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世紀“哥特”“羅馬”,鑄就時代輝煌,融入現代建築潮流

引語:

建築總是以它的古老、恢弘與蒼遠讓人驚豔,無論是在大都市裡,還是在偏僻的小城鎮,它都為人類的各種社會活動提供廣闊的物質平臺,它是凝固而生動的歷史。縱觀西歐中世紀的建築,當我們細細地欣賞它時,我們會對羅馬式教堂建築所展現出來的藝術技巧而掌聲雷動,對哥特教堂的建築所表現出來的各種價值而肅然起敬。中國時期的歐洲建築不僅是時代的印記,也為現代建築風格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

歐洲中世紀“哥特”“羅馬”,鑄就時代輝煌,融入現代建築潮流

歐洲中世紀建築風格

中世紀建築風格大體分為倆個時期,早期的羅馬式建築,和興盛於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哥特式建築。羅馬式建築與哥特式建築的本質區別在於,前者有著結實而厚重的牆壁,後者具有輕盈纖細的結構。羅馬式教堂建有沉重的拱頂,其建築的穩定性取決於足夠厚實的牆壁,而哥特式建築採用了尖券和肋架拱來減輕拱頂的重量,他們比羅馬式的半圓形拱頂更加穩固,並且能夠跨越各種形狀的開間。羅馬式建築中的窗戶必定總是很小,而哥特式的建築窗戶的尺寸大大增加了。

歐洲中世紀“哥特”“羅馬”,鑄就時代輝煌,融入現代建築潮流

羅馬式建築

羅馬式建築又叫作羅曼建築、羅馬風建築、“前哥特”建築等,一般是指公元10~12世紀歐洲中世紀早期主要的教堂建築風格。羅馬式建築給人的總體印象是莊嚴隆重和雄壯。這種印象的形成,既同內部空間的體積和比例有關,又同它的石造外殼的結構設計、藝術裝飾有關。這種總的印象是羅馬式建築的一個主要特徵。在這種建築裡,建築內部的高度和建築外部體積以沖天姿態,是在整個基督教建築中經常出現的主題。羅馬式建築是極其多樣的,它的許多變體,特別是較晚期的一些變體,幾乎完全接近了哥特式建築。拉爾的馬利亞教堂是羅馬式風格典型建築,與哥特式風格建築外貌有著明顯差別。

馬利亞教堂以圓柱體、圓錐體、稜形體和角錐體這樣一些一般的、規則的幾何形體的結合為構圖基礎。拉爾的馬利亞教堂建築具有塔式的特點,牆面厚大光整,同中世紀的軍事城堡有著密切的血緣關係。這些石造幾何形體積的抽象性和呆滯性,被最上面的雙層拱窗和敞廊的連拱所活躍,而且這些窗和廊本身,頗似威鎮四面八方的城堡望樓。

牆壁的裝飾很少,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平拱、小平連拱、窄平立條,即所謂垂直平條或者葉片。這種建築圖案固然對石牆的厚大印象有所沖淡,但並不破壞它們的清晰形狀,同時也並不減弱特別是在建築物下半部。所以,使人感到的某種程度的獨立性。

歐洲中世紀“哥特”“羅馬”,鑄就時代輝煌,融入現代建築潮流

哥特式建築

而哥特式建築是中世紀中晚期在歐洲盛行的一種風格藝術。它從羅馬式建築演變而來,並由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所繼承。它起源於12世紀的法國,直到16世紀才被廣泛運用,在各教堂中,哥特式風格尤其顯著。

追溯哥特式教堂的歷史,可以分為四個階段:早期哥特式、高哥特式、絢哥特式以及華麗哥特式。他們在建築藝術風格上愈發向彩色玻璃的增多和磚石結構減少的結構設計模式趨近,直到牆壁幾乎完全由彩色玻璃製成。因此,彩色玻璃對於哥特式教堂的來說是特殊而重要的存在。正如哥特式教堂的建立初衷,便是希望將教堂營造成類似“聖光普照眾生,直擊聖徒心靈深處”的天堂般的存在,而牆面般的彩色玻璃窗,在肋形拱頂和飛扶壁等哥特式獨有的高聳式教堂內部空間格局影響下,可以形成哥特式獨有的大塊面的彩色玻璃的牆面造型。

紅藍的冷暖對比與排列所融合而成的幻紫光芒,象徵著一種宗教的規則與秩序,而這種規則與秩序正是基督教中一直所推崇的藝術形式。13世紀以聖母大教堂為代表的“玫瑰時代”,是輻射時期哥特式教堂建築中光的運用的重要體現。

歐洲中世紀“哥特”“羅馬”,鑄就時代輝煌,融入現代建築潮流

中世紀時期歐洲建築風格對中國建築的影響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對外交流的傳統,中西文化的交流歷史可以追溯到絲綢之路,14世紀中葉,馬可波羅是那一時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人物,元朝征服了歐亞大陸以後,來自中國和歐洲的商人和探險家們開通過絲綢之路頻繁的往來,中西文化的交流也因此展開。伴隨著元朝的衰落,絲綢之路逐漸失去了往日的光輝,但是來自東方的神話,卻依然存在。16世紀初,歐洲人發現了往來亞洲的新航線,1514年第一艘葡萄牙的商船駛抵廣州,打通了中西之間的海上航線,沉寂了100多年的中西交流得以恢復,西方文化也逐漸對中國開始有所影響。最初中西文化的交流體現在建築與裝飾上較少,通常表現在一些生活用品上與繪畫上。體現在建築上最為出眾的則出現在清乾隆年間。乾隆時期是清朝的鼎盛時期,乾隆本人也對江南的園囿喜愛有加,因此自1709年開始在北京大興土木修建圓明三園。

歐洲中世紀“哥特”“羅馬”,鑄就時代輝煌,融入現代建築潮流

1745年乾隆受到西洋畫的啟發,開始在北京圓明三園之一的長春園北部建造“西洋式”建築群。西洋式建築群南北長約350米,東西寬約90米,自南往北主要建築物有:線法橋、諧奇趣、蓄水樓、花園門、萬花陣。尺子身在東邊,長約750米,南北寬約70米,自西往東主要建築物有:養雀籠、方外觀、竹亭、海晏堂、大水法、觀水法、遠瀛觀、線法山西門、線法山、線法山東門等。圓明園的西式建築群俗稱為“西洋樓”,他的建成標誌著歐洲的建築第一次走進中國的皇家園林,同時它也是中國皇家第一次大規模興建的西式風格的建築群。

西洋樓”採用漢白玉石柱,牆面材質為石灰,局部鑲嵌有琉璃花磚,屋頂則採用了中國宮殿式的琉璃瓦頂。建築的平面、立面、門窗以及欄杆扶手等均為西式風格,在局部的裝飾細節中也採用了部分的中國傳統紋樣,“西洋樓”的室內“置放有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贈送的傢俱、鐘錶和機械玩具,牆上懸掛著著名的歐洲個柏林工廠生產的壁毯……”。

歐洲中世紀“哥特”“羅馬”,鑄就時代輝煌,融入現代建築潮流

中世紀西歐建築風格在現代建築的體現

一座建築物整體形態向上並呈現銳減狀態或者擁有尖銳的角、突出垂直線性的細節、有尖拱或尖形構築、出現對角線的網格構築,都是對哥特式建築元素的提取與詮釋。中世紀早已成為過去,哥特式建築也成為歷史時期的標誌,而建築發展到當代,已經是結合現代設計手法和建築材料而呈現出新的面貌,各種結構手法和材料的創新運用使現代建築新穎出奇,更適合現代人們的使用要求。

歐洲中世紀“哥特”“羅馬”,鑄就時代輝煌,融入現代建築潮流

俄羅斯莫斯科圓錐酒吧就是受西歐中世紀哥特式風格的影響。該酒吧位於莫斯科歷史中心的一棟老式的單層建築中,從單層建築到擁有三個完整樓層的建築,在改造時,單層建築的天花板升高到5.8m,並按照哥特式的建築風格安裝了全景窗戶。建築室內的裝飾充滿了哥特式的元素,最吸引目光的是手工製作完成的木材構築元素。窗戶內側,由木材搭構成的幾何形體變形抽象於哥特式教堂裡彩色窗戶的圖案。牆壁與天花的裝飾以三角形作為設計的基本元素進行拼接搭構。建築裡暗示哥特式元素,並對其進行變形的位置是室內一根根方柱木材以三角形作為基本單元進行拼接,沿著牆面向上攀沿,並向建築中間靠攏,最終在天花板的中央以三角架的尖端交匯的形式,形成對哥特式建築中骨架券結構形式的抽象演繹。

歐洲中世紀“哥特”“羅馬”,鑄就時代輝煌,融入現代建築潮流

在現代建築的設計中,將歷史傳統建築符號或具有特定含義的建築元素直接或抽象變形運用到建築中,是對建築符號的提取。對建築符號進行合理的提取與運用,賦予現代建築特殊的形式和內涵。例如在貝聿銘建築師蘇州博物館的設計中,提取蘇州園林中粉牆黛瓦、山水庭院、移步異景、虛實結合等經典特徵,並加以現代建築的表達手法,創造出富有江南園林韻味的博物館。

20世紀90年代初,在倫敦出現了一座巨大的、形態傲慢的哥特式建築,即Minster Court,一座金融中心。在這座建築的設計上,提取了很多哥特式建築的符號元素。建築立面的設計著重垂直線條,而垂直線條的元素,來源於在哥特式教堂中對垂直線性的強調設計。屋頂尖銳聳起的角與尖角形的坡屋頂來自於對哥特式教堂高聳尖峭形象的抽象提取。建築底層走廊拱形的門洞、圓拱形的窗戶也都暗示了哥特式建築的元素。從建築細部到建築立面再至建築的形態設計,哥特式建築元素被適當地轉譯在這座建築上,給建築創造出神秘又獨特的氣質。

歐洲中世紀“哥特”“羅馬”,鑄就時代輝煌,融入現代建築潮流

結語:

西歐中世紀的建築風格經歷興盛和沒落,到近代被浪漫主義建築師重新拾起過去的輝煌,再到現在仍是許多建築師和人們欣賞的經典建築形式。當中世紀建築元素被點綴到現代建築中,有著不可言說的妙,既使人聯想起復古的中世紀教堂,又讓人體會到現代建築文化的多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