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勁義:三盛“健身”

馮勁義:三盛“健身”

編者按:他們是中國地產業的領軍者,他們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

2020年,樂居財經推出地產“新十年”系列訪談,與CEO、老闆們面對面,聆聽他們講述新時代下的新思想、新模式和新戰略。

本期【見地】對話嘉賓:三盛地產集團總裁馮勁義先生。

撰文 | 房慧

出品 | 樂居財經

“如果三盛總部在福州,馮勁義也不會來吧。”這是前不久,三盛集團董事長林榮濱在公司內部的一句玩笑話。總部落“滬”一年,三盛地產的變化由內而外,有目共睹。

9月16日,三盛集團來滬一週年之際,林榮濱表示,“煥然一新的三盛,將持續打造‘事業大平臺 財富共同體’機制,與每一位夥伴並肩攜手,同行致遠。”

一週後,馮勁義在三盛上海總部與在滬地產媒體見面,從業績、佈局、組織等多個方面詳談了三盛地產這一年多的變化。

對他來說,上海是一個熟悉的老戰場。早在1999年,馮勁義便在上海操盤超級大盤,幾番輾轉後,再移師上海,他要實現的是三盛地產“雙千億”的戰略目標。

目標之下,三盛已然是另一番景象。馮勁義笑言:“自己也發生了很多變化,階段性放棄了自己健身計劃,以前跑過十幾個全馬,現在半馬都不跑了,體重上漲了20多斤。”不過他又表示,隨著三盛各項工作走向正軌,健身計劃會很快再撿起來。

堅定看好長三角

從戰略佈局來看,長三角的市場份額在內部佔比逐步上升。馮勁義透露,三盛堅定看好長三角市場,未來40%業務會佈局在此。

在城市選擇方面,三盛地產一方面是跟著人的流動走,長三角很多城市,在人口流入方面是遙遙領先的。另一方面是跟著人走,三盛還會重點佈局人口多的城市,如西安、臨沂、重慶等。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末,三盛總土儲中有25%位於福建省,此外江蘇省、山東省土儲建面各佔17%;截至2020年7月底,新增土儲中長三角城市佔比高達44%,比去年同期佔比增加了18個百分點,其中江蘇省和浙江省分別佔30%和14%,結構明顯轉變。

“總部搬遷後有很多變化,人才方面高管就刷新了一遍。”馮勁義表示,這是應對雙千億戰略的必然選擇。

更具體而言,三盛是在打造一個新的組織體系,要更體系化和有競爭力,為衝千億夯實基礎。如何留住人才?三盛“事業大平臺、財富共同體”的激勵機制,是讓高管和企業共享共生,老闆與員工共進退,這也是跑贏市場的武器和優勢。

“老闆與員工同等條件共進退,這一點看似簡單,實際能真正做到還是不容易的,要老闆能放得開。”馮勁義又補充道,未來在三盛的激勵機制下,要消滅年收入達不到2000萬區域總裁,如果達不到,就是不合格的。

在拿地方面,三盛採取的是多元化的方式。馮勁義透露:“三盛在拿地方面是4-3-3戰略,4成通過產業引進等方式與政府勾地,3成來自收併購,3成來自招拍掛。”

在收併購方面,三盛是一種非常開放的合作姿態。合作的房企也是多種類型,有錢沒地,有地沒錢,有錢有地,沒錢沒地但有資源的,三盛都會考慮合作。這一年多時間,三盛已與十幾家房企達成合作。

據克而瑞統計的數據顯示,2020年1-7月三盛地產新增土儲貨值324億元,已經完成去年全年的80%。三盛2020年前7個月新增拿地金額、貨值分別為128億元和324億元,同比增長509%和1509%,較去年同期翻了十倍有餘。

憑藉充足土儲支撐,馮勁義表示:明年700-800億目標應該沒問題,後年實現千億也沒多大問題。但從長期來看,三盛還是要合理控制增長規模,未來目標在30-50強之間,規模在千億左右。

凡事“極致”

戰略打法之外,三盛原有的基因也是成功的關鍵。

一是製造業基因。在房地產步入精細化管理的時代下,房產品的金融屬性會降低,居住屬性和功能屬性會增強。三盛的管理顆粒度也在下降,以區域總為例,以前看數字都是百萬,現在要看萬元、千元。三盛骨子裡帶著實業化的特性;

二是產品基因。三盛目前已形成6大產品體系,打造產品的目標是物有所值,市場滿意度在80%左右。在三盛進入的城市,有一個共同點是同等條件下,三盛的產品在當地賣的最快、最好、最貴;

三盛·百督府在福州是一個封面級項目,也體現了三盛造豪宅的能力。很快三盛的第二個督府系項目將落地無錫,這個項目的洋房預計定價3.5萬/平米,別墅4萬/平米,在無錫當地算是最好最貴的房子了。

三是“極致”基因。這是三盛的文化底色,是愛拼敢贏的精神。在這樣的精神導向下,公司就是一個學習型的組織,大家很勤奮,學起來很快,轉起來也很快。實際上,今年疫情影響下,三盛是第一家和淘寶做線上營銷的房企,今年線上銷售業績預計會佔全年20%的份額。

此外,從財務指標來看。三盛的資產負債率在60%多,安全度還是足夠的。對於融資“三條紅線”,馮勁義表示:在三盛,現金流能否覆蓋短期債務,這是安全底限。

他還強調:三條紅線是大勢所趨,不要存在任何幻想。地產這口飯要吃的久一點,必須變革,讓這個行業回到相對安全的區域運行。

以下是與馮勁義精彩對話:

提問:在行業融資收緊的情況下,三盛如何在2022年左右做到雙千億?

馮勁義:我們還是堅定地認為2022年能夠實現雙千億的目標。三盛的雙千億的實質上是資產和規模雙千億。

資產容易些,不出意外的話,明年上半年我們的整個總資產超千億基本上任何懸念,我們今年繼續進行資產注入,差不多到今年年底應該在800多億、近900億的資產規模。

1、首先我們的戰略佈局基本上還是兩條線:

一個是圍繞人口線,人口的聚集區,比如說重點在成渝、西安、鄭州、武漢這些人口的密集的一些特大型城市的周邊佈局。

一個是圍繞著城市化的方向,比如沿海、華東、長三角,特別是抓住長三角一體化的這樣一個契機,找準我們的投資範圍。

從整個發展態勢來說,三盛短期衝千億不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我現在的土儲面積還是不少的,今年1~7月份差不多新增400萬方,加上原有的存量300萬方,今年下半年預計新增大概在650萬方,這樣基本上到年底的整個土儲在1000萬方。

按照這樣的去化和三盛自己的運營效率,明年700、800億的規模應該是完全可以實現的,2022年實現千億銷售目標,在當下應該沒有任何問題。關鍵是如何能夠長期的維持1000億的規模?

提問:三盛的核心競爭力和技能點在哪些方面?

馮勁義:三盛有什麼優勢?

第一,從軟環境來說,三盛的底層文化非常不錯。包括我們福建企業天生所帶來的敢拼會贏,包括坦誠文化、簡單直接,沒有層級在的溝通文化,讓我們非常順利地能夠從福建搬到上海。

第二,三盛的合作開放度還是足夠的。保持著良好的心態與足夠的開放度:你賺你的錢,我賺我的錢,不該賺的錢不賺。為什麼很多合作不好?就是心態不對。

第三,激勵機制。我們現在提出未來衝千億的三年以後,我們要消滅年收入低於2000萬的區域總,如果三年以後區域總年收入達不到2000萬,說明在這方面就是不合格的。

第四,三盛基於安全邊際的條件下,目前還是規模優先的。我們對項目的判斷,我們不會光看一些單項的指標,基本上還是多維度、綜合性的判斷一個項目的可行性。

提問:有很多公司現在是以ROE為指標,然後分拆到投儲供銷等每一個環節,最後的導向是做到高收益率,這種模式是不是代表這個行業未來的管理方式的改變?

馮勁義:對三盛來說,ROE可能看公司整體面比較好,但是在投資階段,整個項目可能更多地是看ROIC(投入資本回報率)。

從去年年底我們自己提出來一個更極致的指標——自有資金回報率,自有資金回報率比ROE和ROIC更直觀,更血腥。到今年一年多,我們自有資金回報率平均在50%左右,應該是在行業裡比較領先的。平均開盤週期是6.5個月。

提問:三盛有沒有關於去化的指標?

馮勁義:我們整個年初的存貨去化,我們要求是達到85%,新增供貨達到70%,這樣等於是我們整個全年的供銷存的去化率應該是在80%左右。

從去年到今年整整一年多,整個三盛的單項目平均的開盤週期是6.5個月。有的項目,在合規的情況下,我們能夠做到4.5個月。大家可以想,原來碧桂園提的36911,我們差不多是達到的。

提問:三盛在房地產精細化管理的進程中的有沒有自己的發展方向?

馮勁義:管理精細化一直就在三盛的基因中。包括我們對成本的管控,我們也對標了一下成本,選一公里範圍內的所有的主流房企的競品,我們大概比行業領先水平會貴10塊錢左右,然後基本上比閩系優秀公司可能還更低一點。

我們的成本控制能力在這一年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主要發生的變化就是科技化的工具堅持執行,比如說集中採購制度、最低價中標等,把它透明化陽光化,現在在我們的微信平臺上所有的招採信息都會有,非常透明化。

提問:未來預售的房子會減少,三盛怎麼去預防負債對利潤的侵蝕?

馮勁義:我們自己本身判斷,在目前三盛進的所有區域裡面,我們的假設是不可能出現現房銷售的。如果出現現房銷售的話,可能我們的整個生產模式都要重新再來一遍。

我個人判斷2~3年之內現房銷售的政策落地應該不太現實,特別在當下經濟的情況下,如果現在出現現房銷售,將會一大批企業出現問題。因為每家公司最起碼有2.5倍的土儲,大一點還有3~4倍,這麼多土儲如果拖累在這每一年的利息他都承擔不起。

但是類似於深圳上海這種強一線城市,單項目、單核心區域還是有這種可能性的。

提問:三盛在產品製造與產品營銷上是否有一些新的打法?

馮勁義:從產品製造端來說,這一年多三盛基本形成了自己的5大產品體系,標準化程度非常高。而且5大產品體系也已經在廣闊的長三角市場進行了充分的競爭。

第一,產品體現力來說,這一年多我們基本上實現了在當地我們是賣的最快的,也是賣的最好的,還是賣的最貴的。

第二,客戶滿意度大幅提升。今年三盛也加大了對客戶滿意度的重視程度,差不多今年全年能夠做到80%左右的客戶滿意度,達到了行業中位線以上水平,未來我們長期給自己的定位就是把整個客戶滿意度做到全行業前5。

第三,從產品營銷來說,今年整個跟互聯網結合的。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胡葆森 | 錢堃 | 周忻 | 朱旭東 | 潘軍 | 馮侖 | 張玉良 | 林少洲 | 毛大慶 | 湯子嘉 | 葉洪孝 | 張春華 | 張劍 | 陳輝 | 倪張根 | 曹舟南 | 田明 | 左暉 |卜立新 | 陳東旭 | 易永康 | 閆亮 | 張家鵬 | 呂正韜 | 何靜靜 | 林中| 羅韶穎

●對話物業人

陳建軍 | 張毅 | 王鴻傑 | 曾師 | 樓俊 | 曹陽 | 凌寧

馮勁義:三盛“健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