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我們要如何理財

2020年,對於全球來講都是難忘的一年,突發的疫情似乎讓時間畫上了靜止符,經濟增長速度開始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失業率上升,全球經濟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驗。許多居民日常消費支出縮減,存錢以應對持續的經濟寒冬。年初國內疫情發生以後,全民積極響應號召居家隔離,經濟受到了巨大抑制,二月份的PMI直接跌破30,製造業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雖然國內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企業開始復工復產,產能也在逐步恢復,二季度經濟復甦勢頭明顯,但是國外的疫情又開始大面積爆發,全球金融市場跌宕起伏,股市暴跌,匯市巨震,樓市冷淡,消費行業更是蕭條,甚至很多人面臨著公司降薪,甚至裁員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不要理財呢?

當下,我們要如何理財

答案是肯定的,投資理財是每個人的必修課,任何時候都需要,因為讓錢去賺錢也是一種能力,我們經常聽到一個詞叫做睡後收入,也就是被動收入,簡單來講就是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照看,就可以自動獲得的收入,“睡後收入”不需要照看,但是可不代表不勞而獲,恰恰相反在獲得“被動收入”之前,往往需要經過長時間在某一領域的持續付出和積累。對於普通人來講,可能成為行業的權威有點困難,但是配置好自己的資產也是財富增值的重要手段。

根據此前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發佈的《2020國人理財趨勢報告》顯示,中國人正告別單一儲蓄的思維,開始重視多樣化資產配置,大眾的投資理財意識正在逐步豐富,擺脫此前單純儲蓄,國債,銀行理財等方式,開始多元化分配自己的財產。尤其是80後,90後,成為網上理財的主力軍,開始注重把短期開銷、保險保障和投資增值的錢做配置的習慣。

隨著我們的資產配置方式發生變化,我們應該如何配置我們的財產呢?

當下,我們要如何理財


首先,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要保持賺錢的能力。對於普通大眾而言,原始資本積累有限,不能單純靠它來滿足日常開支,所以一定要保持持續的收入,即使後續經濟環境難以在短時間內改善,日常生活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其次,我們要做的就是儘量減少不必要的開支。除了必須消費外,降低非理性盲目消費,因為這個時期我們要儲存資金,為後面未知的情況作準備。最後,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不要進行高風險投資。當前環境下,謹慎投資房產,擴大生產線,企業擴張,保持企業良好的現金流最重要,對於個人而言,手中盈餘的錢保持變現能力。

當下,我們要如何理財


最經典的資產配置就是按比例分配,把手中的資本按照5:3:2進行分配,低風險5,中風險3,高風險2,來尋求風險和收益的平衡,個人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適當調整。低風險的有儲蓄,國債,貨幣基金等,中風險的有債券,銀行理財,保險,信託等,高風險的投資有股票,期貨,黃金等。

按照常規,在未來經濟前景並不明朗的情況下,權益類資產配置儘量減少或者沽空,債券流動性好的資產是我們的配置首選,但是今年A股的表現有所改善,一改此前低位震盪的局面,出現出向上的趨勢,受到許多投資者看好,對於許多人來講,股票屬於高風險投資,個人投資由於各種客觀因素,很難盈利,可以選擇股票混合型基金替代,相比個人,基金團隊在專業性上更具優勢。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我們要做的就是選擇適合我們自己的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