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近代衰落的根源

中华文明近代衰落的根源

经验积累型文明,在中国是发展到了顶端。中国的农耕文明,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后来加上了儒家的伦理思想,社会结构非常稳定,所以能够在经验的积累当中,把农耕文明发展到极致。

科学论证型文明,自培根的《新工具》,提出了通过实验室科学论证的方式做研究。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就是通过理论假设,然后实验论证。这种新型的探索自然世界的方式,使人类的认知进展速度非常之快。并且通过科研工具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科学进步进入了一个加速的轨道。

经验积累型文明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能够在表面上认识自然、利用自然规律,比如说中医理论,有用,但是没办法用科学的原理来解释内在的机制。

人类文明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从经验积累到科学论证这么一个过程,就像所有的文字,最开始的根源都是象形文字一样。

而我们中华文明最大的一个优点,最后也变成了一个劣势,就是中华文明是一个超稳定的文明结构,在人类漫长的经验积累型文明阶段,中国大一统有巨大的优势,在2000多年的文明当中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人类进入了科学时代之后,中华文明才开始走向了衰落。

西方文明没有形成大一统,所以他们内部竞争机制非常激烈,内部的活力要大于中国。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与战争,导致他们要不断地去寻找新的力量。最终,他们从阿拉伯世界保存的古希腊文明之中找到了很多有营养的成分。从而通过古希腊文明的引入,对自我文明进行了改造。这样的话,西方文明才渐渐形成了科学与哲学的思维,也就是科哲思维模式,文明的发展进入了另一个高度。

中国在积贫积弱,屡遭列强侵略,国民自信,文化自信崩溃之后,有识之士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经过图强革新,中国人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体系,对自我的文明进行了改造。在这个改造的过程当中。有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志士。后来一直演化到新中国的成立。共产党对新中国的改造是非常的深刻的。是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重新改造,中国的政治格局进行改造。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对中国进行了深入的改造。中国也积极拥抱了科学文明。中国的领导对于工业化充满了向往,最终中国国人在工业化文明当中有重新崛起。

中国的重新崛起,给了国民以自信,让我们知道中国人也能够走好工业化的道路。并且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核聚变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竞争当中,中国进入了第一梯队。

中国人的智商优势,科学人才培养机制都体现了出来。中华文明已经完全可以跟西方文明分庭抗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