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西:“靠山吃山”吃出新花樣

初冬時節,嶽西縣黃尾鎮境內層林盡染。天剛剛亮,朱華香就開始了她忙碌的一天。整理房間,打掃庭院,洗好食材…… “遊客多,每天從早忙到晚。 ”朱華香笑盈盈地說,“多虧了這裡發展鄉村旅遊,不然我們還要受窮”。

嶽西縣黃尾鎮境內森林覆蓋率接近90%,坐擁國家4A景區——大別山彩虹瀑布景區。近幾年,該鎮依託優質的山水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持續提升鄉村旅遊的規模、檔次和效益,讓藏在“深閨”的鄉村煥然一新,喜迎八方遊客。“每到節假日,景區人來車往。我家共有7間客房,全家總動員經營農家樂,一年收入30多萬元。 ”在黃尾村,不少村民和朱華香一樣,搖身一變成為“房東”,足不出戶就有收入。

黃尾鎮探索適合當地的方式,引導農家樂規範化發展,實現了農家樂統一規劃、統一標識、統一管理、統一宣傳、統一培訓,“彩虹之約”農家樂招牌越擦越亮。目前,該鎮投入運營的“彩虹之約”農家樂105家,日接待能力過萬人。2019年營業額預計超過3000萬元,直接或間接帶動2000多人就業。

好風景帶來了好“錢景”。該鎮黃尾村陡嶺組胡時民因病致貧,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他家距離集鎮區6公里,全家住的是土坯房。2017年,黃尾鎮鄉村旅遊方興未艾,他在鎮、村幹部的動員下,搬遷到景區周邊的新房裡。他和妻子經營起小賣部,去年全家收入增加到10萬元,順利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黃尾鎮順勢而為推進鄉村旅遊,讓發展成果惠及亟需發展的貧困人口。該鎮按照人均不超過25平方米的標準,在景區周邊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一批貧困戶“拎包入住”,實現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目前,該鎮共有64戶186名貧困人口從不宜人居的深山村組搬遷到景區附近安家興業。

鄉村旅遊漸入佳境,不光是帶動農家樂的快速發展,也為當地農特產品打開了銷路。以往,該鎮黃尾村中河組儲誠林單純靠種地為生,家裡只有一畝茶園,每年收入甚微,日子過得緊巴巴。 2015年,黃尾鎮鄉村旅遊火熱起來,該鎮在景區入口廣場設置土特產銷售專櫃,免費提供給貧困群眾用於出售農特產品。儲誠林家的蜂蜜、葛粉等農產品常常被搶斷了貨。儲誠林去年還新發展100畝果園,各項加起來年收入突破6萬元。

黃尾鎮立足實際,高標準定位,在可耕種土地上一次性規劃九大休閒農業示範基地,新建成果園、茶園及特色種養殖基地5000畝。如今,黃尾鎮農家樂食材及銷售的農特產品80%均出自本地。

旅遊是富民產業。黃尾鎮充分挖掘自身特色,拉長旅遊線路,豐富旅遊內容。通過大力推進鄉村旅遊和旅遊扶貧,走出一條“黨員示範,景區帶動,精準扶持,景村相融”的“黨建+旅遊+扶貧”發展路徑,不少前來旅遊的“頭回客”變成“回頭客”。群眾依託鄉村旅遊,賺錢的門路有了,捧起了旅遊“金飯碗”。目前,黃尾鎮貧困發生率已降至0.14%。

“我們正努力打造鄉村旅遊新高地,將把黃尾建成特色小鎮、彩虹小鎮和全國知名的鄉村旅遊目的地。 ”黃尾鎮黨委書記舒寒冰表示,進一步擦亮彩虹瀑布景區名片,推動完善青雲峽5A景區、道元傳統古村落景區建設,讓三大核心景區成為旅遊扶貧新引擎,讓群眾共享鄉村旅遊發展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