一定程度是靠“名聲”,但成名靠的是運氣和機遇,它並不只是技能高超到某種程度的結果,這是他們最糾結的事。

老闆要做企業的掌舵人,而不是一個只會做事的船員

2、再看“做式”的人。

這種人往往並不在意一件事如何做好,他們考慮的是設計出一個什麼樣的“模式”,能讓那些喜歡做事的人更好的去做事,它遵循的是“世道”。

我們要記住:“式”永遠都在“術”之上。

這種人除了懂技術之外,還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眼光、魄力、創新意識,需要對新產品、新渠道、新工具、組織變革有深刻的洞察。創業者、企業家基本上都屬於這一類人。

在懂管理和善於梳理的基礎上,他們更關注一個團隊、一家公司的模式創新,因為有了模式就可以成全無數個做事的人。

老闆要做企業的掌舵人,而不是一個只會做事的船員

“做式”的人必須要懂三樣東西:一是看懂社會大勢,趨勢如滔滔江水,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二是看懂新工具,比如互聯網,三是讀懂新政策,配合國家行動。

創業的本質,其實就是從“做事”努力升級到“做式”,這就意味著一個人不用再靠“技術”去掙錢,而是站在更高的位置上靠設計“模式”去賺錢,同時自己的經濟、人身、人格都實現了自由。

做式的社會價值在於促進社會的運作效率,也因此“做式”是有風險的,如果模式並沒有真正的幫助那些埋頭“做事”的人,或者對他們起到了誤導作用,這說明你的模式是不成立的,這就是很多創業失敗的根本原因。

老闆要做企業的掌舵人,而不是一個只會做事的船員

3、最後是“做局”的人。

為了使社會更好的運轉,他們默默的在幕後佈置一個大局(系統)。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這叫做局,它遵循的是“天道”。

“式”在“術”之上,“局”在“式”之上。把複雜問題簡單化,把簡單問題數量化,把數量問題程序化,把程序問題體系化,這就是做局的基本邏輯。

戰國時期,禮崩樂壞、人心不古,列國征伐不斷,人們生活不得安寧。躲在深山老林裡的鬼谷子,起心動念:謀劃一個局結束這亂世。

一陰一陽謂之道。他教了文和武兩種徒弟,然後文有蘇秦、張儀,武有龐涓和孫臏,讓他們相生相剋。

鬼谷子下了一盤很大的棋,先讓龐涓下山,他幫助魏國傲視群雄,這叫起盤;然後孫臏出任齊國軍師,把魏國控制在一定範圍。這時齊國成了傳統強國,和後起之秀的秦國形成東西對峙,這叫對局。

然後,蘇秦身佩六國相印,聯絡其它國家從南向北對秦國成包圍之勢,稱為“合縱”。使強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最後張儀出山,他採取了“連橫”策略:逐個溝通許諾,遠交近攻,孤立各國,然後各個擊破,最終一統了中國!

老闆要做企業的掌舵人,而不是一個只會做事的船員

鬼谷子獨坐深山老林,卻可以遙控天下,弟子們縱橫馳騁,如同一步步落下的棋子,這就叫佈局。

做局的人永遠不在局中,甚至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他們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做局的人,都是胸懷天下的人。他們心繫天下蒼生,有一種大愛藏於胸前。做局的最高境界是:人棄我取,人取我予,大我無我。

這就是這三種不同的人,從做事的人,到做式的人,再到做局的人,其實就是技術——模式——格局的升級,也是事道——世道——天道的升級。歸根結底是一個人格局的升級。

我最終可以發現:人與人的區別,最終是格局的區別。格局大的人永遠都能操控格局小的人。

所以,如果一定要給社會分層的話,我認為應該這樣劃分:下層人做事、中層人做式、上層人做局。

做事的往往是工薪階層,做式的往往是創業者和企業家,而做局的往往是背後的資本集團、投資家,他們永遠都靜坐在幕後,操控著社會的運轉。

老闆要做企業的掌舵人,而不是一個只會做事的船員

這是一個社會階層不斷固化的時代,但也是一個逆襲隨時可能發生的時代。

提升你的格局,是人生逆襲的唯一途徑!

人與人的區別,最終是格局的區別。格局大的人永遠都能操控格局小的人。

所以,如果一定要給社會分層的話,我認為應該這樣劃分:下層人做事、中層人做式、上層人做局。

做事的往往是工薪階層,做式的往往是創業者和企業家,而做局的往往是背後的資本集團、投資家,他們永遠都靜坐在幕後,操控著社會的運轉。

這是一個社會階層不斷固化的時代,但也是一個逆襲隨時可能發生的時代。提升格局,是人生逆襲的唯一途徑!

老闆,不要企圖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一個老闆如果事無大小都親力親為,那他很難在戰略上有所作為,也很難透過現象看本質,他每天都被繁雜瑣碎的事務上遮住了眼睛。

老闆要扭轉經營的局面,首先要改變的就是人才管理思維,企業要有人,才談得上做好事。沒有優秀的員工,一切願景,都是空談。

老闆也許會說,我也想要有人幫我,可是我沒人啊!其實並不是招不到人,而是留不住人。

老闆要做企業的掌舵人,而不是一個只會做事的船員

你要反思企業的激勵機制,如果你是員工,你就拿著低工資、固定工資,你會像老闆一樣拼命嗎?

好的激勵機制可以讓企業自主運轉,讓員工自發工作,不需要老闆事事操心。老闆的格局和高度,決定了企業的未來。

建議從企業管理機制方面突破,首先要建立好企業薪酬績效激勵機制,讓員工主動自發的工作!

而薪酬設計要先從思維上進行突破

公司要敢於給員工發高薪酬,因為這樣企業才有未來!

1、工資是死的,人的創造力就死了;工資是彈性的,人的潛能就被髮掘了。2、高工資養人,低工資趕人,死工資害人,高激勵助人。3、敢給員工發高薪酬的企業,成本其實是最低的;固定員工薪酬的企業,人力成本反而是最高的。4、高激勵、高績效應該是融合的關係,做到利益共同、平衡共贏,薪酬增長才可健康持續。

老闆要做企業的掌舵人,而不是一個只會做事的船員

什麼樣的薪酬績效機制才能從根本上激發員工?

推薦使用KSF薪酬全績效模式

KSF增值加薪法,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對企業來說,員工拿的越多,賺得越多,且不增加成本。

老闆要做企業的掌舵人,而不是一個只會做事的船員

舉例KSF薪酬績效設計方案

生產經理KSF薪酬績效設計案例

老闆要做企業的掌舵人,而不是一個只會做事的船員

這種情況下,我們採用KSF模式,將他的薪酬分為8個部分。並且這些都是與公司利益密切相關的,作為生產經理也有能力去改進的。

1、產量每增加x元,獎勵y元,每減少x元,少發y元;2、輔料成本率每降u,獎勵v元,每升u,少發v元;3、產品性能合格率,每上升m%,獎勵n,每下降m%,少發n元;4、及時交貨率,每上升a%,獎勵b元,每少a%,少發b元;5、員工流失率,沒流失,獎勵200元,每流失1人,少發100;

企業利益最大化的基礎是員工價值最大化!要充分挖掘員工價值,不是靠壓力而是動力,靠員工自己為自己幹。

老闆要做企業的掌舵人,而不是一個只會做事的船員

總結:只有利益趨同,員工和企業才能真正共贏。

好的薪酬績效模式,以結果為導向,用數據來說話,讓付出多的員工,得到合理的加薪機會。而同時,企業的利潤也是共贏增長。實現在不增加企業固定成本的情況下,給員工實現加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