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個故事,也講講故事裡的人和她們的名字

走過1981年首冠開啟的波瀾壯闊,走過中國女排四十年曆程的幾經沉浮,走過天津女排十二冠王座的輝煌篇章,來到一座由無數名字組成的獎盃身前。那不是一座真正意義上的獎盃,甚至在很多人看來那只是一串普通的名字。這些人有的不知身在何處,有的人甚至沒有一張照片,但她們都是“獎”故事的人,也都是故事裡的主人。

“獎”個故事,也講講故事裡的人和她們的名字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1956年建隊,天津女排距今已有64個年頭,前後180名運動員先後在天津女排奉獻青春與熱愛。年代久遠,資料稀缺,在經過多方考證後,最終尋找到了這180個名字。180個名字共分為上下兩層,上面共有61人,李盈瑩、王媛媛、姚迪、李珊、張萍、張娜……這些大多數球迷們如數家珍的名字都出現在獎盃的上層,這些球員都是天津女排冠軍的見證者,是球隊榮耀的彰顯。

“獎”個故事,也講講故事裡的人和她們的名字

  目光向下移走,柳春瑩、趙雪琪……略過幾個熟悉的字眼後,越來越多陌生的名字出現在觀展者的眼中,她們經過歲月長河的洗禮已漸漸淡出歷史的主舞臺,甚至未曾出現在諸多球迷的記憶之中。雖然這119名老球員中大多數不為人知,甚至未曾謀面,但是她們陪伴著天津女排走過建隊初期的艱難時光。她們是天津女排的歷史回溯,是漫漫前行的引路人。

  這如同一群人在黑暗的隧道中努力攀爬,她們淌著血、咬著牙,一點一點向著光明前行。當點點星光照射進來的時候,這119位老將的重任也即將卸下。她們將手中的接力棒拋了出去,另一群年輕人帶著老隊員們的使命全力衝刺,最終爬出黑暗,尋找光明一次又一次把天津女排女排帶上巔峰。天津女排功成時未必有她們,但這份功成必定屬於她們。

不忘初心 不忘來時路

  “天津女排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是通過幾代教練員、運動員不斷開拓創新、努力奮鬥得來的結果,雖然她們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沒有實現屬於自己的冠軍夢,但這群老一代女排將士為天津女排日後的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作為此次設計的創意者之一,天津市排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李珊說道。

“獎”個故事,也講講故事裡的人和她們的名字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無論前行路有多遼闊,回首望去,都要記得自己的起點與初心。與這座特殊獎盃遙遙相對的正是天津女排十二座聯賽桂冠,十二座金盃整齊排列,遙遙望去盡顯天津女排霸主地位。180人大名單獎盃雖形單影隻,但沒有119位老球員打造的雄厚基礎,就無法把61位冠軍球員託舉而出。老球員們為天津女排打下最為堅實的基礎,她們回首來時路的初心,是真正的奠基者。

零與歸零

  “走下領獎臺,一切從零開始”這幅標語始終懸掛在中國女排的訓練基地,告誡球員們一切過往榮耀與勳章,在那屆賽事後都將消散。天津女排主帥王寶泉也在10月7日的見面會上提到這句話,以此告誡自己的球員們不可驕傲自滿。

“獎”個故事,也講講故事裡的人和她們的名字

  李珊曾在採訪中,分享過一個有關集訓的故事。那時天津女排出國進行集訓,下了飛機後球隊立即奔赴訓練場館,無論天氣狀況、旅途奔波亦或是時差作息都不能成為阻礙天津女排訓練的理由。這也造成了有意思的烏龍,在天津女排出國集訓後的轉年,另一支中國球隊也去往同樣的國家和訓練基地。當下飛機後基地負責人告訴球隊主帥和去年一樣,已經安排好,可以立即去基地進行訓練。該球隊主帥詫異地表示自己去年並沒有來,而且球隊需要休息再訓練。當被問到去年是哪隻球隊時,基地負責人說出了天津女排的名字,該球隊主帥則說了句“是天津女排就很正常”。

“獎”個故事,也講講故事裡的人和她們的名字

  一句“是天津女排就很正常”,是笑談,也道出了天津女排多年來的苦累與辛酸。從2003年奪得首冠至今,天津女排在17個年頭裡拿下了12座聯賽冠軍和四座全運會冠軍獎盃,然而每一次奪冠之後,天津女排都將這份榮譽“拋之腦後”。走下領獎臺,回到訓練場,摘掉金牌的她們依舊汗如雨下、挑戰極限。

“獎”個故事,也講講故事裡的人和她們的名字

  老一代天津女排的榮譽庫是零,而那些早已榮譽滿身的球員也將一切歸零,她們時刻不忘奠基人們的付出與艱辛,她們永遠如同初登賽場的排壇新秀般鬥志昂揚。而正是這一次又一次的歸零,才讓天津女排實現從無到有,從零到無限可能。

“獎”個故事,也講講故事裡的人和她們的名字

  踩著老一代人的肩膀,爬過幽暗的通道,天津女排的姑娘們展翅騰飛。在這十幾年裡,她們無時無刻不真真切切地陪伴著我們,沒有短暫的離開,甚至連片刻的懈怠都沒有。一座座獎盃被她們帶回津城,這獎盃上有的人在光明中摘得榮譽,有的人在黑夜裡不懈前行,但她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天津女排。

(津雲新聞記者張愛迎 攝影劉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