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說開封的湯

小編走過全國不少城市,包括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但是像開封人這麼愛喝湯的,真的非常少見。

在開封的大街小巷,每每走不多遠,總能不經意間在眼前閃現出來一間湯館,或豪華,或簡陋,但總有那股騰騰的熱氣和濃濃的香味能使人駐足只至於進來品味一番。

又說開封的湯

冬天自不必說,朔風刺骨的寒冬,來碗熱氣騰騰的湯,再配點每家店特別炸制的辣椒油,那股冷氣隨著熱湯的作用灰飛煙滅,一忽兒大汗淋漓,迎著寒風繼續前進。

春秋季,正是進補的大好時節,此時的湯,既是迎接或者送走寒意,又為迎來炎熱或者進入寒冬做準備。

炎炎烈日,一樣阻擋不了開封人喝湯的熱情。甩開膀子,赤了上身,一碗沸騰的熱湯吃的是酣暢淋漓,直呼過癮!

又說開封的湯

開封的湯,總的品類大致有三種,家常為一,素湯其二,葷湯最重。

家常的湯包含種類五花八門林林總總,實在是太多了。因為一千個人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沒辦法歸類定義。只能說有大米湯,小米湯,南瓜湯,麵糊湯,各種鹹湯等等,或者是幾個版本的綜合版混合版不一而足,實在沒辦法去歸類定義。反正您只要記住,開封人幾乎沒有一天不喝湯的,這就夠了。

街頭賣的素湯,一般都是早點比較多。

屬於開封傳統的,大概指的是豆腐腦,豆沫,小米粥等等早餐店常見的。還有一種屬於河南都非常少見的素胡辣湯,由於小編只喝過一次,不太瞭解,也就不多說了。

又說開封的湯

各種葷湯,絕對是開封最常見的湯。

在金明西街豪德西區這一塊,基本上聚集了開封人常喝的各種湯。如羊肉湯,牛肉湯,牛羊大件湯,驢肉湯,雞血湯,羊雙腸湯,燴麵等,短短的二百米,能集中這麼多的湯,在別地方也是很少見的。

湯裡面也有流派可尋的,最被老百姓接受並認可的有兩種,一個是鮮湯,再就是放了大料的湯。

又說開封的湯

鮮湯裡面,以羊肉湯為多。

所謂鮮湯,就是以新鮮羊骨羊肉加羊油熬製的湯。每天的早上到中午才有,過了午飯時候也就關門大吉。如果過了中午賣不完的,到晚上肯定不能算鮮湯了。

大家比較公認的,當屬寺門跟前的幾家回族。另外,在西區附近的張老五,算是比較有影響力的,僅在金明西街南北兩頭就開了兩家。另外丁角街還有一家,只是他們是不是一個老闆,我也不知道。

說到湯,在開封來說,雙腸湯絕對不能不提。一碗稠糊糊的羊雙腸湯再加上羊奶,胎盤等,一般人可真拿不下。

留心的朋友會發現,羊雙腸以黃家的為多,到底哪家才是正宗,只能您親自去品。反正我覺得西門鄭啊,黃金虎啊都差不多。

特別說明的是,這類羊肉鮮湯基本都是原汁原味居多,沒有像其他湯那樣放大料的。

又說開封的湯

說到大料,以驢肉湯和頂鮮派的大件湯為最。

驢肉湯名氣比較大的要屬化三和豪德驢肉湯了。只不過我本人真的不喜歡喝這種帶著濃濃大料味的湯,即使去喝牛肉或者羊肉鮮湯,我都不讓放味精。只有原汁原味,才能品味出湯的厚薄。

包括頂鮮的也是如此,不過這並不影響人家的生意。特別是中午時候,喝湯的到處排隊,就跟不要錢還要搶似的,火爆得不得了啊。

其實我所喝到的葷湯,以新疆喀什的為最好,咱們不妨來借鑑一下。廣集百家之長,總比閉門造車要好一些。

又說開封的湯

新疆賣湯的並不多,別看這裡盛產牛羊,即使風不吹草不低也可以隨處可見一群群的牛羊在撒歡吃草。偶爾能看到一兩家賣羊雜湯的,也不是他們的主營業務。

在喀什的七里橋、其尼瓦克附近和東巴紮上面都有這種缸子肉,尤以七里橋跟前比較集中。

這種缸子肉做法比較簡單,正是應了那句好的食材做法簡單。

就是底下是特製的一個爐子,那邊現在還是以燒煤為主,在內地可能就不行了。

把切好稱了重量的肉放入搪瓷茶缸,加上清水放點鹽,然後加幾片皮牙子(也就是洋蔥)和胡蘿蔔,煮熟了直接端給顧客。然後你自己先把饢掰碎放碗裡再倒入湯,當然也可以先吃肉,沒人強制規定必須先喝湯的。

這種鮮湯跟開封熬的大骨頭湯又是兩個概念,是真正的原汁原味。

又說開封的湯

不過,一個地方的飲食習慣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我認為不錯的,換您並不一定就也可以接受。換個地方,換了消費人群,說幹倒閉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所以,各地的美食走出去,都會經過改良以適應所在地消費者的口味,一味的自以為是,不倒閉反而奇怪了。

又說開封的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