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一個王朝的終極吶喊

前言

看過《戰狼》電影的童鞋們,應該都被那濃濃的愛國情懷所感染,當我們聽到電影裡一句經典臺詞的時候,相信不少朋友都曾激動的想要落淚:“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當直升機慢慢的升起,當慷慨激昂旋律緩緩響起的時候,我們的內心都有一種無比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源於祖國的日益強大,帶給每一箇中華兒女發自內心的民族自信心。這讓我們深切認識到一個強大的國防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重要性。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一個王朝的終極吶喊

戰狼劇照

然而這句激動人心的臺詞並不是現代人的原創,而是改編自兩千多年前的一句吶喊: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是西漢名將陳湯在給漢元帝上書中所言,表明了擊退匈奴單于的功績,代表了漢王朝在漢匈之戰中的巔峰時刻,也是整個中原民族的巔峰時刻。

《漢書——傅常鄭甘陳段傳》記載陳湯上書言:郅支單于慘毒行於民,大惡逼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天氣精明,陷陣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漢王朝是中國封建歷史上一個輝煌燦爛的朝代,開疆拓土、四夷賓服,開闢絲綢之路、打通與西域諸國的交流,中原王朝第一次站在了世界之巔,華夏族自此有了屬於自己的榮耀稱號:漢族。

今天,歷史君就要和大家一起探討,西漢從建立開始為何就要和匈奴死磕到底,直到最後徹底將匈奴民族趕到了中亞、西歐。

一、自春秋戰國以來,諸侯相侵、戰火不斷、民不聊生

自從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之後,王道廢弛、禮樂不興,周武王開創的宗法制被地方實力派所拋棄,各諸侯國之間爾虞我詐、互相攻伐。春秋時期,好歹諸侯們還共尊周天子為王,到了戰國,天下已經實際上四分五裂,諸侯們成了名副其實的割據一方。以至於幾百年之間戰火從未停歇,百姓始終處於水生火熱之中。

在這之間,有一個明白人看出了國家陷入悲劇,他努力用自己的思想去改變周圍的人們,他的徒弟遍佈各國,思想流傳千年,他就是孔子。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一個王朝的終極吶喊

孔子畫像

孔子在在戰火中不遺餘力的申張傳統的禮樂思想,試圖改變已經扭曲的社會道德,希望諸侯國之間能停止戰爭,恢復舊有的秩序,還天下一個太平。

《史記——太史公自序》周室既衰,諸侯恣行。仲尼悼禮廢樂崩,追修經術,以達王道,匡亂世反之於正,見其文辭,為天下制儀法,垂六藝之統紀於後世。

顯然孔子的努力並沒有改變現狀,思想顯然已經不能讓瘋狂的野心家們停止戰爭的車輪。歷史選擇了始皇帝用秦國的鐵蹄踏平其餘六國。於是,海內再次一統,自西周以後,中原迎來了罕見的和平。在這一點上秦始皇是功蓋千古的。

秦國建立之後,廢分封、立郡縣,都是為了防止前代的戰亂再次燃起,中原已經太久沒有迎來和平。所以,自始皇帝“奮六世之餘烈”而成就一統,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一個王朝的終極吶喊

秦始皇

二、秦末戰亂再起,各地諸侯重新割據一方,戰爭不斷

和平並沒有在這個國家停留多久,秦末的大興土木、嚴刑峻法,依然讓老百姓苦不堪言,始皇帝在世時,迫於他的餘威,抗秦者們尚且不敢立馬舉起義旗,可是始皇一死,天下立馬大亂。從陳勝吳廣揭竿而起開始,各地豪強、流寇再次興風作浪,讓整個國家再次陷入戰亂。

短短十幾年,人們甚至還沒有沐浴到和平的陽光,戰火便再一次燃起,諸侯們打著反抗暴秦的旗幟從各地聚集,向著關中進發。無論是士家大族還是草匪流寇,都想乘著這次天下大亂髮一筆橫財,成為新的割據者。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一個王朝的終極吶喊

大澤鄉起義

這其中,項羽依靠祖輩的榮耀,聚集了楚地最廣大的反抗力量,成為反抗暴秦,推翻統治的最大贏家。火燒阿房宮之後,權利重新洗牌,一批新的力量重新割據一方,整個國家再次回到了秦滅六國的之前的狀態。

從項羽大封諸侯開始,他的失敗就已經是註定的了,自秦以後,天下一統已經是人心所向,和平是大勢所趨,大封諸侯只會造成新一輪的戰爭。自古以來都是,割據不止,戰亂不休。

《史記——項羽本紀》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所以,當項羽剛回到彭城興致勃勃的當起他的西楚霸王之時,各地諸侯再次叛亂。先是田榮殺齊王田都自立,項羽於是親自帶兵討伐,之後陳餘擊敗常山王張耳,擁立趙王歇,自己成為代王。緊接著,漢王劉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吞併關中。

劉邦隱忍之後的厚積薄發,獲得了諸侯們的支持。從史料上看,諸侯共助劉邦貌似是為了共同對抗項羽的統治。實際上,常年的戰亂已經讓所有人疲憊不堪,國家渴望和平,而劉邦將是這新一次和平的鑄造者。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一個王朝的終極吶喊

劉邦

張良、蕭何、韓信等,共同幫助劉邦,恐怕並不只是感激劉邦的知遇之恩,因為最初的劉邦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亭長,雖然靠著豪爽的性格聚集了一批生死兄弟,但遠遠不足以對抗各方勢力。

這些人中豪傑之所以共同襄助他,是苦於年年的戰爭,看到了天下百姓在戰火中所遭受的苦難。希望通過劉邦再塑一個新的王朝,實現天下一統。

《史記——高祖本紀》三王之道若循環,終而復始。周秦之閒,可謂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豈不繆乎?故漢興,承敝易變,使人不倦,得天統矣。

三、劉邦誅暴秦、滅項羽、掃平諸侯,再次實現王朝一統。

高祖劉邦生於戰國時期,起於草莽,歷盡了戰火的磋磨,所以他深知天下對和平的渴望。漢王朝的建立是和平的開始,民眾歷經幾百年的戰火紛飛,終於迎來久違的和平,但是要守住這份來之不易的和平卻不那麼容易。

劉邦登基之後,先後討伐了一個個叛亂者,每次平叛他都親自帶兵出征。因為和平來之不易,他太想要留住,當年跟著自己東征西討建立功勳的兄弟們,早已迷戀上了榮華富貴的生活,只有他自己親自帶兵,才能保住大漢的江山,為天下萬民創造一個穩定的環境。

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淮陰侯韓信、燕王盧綰相繼被剷除,劉邦遂定下白馬之盟“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確保了同姓而王,避免了後世再次由於諸侯兼併而陷入戰亂。

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再起,剛剛結束了國內的戰爭,北方的匈奴日益的強大,已經威脅到新生的漢朝政權。

匈奴本是北方遊牧民族的一支,在戰國時期,中原內戰不斷,各諸侯國都無暇北顧,所以得以發展壯大。到了秦始皇統一中原,三十萬秦軍在蒙恬的率領下北擊匈奴,收復了長期被佔領的河套、河西走廊地區。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一個王朝的終極吶喊

戰國匈奴王冠

但是秦末的戰亂,使得匈奴再一次發展起來。尤其是冒頓單于時期,東擊東胡,西攻月氏,南並婁煩、統一了北方各部,建立了一個強大的遊牧民族王朝。中原王朝歷史上第一次有了生存危機感。

四、高祖出兵匈奴,不料白登被圍,漢匈百年仇怨自此結下

公元201年,韓王信被匈奴大軍擊敗,被迫投降匈奴。匈奴騎兵如風捲殘雲般攻佔了漢朝的上谷、代郡等地,大有順勢南下攻入中原腹地的聲勢。年過半百的劉邦再一次親率大軍投入了打擊匈奴的戰爭。

公元200年,漢高祖率領32萬大軍向北進攻投降匈奴的韓王信,同時準備給匈奴承重的打擊。大軍進入太原郡後,連連獲勝,很快韓王信的軍隊被擊潰。冒頓單于派左右賢王屯兵廣武,阻擋漢軍,也被漢朝騎兵迅速擊敗。

一連串的勝利衝昏了劉邦的頭腦,全然不顧謀臣的勸阻,輕率地帶著騎兵隊伍衝到了平城(今山西大同),正好鑽進了匈奴預先設好的埋伏圈。劉邦的二十萬大軍被冒頓單于的匈奴兵圍在了白登山上。劉邦大軍孤立無援、糧草耗盡,即將陷入絕境。剛剛建立的大漢王朝可能就要隨著劉邦的身死一同覆滅,那麼中國歷史上“土木堡”之變的慘劇將提前一千七百年。最後,劉邦採納陳平的計謀,賄賂單于的妻子閼氏,才得以脫險。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一個王朝的終極吶喊

白登之圍

五、白登之圍後,中原王朝第一次被北方遊牧民族磋盡了銳氣,無奈的開始向匈奴納貢、和親。

劉邦在白登脫險,鑑於當時漢王朝的國力,一時與匈奴難分勝負,為了維護北方的安定,決定與匈奴和親,準備將魯元長公主送給匈奴單于。在呂后的反對下才作罷,但是仍然將一名宗室女嫁給冒頓單于。每年供給匈奴大量布匹、糧食,漢匈的邊境才得到了暫時的安穩

《史記——匈奴列傳》是後韓王信為匈奴將,及趙利、王黃等數倍約,侵盜代、雲中。居無幾何,陳豨反,又與韓信合謀擊代。漢使樊噲往擊之,復拔代、鴈門、雲中郡縣,不出塞。是時匈奴以漢將眾往降,故冒頓常往來侵盜代地。於是漢患之,高帝乃使劉敬奉宗室女公主為單於閼氏,歳奉匈奴絮繒酒米食物各有數,約為昆弟以和親,冒頓乃少止。

可以說從劉邦開始,漢朝的幾代君臣在面對匈奴時是屈辱的,漢王朝內部穩定之後,便採取了休養生息的國策,恢復生產,發展農業,讓飽受戰火摧殘的國民能夠過上安穩的日子。所以,漢王朝年年納貢,定期和親。惠帝、文帝、景帝三朝均有與匈奴和親的記載。但是匈奴對邊境的騷擾卻仍然進行。

僅文帝一朝,有記載的匈奴入侵達九次,可見,即使漢王朝施之以柔,匈奴仍然還之以侵擾。在“文景之治”的大背景下雖然國力日漸強盛,但是對待匈奴的入侵確實不勝其煩。

六、武帝臨朝,富國強軍,對匈奴的討伐由此開始

等到漢武帝登上皇位,

漢王朝已經經過了七十餘年的休養生息,國力達到了空前的強盛期,年少有為的武帝自然不甘屈服於匈奴的擺佈,毅然決定興兵討伐匈奴。

馬邑絕親”之後,漢武帝策劃大舉進攻匈奴,元光二年,漢軍五路並進,主動出擊匈奴,在馬邑設下重重包圍,準備一舉殲滅匈奴主力,畢其功於一役,卻由於邊疆守衛的洩密功敗垂成,匈奴大軍得以逃脫。漢匈四十年的戰爭由此開始。

從元光二年的“馬邑之戰”至元狩四年的“漠北之戰”,漢武帝對匈作戰十四年,大兵團作戰十餘次。期間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軍事將領,年少成名的衛青、霍去病,老成穩重的飛將軍李廣等,一首“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至今為人所傳唱。

其中,元狩四年的“漠北之戰”中,少年將軍霍去病遠涉漠北,痛擊匈奴左賢王,斬首七萬餘級,匈奴的精銳力量耗盡,被迫向西遠遁,自此“漠南無王庭”,霍去病更是留下了封狼居胥的千古佳話。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一個王朝的終極吶喊

漢匈漠北之戰

漢宣帝本始三年,漢王朝發兵16萬,分五路出擊,聯合烏孫直搗右谷蠡王庭,痛擊匈奴,給了匈奴最沉重的打擊,被迫繼續向西逃遁。

漢元帝建昭三年,陳湯、延壽發兵康居,繼續打擊遠遁中亞的郅支單于,經此一役,郅支單于兵敗被殺,呼韓邪單于歸降,大漢王朝徹底控制西域。漢匈的百年戰爭以漢王朝的全面勝利而告終。

陳湯在戰勝後上書元帝道: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天氣精明,陷陳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縣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結語

漢匈百年戰爭,是中原王朝謀求和平、抵禦入侵的一次偉大壯舉。從漢高祖六年到漢元帝歷經近兩百年,華夏民族第一次成功阻擋住了遊牧民族的入侵,為大漢王朝的強盛、為華夏民族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和平來之不易,且行且珍惜,請關注愛尚歷史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