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綜合金融知識13條

1.什麼是格雷欣定律?

也稱“劣幣驅逐良幣法則”,是指當一個國家同時流通兩種實際價值不同而法定比價不變的貨幣時,實際價值高的貨幣(良幣)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輸出而退出流通領域,而實際價值低的貨幣(劣幣)反而充斥市場。

2.貨幣供應量指標劃分層次有哪幾類?

M0= 流通中的現金

M1 = 流通中現金+支票存款(以及轉帳信用卡存款)

M2 = M1+儲蓄存款(包括活期儲蓄存款+定期儲蓄存款)

M3 = M2+其他短期流動資產(如國庫券、銀行承兌匯票、商業票據等)

其中 M1 是狹義貨幣供應量,M2 是廣義貨幣供應量,M2 減 M1 是準貨幣,M3 是根據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而設置的。

3.基礎貨幣的含義是什麼?

基礎貨幣也稱貨幣基數(Monetary Base)、強力貨幣、始初貨幣,因其具有使貨幣供應總量成倍放大或收縮的能力,又被稱為高能貨幣(High-powered Money),它是中央銀行發行的債務憑證,是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通貨)和銀行體系的儲備之和。

4.貨幣乘數主要指的是什麼

由於流通中的現金和銀行準備金就是基礎貨幣,現金和活期存款的和又是貨幣供給,銀行準備和活期存款又存在倍數關係,所以貨幣供給應該是基礎貨幣的多少倍。

5.馬克思貨幣需求理論主要指的是什麼?

馬克思貨幣需求理論的定義:一定時期內,社會對執行流通手段職能的貨幣需求量取決於三個基本的因素,即商品可供量、商品的價格水平和貨幣流通速度。即貨幣需要量=商品可供量×商品價格水平/貨幣流通速度。

6.什麼是現金餘額數量說?

現金餘額數量說不是從貨幣供給量或貨幣流通量的角度,而是從貨幣需求量或貨幣保有量的角度來分析貨幣數量的一種理論。它是由劍橋學派經濟學家馬歇爾、庇古等人創立的。

7.流動性陷阱是什麼?

“流動性陷阱”是凱恩斯提出的一種假說,指當一定時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時,人們就會產生利率上升而債券價格下降的預期,貨幣需求彈性就會變得無限大,即無論增加多少貨幣,都會被人們儲存起來。

8. 凱恩斯主義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內容?

最初思路:貨幣供給是中央銀行可以調控的外生變量。

貨幣--利率--投資--總支出--總收入 M→r→I→E→Y

中介目標是利率

9.託賓的 q 理論的含義?

主要是關於股票價格與投資支出相關聯的理論:M↑→P 股票↑→q↑→I↑→Y↑;其中 q=上市公司權益資本的市場價值/權益資本的重置成本。

10.貨幣政策的工具有哪些?

貨幣政策的運用分為緊縮性貨幣政策和擴張性貨幣政策,中央銀行的政策工具有主要的經濟手段、行政手段和道義勸告與窗口指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再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業務是銀行的三大調控法寶

11.金融約束論指的是什麼?

就是政府通過實施一系列金融約束政策可以促進金融業更快的發展,從而推動經濟快速增長,其隱含的前提是政府可以有效地管理金融業,或者說政府可以解決市場失靈問題。

12.奧肯定律的含義?

奧肯定律是來描述 GDP 變化和失業率變化之間存在的一種相當穩定的關係。這一定律認為,GDP 每增加 2%,失業率大約下降一個百分點,這種關係並不是十分嚴格,它只是說明了,產量增加 1%時,就業人數上升達不到 1%。

13.菲利普曲線的作用?

表明失業與通貨膨脹存在一種交替關係的曲線,通貨膨脹率高時,失業率低;通貨膨脹率低時,失業率高。菲利普斯曲線是用來表示失業與通貨膨脹之間交替關係的曲線。


銀行綜合金融知識13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