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TikTok們

TikTok還有退路嗎?

最近72小時,TikTok身上發生著180度大反轉的劇情:微軟要接手——微軟方案被否決——微軟繼續接手——微軟的收購案從7月份就開始談了——張一鳴發內部信稱不放棄探索任何可能性——字節跳動可能將TikTok總部從北京遷至倫敦——最新消息是,TikTok必須在9月15日前賣給美國公司,否則將被強制關閉

微軟和字節跳動的協議限期已定,此前,微軟確認恰購的版塊包括TikTok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的業務,不過據外媒報道,價格、條款、收購方的支付方式以及技術共享或資產轉移等具體細節尚未達成共識。

TikTok在印度、美國市場被圍獵的原因十分複雜,但究其根本,是作為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企業,字節跳動已經引起了美國和印度的注意,下面的數字可以證明:

根據Sensor Tower的數據,在疫情期間,TikTok變得越來越受歡迎,4月份累計下載量達到20億次,超過了競爭對手Facebook和Snap。到2020年一季度,它在所有應用中創造了最多的下載量記錄。

如今TikTok事件爆發,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再次改變字節跳動的上市時間表。“被收購或被關停之外,TikTok在美國應該沒有其他希望了,因為美國的處理方式會比印度更決絕。”有受訪者坦言,其實從TikTok進入美國開始就預測到,用戶數量增長到一定程度後,它早晚會遇到美國境內各種勢力的狙擊,而TikTok美國團隊也沒有太多辦法,因為他們現在做什麼都是錯的。

同時,國內的出海玩家們或將應時而動,調整甚至取消出海策略。這場TikTok保衛戰,遠不到終點,反而剛剛開始。


搶救TikTok們

扎克伯格冤不冤?

TikTok被獵殺,兩個人物身處輿論暴風眼,一個是遠在地球另一邊的特朗普,另一個是字節跳動的掌門人張一鳴。

張一鳴在8月3日的公開信中提到,“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還是認定字節跳動必須出售TikTok美國業務。”

搶救TikTok們

張一鳴內部信

雖然對TikTok施壓的是白宮,出面談判的是微軟,但在多方的解讀中,扎克伯格成了構陷、陰謀的第三主演。在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反壟斷小組委員會最近召開的聽證會上,面對“是否相信中國從美國科技公司‘竊取技術’”的提問,四大CEO中,庫克、皮查伊和貝佐斯都表示沒有,只有扎克伯格聲稱,中國從美國科技公司竊據技術“是有證據的”。

那麼,在TikTok事件中,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以Facebook為首的美國科技四巨頭分別扮演了怎樣的角色?不止一位業內人士告訴燃財經,不認為TikTok事件是兩方勢力一同推動的局面。

單獨來看各方,據國內某汽車品牌出海負責人管寧介紹,CFIUS代表著美國利益,“很多中國公司在美國發展到一定規模後,都會上它的黑名單,CFIUS會挑選時機,把一家企業拎出來審查,以威脅國家安全、數據安全、用戶信息,或者影響美國民眾的觀念等為由,限制其業務發展及投資”。而且,CFIUS對中國企業在美業務、投資的干涉是週期性的,如大選季會以中國企業作為靶子,這次瞄準TikTok,是聲東擊西的操作,更像是拿TikTok作為利益交換的政治籌碼。

他的理由是,針對這類型中國公司,特朗普的一貫做法是直接“shut down”,產品完全不能進入美國市場,團隊都不能留,但這次要求TikTok必須完全賣給一家美國公司,一部分顧忌可能是基於輿論,“一旦關停TikTok,會觸動大批民眾的喜好。”要知道,截至今年4月底的數據顯示,TikTok在美國的用戶下載量為1.65億次,約佔其總人口的50%,月活躍用戶在3000萬左右。

另一部分考慮可能是,“特朗普與某些科技巨頭,如Facebook或微軟,達成了某種程度上的利益交換。”“TikTok事件的本質,不在於自身,而在於特朗普和美國硅谷資本的博弈。”大V“半佛仙人”在微信公眾號文章中如是評論。

而扎克伯格在聽證會上的應對,在管寧看來“非常符合Facebook公司利益,與其業務性質有關”。谷歌的安卓平臺、蘋果的軟硬件和亞馬遜的物流均與中國市場有連接,而Facebook作為社交媒體不但沒有這種連接,還遭到了後浪TikTok的威脅。“著急的是Facebook,TikTok一旦站穩,商業化全面啟動的話,對其股價和收入肯定有影響。”資深產品經理判官稱。

不過,“硅谷對此基本保持沉默,沒有人站起來支持,也沒有人站起來強烈的反對。”文淵智庫創始人王超告訴燃財經。


搶救TikTok們

為什麼是TikTok?

如果不是扎克伯格的助攻,那麼為什麼CFIUS瞄準的靶心是TikTok?

王超將TikTok事件視做中美貿易摩擦的延續,現在戰火燒到了科技領域,於是盯上了唯一一個在美國市場取得成功的產品TikTok。其實在2019年以前,TikTok在美國地區一些App榜單上的排名就上升很快,但是並沒有引起對手的注意。

市場調查機構eMarketer報告,2019年美國TikTok用戶數大約為3720萬,2020年時原本預計達到4540萬。截至今年5月,TikTok全球下載量超過20億。Statista的統計顯示,2017-2019年間TikTok的用戶增長了1533%,而老牌社交媒體Twitter、Instagram僅分別增長了13%和6%,Facebook用戶不但沒有增加還減少了26%。

TikTok成為美國用戶增速最快的社交媒體,科技界、政界再也無法忽略在這頭房間裡的“大象”,還是一家由中資控制的企業,這是一向在全世界輸出價值觀和文化傳統的美國難以接受的。

幾乎是同一時間,美國當局開始了對TikTok的獵殺行動。2019年2月底,TikTok被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開出570萬美元的罰單,“罪名”是非法收集13歲以下兒童個人隱私數據。9個月後,據外媒報道,CFIUS一直在對字節跳動進行調查,涉及對Musical.ly的收購案。“但當時的字節跳動忙於應對與Facebook和谷歌的競爭,在應對方面未投入太多精力。”王超表示。

當字節跳動把海外風險拿到桌面上考慮,時間已經來到今年1月份。從五角大樓到參議院,再到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美國多方對TikTok的禁令接二連三出現,張一鳴不得不緊急出牌,組成白宮遊說天團、挖來迪士尼前高管出任CEO,但在王超看來“起步太晚了”,“這時的美國,從國會到民眾形成一種合力,對TikTok非常不利”。

搶救TikTok們

圖 / 視覺中國


不止一位出海領域從業者告訴燃財經,這和美國政客的“煽風點火”有關,不論是執政黨還是在野黨普遍對TikTok在美國的大獲成功不滿,他們均主張TikTok侵犯了他們用戶的隱私,另也與特朗普本人對TikTok的反感有關。今年6月,特朗普一場競選集會活動聲稱有一百萬人註冊了活動門票,結果活動當天19000人的體育館都沒有坐滿,總共只有7000人到場,背後的原因是TikTok上有人發起活動,鼓勵大家註冊門票但不去現場,為的是讓特朗普的競選活動冷場。

而從業內對北美短視頻市場接下來的判斷,也可見TikTok有多麼“樹大招風”。

APUS創始人兼CEO李濤認為,北美市場必然會出現新的短視頻替代品,如Facebook今年5月發佈了一款名為Collab的短視頻產品,但很難出現一款同樣席捲全球的產品。因為短視頻產品核心是模仿和推薦機制,依靠行為及動作來快速傳播並引發模仿。而多元的文化及價值觀才能讓用戶喜愛,美式文化並不能代表全球文化。


“一個美國的普通產品其實已經很難擊敗TikTok了,必須全球化才能做到。”凱爾特創投亞洲合夥人陳潔稱,打開美國的TikTok,可以看到中國的一剪梅,可以看到韓國、日本、俄羅斯、匈牙利的視頻,美國本土的產品想要迅速建立一個這樣的平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搶救TikTok們

怎麼賣,是個問題

最新的進展是,微軟和字節跳動的協議限期已定,此前,微軟確認恰購的版塊包括TikTok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的業務,不過據外媒報道,價格、條款、收購方的支付方式以及技術共享或資產轉移等具體細節尚未達成共識。

核心算法是否打包在資產包內一起賣給美國公司,是目前外界關心的問題

華南文旅集團董事長吳永澤提到,如果TikTok失去了這套算法,也就失去了與Facebook競爭、未來發展的核心點,但站在字節跳動的角度,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其他市場,這套算法都是其核心生產力,很難以知識產權的名義打包交到美國公司手裡。

不只是核心算法,對於被收購後的TikTok,王超表達了自己的擔心。他認為,TikTok一旦被分割後就難以發展了,因為它的完整生態,包括推薦技術、推薦引擎、審核等,和抖音用的是同一套中臺,都建在中國

,如果TikTok在海外市場被切割、進行獨立運營,可能就難以延續輝煌了。

與微軟雙方的聲明中始終未涉及價格,據此前路透社報道“市場給出的統一報價”,500億美元,這一數字是TikTok 2020年預期收入的50倍。

以收入來作價,放在Tiktok身上顯然不合理。TikTok的特點就是營收不高,但在海外的成功邏輯、產品風行程度是其他中國互聯網公司望塵莫及的,TikTok只要站住腳,產生的估值和收益不可估量。

截至2019年底,TikTok在蘋果商店和谷歌應用商店的下載量總和超過了15億次,預計處在第三的位置,而Facebook、Instagram分列第四和第五。而Facebook是市值超七千億美金的公司,足見TikTok未來市值的增長空間。

8月3日,據外媒報道指,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考慮將中國業務在香港或上海上市,傾向在港上市。風波中的字節跳動估值會被打擊嗎?

搶救TikTok們

圖 / 視覺中國


多位受訪者一致的看法是,抖音加TikTok,是公認的字節跳動最具想象力空間的兩塊資產,即便是選擇在港上市,但如果TikTok事件不妥善解決,字節跳動在面臨美、印壓力的情況下貿然上市,市值一定會被打壓。

他們普遍認為,現在並不是適合字節跳動上市的時機。TikTok覆蓋全球155個國家和地區,其最大市場印度目前仍處在封禁狀態。“被收購或被關停之外,TikTok在美國應該沒有什麼希望了,因為美國的處理方式會比印度更決絕。”吳永澤坦言。王超則非常擔心印度、美國的動作會引發歐洲或其他國家的連鎖反應,那會對TikTok和字節跳動非常不利。


搶救TikTok們

下一個“市場”在哪?

對於出海企業而言,美國市場一直最難啃的骨頭。

“我們公司做出海業務時,美國是最後一個才會考慮的市場。除非我們在其他市場上已經做得非常好了,才會考慮進入美國。”管寧稱,就是因為CFIUS的存在,一家中國背景的公司在美國市場成績如何,與其處理政府關係的成熟度有著非常高的聯繫。

相比之下,管寧所在的公司更看好歐洲市場。歐洲市場有兩大特點,第一,非常看重現有的法律法規體系,各行業都有非常細分的監管組織,條文非常清晰明確,只要企業符合相關標準,基本不會遇到問題,不像美國的CFIUS專門針對國土安全有一些主觀解釋。第二,歐盟由26個國家組成,歐盟的法律體系凌駕於國家關係之上。

歐洲即便有歐盟,但是各國之間語言風俗不太一樣,互聯網講求社群效應,這也是歐洲沒有強互聯網公司的原因,王超相對看好統一的大市場。“中國互聯公司開出的第一個國外市場是東南亞,但一直沒有獲得巨大的成功。因為很多人誤以為東南亞是一個統一市場,但其實這個地區分為六國、上百種語言,市場非常割裂和分散。”他表示。

不過,對於眼下是否還要堅定出海,受訪者意見不一。

在下一個技術浪潮到來之前,國際化是目前最大的紅利了,王超認為,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是義無反顧的一條路,技術、人才就應該溢出到世界各地,否則不會有太大的發展。“如果哪個公司有抱負,必須要去佔領海外市場,哪怕碰得頭破血流。印度或是美國其實都是很初級的打擊,可能未來遇到的風險這還要大,但是必須得克服,必須得出海。”

同時,他總結了一些TikTok事件的經驗教訓:打算去海外發展的公司,應該提前在架構應對方案、遊說團隊、本地化方法上做準備。正面教材是阿里巴巴、螞蟻金服。據天眼查顯示,印度支付公司Paytm、印度美食推薦平臺ZoMaTo,都有它們的投資身影,兩個App均未在印度此次封禁App名單中。

搶救TikTok們

Paytm融資歷程 來源 / 天眼查

搶救TikTok們

ZoMaTo融資歷程 來源 / 天眼查

這與吳永澤給出的折中方案類似:不再是全部的中國企業出資,可以用其他國籍的混合基金形式出牌,拉著需要中國資金的他國企業一起出海。“目前全球化很難像原來那樣深入人心了。中國自己玩肯定是不行的。”他給出海創業者的建議是暫緩。

最後,再回到TikTok事件,王超告訴燃財經,中國互聯網出海還處在初期,此前出海到東南亞、南亞的公司並沒有遭遇特別大的挫折,是因為做得不好,之所以TikTok現在被打壓得狠,是因為做得好。

“BAT都沒做到的事,字節跳動做到了,不到這個位置上,不一定會捱打。”判官表示。

“TikTok事件的標誌性意義在於,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在海外發達國家的影響力達到了一定程度,這已經不是靠低價搶佔市場的概念,而是從產品上可以和美國引以為豪的互聯網巨頭一拼。”HiCTO聯合創始人潘曉良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