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睿意德董事索珊:中國商業地產還有5至15年增長期

RET睿意德董事索珊:中國商業地產還有5至15年增長期

RET睿意德董事索珊


商業地產的賽道上,現在是絕對積壓,都衝在一起了。看起來壓力很大,但是有一個值得欣慰的就是技術相對於社會發展是快變量,文化和人的變動和組織的變革是慢變的,因為文化。


高拯坤/發自北京

9月29日,一場圍繞“突圍·創變 新模式下的‘舍與得’ 2020中國商業地產&物業管理創新峰會”在京召開,論壇由中國房地產報、中國房地產網、中房報新媒體、中房智庫、商業中國、物業中國主辦。

會上,RET睿意德董事索珊以“商業地產本質思考與新定位策略”為主題發表了演講。在她看來,建立商業地產認知體系尤為重要,然後是方法論和知識技能。如果看不透商業地產底層的東西,就無法做出準確的評價。

索珊認為,商業地產必須從資產的角度做評估,這個空間是存量,是地產的價值。在地產基金投資策略上,原材料的附加值越高,資產收益增值就越大。換句話說,觀察商業地產時,不要單純地看引入了某個奢侈品牌或者做了什麼,而是要看這個動作對於資產收益的影響。

索珊還從資本層面對商業地產價值進行了對比,她表示,辦公物業和居住型物業對經濟震盪的相關性是正相關,而且密切相關,但是商業資產往往是滯後的。商用資產作為資產的投資價值來講,會比其他的物業更抗風險,收益更平衡,但是收益空間會比較小。

為什麼商業地產會相對複雜?索珊認為,商業是平臺價值,是基於地理位置做內容和消費者之間的匹配,其複雜性也正是體現在這裡。

這些都是商業地產底層的邏輯,換句話說,想要建立完整的商業認知體系並不容易。索珊說,做住宅的開發企業,拿到物料之後,只要資源非常豐厚,在增長期是必定獲益的。商業與此不同,是通過後期運營,涉及運營空間、審美,還有無限的刺激交易產生。這也是為什麼商業地產行業長期缺人。

對於增量和存量索珊同樣有自己的看法,她說,在開發階段,產品力一定是趨於大膽,但是到了存量,一定是運營起到的附加值越高,資產的價值越高。也就是說,增量一定是先看產品力,存量一定看運營附加值和它的穩定收益。

索珊說,如果我說一個現象本身,對大家的情緒不會有影響,但是我說的是一個價值觀的時候,勢必會對你的情緒產生影響。換而言之,每一個奢侈品本身背後都是輸出內容和價值觀去影響他的消費者。現在為什麼國內很多品牌沒有做到,是因為並沒有把力氣花到塑造本身上。

對於當下,索珊稱,商業地產的賽道上,現在是絕對積壓,都衝在一起了,商業地產調用的知識儲備是非常高的,這個時候實體人還有機會嗎?看起來壓力很大,但是有一個值得欣慰的就是技術相對於社會發展是快變量,文化和人的變動和組織的變革是慢變的,因為源自於文化。

索珊解釋說,現在技術已經非常快地發展到前面去了,但是人的能力還夠不上,在所謂人工智能年代,我們並沒有辦法承接這樣的技術在實體當中應用,是因為我們的空間、我們的貨、我們的人,以及信息化的基礎建設還沒有完成。

看清楚了商業地產的底層邏輯和瓶頸,索珊判斷,國內的商業地產還有5至15年的增長期,原因是從人口,城鎮化每提高5個百分點給銷售收益的增長是確定的,中國線性發展雖然在往上升,但是仍然有非常大的空間。

在當前的這種格局下,索珊對於商業定位同樣有自己的看法。她說,大家必須站在更高的地方,更遠的地方,更長週期來看自己的項目應該是什麼,這裡有跟未來的關係,跟城市的關係,跟趨勢跟產業跟交通文化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