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舉增兵卻並不開戰,原因何在?張局座一語道破天機

關注時事的人都知道,自從媒體披露自6月15日中印邊境雙方發生“冷兵器”衝突後,印度這些天幾乎都在忙著向達拉克地區大舉增兵:6萬以上的山地師開過來了,T90坦克被空投到前線,SU-30和米格—29也飛了過來,M777榴彈炮也搬運過來。尤其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是,印度同時急吼吼地滿世界採購武器彈藥。總之印度似乎向國內及國外顯示出他們的“決心”:他們似乎已經做好和中國開戰的準備了。

但使人感到奇怪的是,印度似乎雷聲大雨點小,似乎並沒有真正要開打的意思。據披露,莫迪一邊部署向邊境增兵,一邊卻在重要的內部會議上說中國解放軍並未越境,雖然後來莫迪在全國廣播講話中似乎顯示出了“強硬”,並於7月3日到邊境視察了一回,但卻有兩個方面的跡象與此互相矛盾:據公開的消息,一方面印軍數次坐下來和中國舉行了會談,另一方面國內數十家媒體卻不約而同地給國內形勢降溫:這些媒體分析比較了中印實力,認為印度實力差開中國一大截,對抗和戰爭是不明智的。

印度這是唱的哪一齣?對此,軍事專家張召忠局座作出了精準分析和推論。局座說:印度如果真的敢和中國開戰,那他們下場一定會很慘;印度使用的都是雜牌武器,後勤保障混亂不堪,一旦開戰,後勤體系將徹底崩潰。

局座真是一語中的,一語道破天機,這就是為什麼印度不敢主動挑起戰爭的主要原因。

印度作為一個大國,自詡要當一個世界強國,但他們的工業、製造業體系水平卻十分落後,武器裝備根本無法自己製造,他們的軍隊,使用的武器都是“萬國牌”,有美國的,有俄羅斯的,還有英國法國的,甚至還有以色列的。這樣五花八門的武器裝備,不僅維修保養都勉為其難,而且幾乎沒有多少戰略儲備。一旦打起仗來,軍火庫將很快告罄,這仗還能贏得了嗎?

印度人自己心裡很清楚,他們根本不是中國的對手,所以儘管他們在邊境線上把動靜搞得很大,其實更多的是一種姿態,是一種平息國內民粹主義和反對黨激憤情緒的姿態。同時也企圖通過這種方式,獲得更多的談判桌上的價碼。莫迪日前到邊境視察,用的大抵還是這個套路。

雖然如此,英勇神武的人民解放軍決不會掉以輕心,他們枕戈待旦,捍衛著偉大祖國領土的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