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出廠後為什麼不能加水?

現場加水是混凝土施工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讓人頭疼而又屢禁不止。施工工人加水常見的有兩種現象,一是習慣性加水,混凝土運輸到工地,不管混凝土工作性好壞,先加水,再澆築;另一種情況是工人認為混凝土不能滿足施工要求的需要,再進行加水,此種情形的混凝土一般表現為流動性差,不流或者流速慢,通過加水來提高流動性,減少施工勞動強度。

為什麼一般情況下混凝土出場後不能再加水

1 、加水改變混凝土原有配合比:商品混凝土配合比都是經過試配確定好的,已經考慮 施工現場影響因素,現場加水後改變原來的配合比,導致水灰比變大,混凝土強度降低;

2、加水後造成混凝土形成薄弱點/面:商品混凝土現場加水後攪拌不均勻,產生浮漿,導致混凝土形成薄弱層,強度不均勻,最終影響混凝土的整體強度;

3 、加水後導致混凝土密實度降低,造成混凝土自防水能力下降,尤其是混凝土澆築後初凝前加水的情況。

這個問題久治不愈的根源有三個方面:一是混凝土工人素質差;二混凝土質量與性能;三是混凝土結構質量責任主體錯位;

一、是混凝土工人素質差

現今混凝土澆築大多采用外包的方式,施工人員流動性大,很多人員不瞭解混凝土的特點,施工過程中,一味節省勞動力,追求混凝土澆築速度。對於混凝土質量重視不足,即使加水造成的強度不合格,建築公司採用各種方式解決,甚至將責任轉嫁於混凝土攪拌站,沒人會追究施工承包人員及施工操作人員的責任,這是造成施工人員肆無忌憚的加水的根本原因。

混凝土出廠後為什麼不能加水?

二、混凝土質量與性能

很多被加水的混凝土均存在坍落度損失嚴重,流動性差的問題。混凝土攪拌站技術人員嚴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損失,提高混凝土澆築時的工作性是減少混凝土加水的有效手段。①選用與水泥適應性好的外加劑;②嚴格控制礦物摻合料質量;③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對外加劑吸附性較大的原材料,比如粉煤灰燒失量大,砂、石含泥量高等情況,會造成混凝土中的外加劑、水被大量吸附而喪失部分功效,引起混凝土工作性能的較大損失;泵送過程中泵壓作用下,水及外加劑會被吸附性材料進一步吸附,引起混凝土坍落度較大的泵損,帶來施工困難的問題。

三、是混凝土結構質量責任主體錯位

正是由於混凝土結構質量責任主體錯位,混凝土結構出現質量問題可以全部推向混凝土企業承擔,所以施工單位對農民工施工過程中隨意加水現象基本上不管不問。特別是在民建工程中,除了施工過程中隨意加水,混凝土的漏振、欠振、過振、不抹面、不養護、早拆模、早堆載等等不規範施工現象比比皆是,施工過程質量管理基本上處於失控狀態,反正所有質量問題可以推給混凝土企業承擔責任,這就是我國建築工程質量問題層出不窮、久治不愈的核心根源。

結束語

混凝土施工過程中隨意加水現象已存在幾十年,其危害十分巨大。但各種各樣解決措施最終都是由施工企業或混凝土企業自行解決,不能切中要害,監管部門在認識上也存在偏差,監管上總是缺位或錯位,所以這個問題愈演愈烈、久治不愈。只有請政府主管部門出面,通過採取上述三項針對性措施,才能從根本上徹底解決混凝土施工過程中隨意加水問題,才能切實提高我國建築工程施工質量以及實體質量,這項工作已刻不容緩。

歡迎關注工程師諮詢介紹公眾號,更多行業知識每天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