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阜陽|鏊子饃,烙出來的阜陽味

中國自古疆域寬廣,物產豐富,以秦嶺為南北分界線,形成了不同的飲食習慣。地處中原的安徽阜陽土地肥沃,盛產小麥,因此多喜食麵食。

阜陽關於面的歷史文化非常悠久,皖北平原自古以來就被稱為“天然糧倉”。由此,阜陽人祖祖輩輩也發明出了無數種麵食的吃法。烙饃就是其中一種風味麵食,歷史悠久。阜陽民間一直流傳著“新麥入倉,家家烙饃”的說法。

味道阜陽|鏊子饃,烙出來的阜陽味

鏊子饃,顧名思義,就是在鏊子上烙制的薄餅。鏊子是由生鐵鑄制圓板,表面平整光滑,中心稍凸,它是烙饃的利器。而鏊子饃,是阜陽最常見的一種烙饃方法。也是阜陽烙饃家族中的長者。已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了。在過去,鏊子饃是阜陽最常見的家常麵食。新麥一登場,推上頭道新麥,家家戶戶就開始烙鏊子饃。

鏊子饃好吃,不僅體現在饃皮上,更重要鏊子饃需搭配食材與佐料一起吃,才是最完美的吃法。阜陽人常用鹹鴨蛋、雞蛋炒青椒,清炒綠豆芽等,再搭配蒜汁、醬豆,再後捲起來吃,感覺會特別香。

味道阜陽|鏊子饃,烙出來的阜陽味

韭菜盒子,同樣是阜陽鏊子饃家族的成員。一張薄薄的麵皮,上面撒上韭菜,佐料,再打一個雞蛋淋勻,再覆蓋一張麵皮,把四周壓實了,然後放到鏊子上烙熟即可。

過去,阜陽人做韭菜盒子喜歡用頭茬韭菜,因為頭茬韭菜最鮮嫩,再搭配雞蛋,吃起來是表皮酥脆,內餡鮮香。烙好的韭菜盒子老遠就能聞到韭菜的那股子香味。在阜陽人眼裡,或許只有韭菜盒子,才能對得起頭茬韭菜的鮮嫩。

味道阜陽|鏊子饃,烙出來的阜陽味

焦饃,較之前二種鏊子饃,算是比較小眾。在阜陽人眼裡,焦饃充其量算是一種閒食。焦饃的製作工藝與鏊子饃差不多,除了在鏊子上烙的時間較長之外,人們在和麵的時候,又添加了芝麻、食鹽,吃起來口感微鹹,有芝麻香的味道。做好的焦饃吃起來又脆又酥,輕輕咬上一口,整個焦饃就會碎了,嚼在嘴裡香味四溢、回味無窮,更讓人想起了小時候的味道。

味道阜陽|鏊子饃,烙出來的阜陽味

有意思的是,在阜陽,有一種不是在鏊子上烙出來的烙饃,卻被阜陽人任性的叫作水烙饃。其做法是用未發酵的麵粉和成柔軟的麵糰,用擀麵杖擀成一個圓形的麵皮。蒸鍋裡的水燒開,將擀好的薄餅放在篦子屜上,一個熟後再放另一個,中間無需久等。水烙饃加熱到一定溫度之後,澱粉發生糊化,蛋白質發生變性,麵筋蛋白就會被固定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熟了”。

味道阜陽|鏊子饃,烙出來的阜陽味

蒸制好的水烙饃無油無鹽,同樣需要卷菜搭配著吃,涼拌、熱炒皆宜。用醬豆子墊底,輕描淡寫的幾筆,就能增香提味,再捲入清炒土豆辣椒絲、香椿芽炒雞蛋、醋溜綠豆芽、涼拌黃瓜絲,匯合後幾種菜餚,最終以難以描述的味道極大滿足你的胃口。

在阜陽,鏊子饃屬於民間小食,不僅價廉物美,更重要的是,它承載了一代又一代阜陽人的記憶。對阜陽人來說,每次吃鏊子饃都有種親切、溫馨的味道。而這種被鏊子烙出來的味道,會讓身在異鄉的阜陽人油然而生了一種家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