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的最高境界

引言

我國的根基是農業大國。五六十年代以前,一直是人工耕種。從七十年代到現在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和進步了。許多地方己經全部實現了機械化生產,這些都是大的平原,還包括長江中下游地區諸多省份。從播種到收割,幾乎都是由人駕駛著機器去完成作業。但是,其中還有著很大一部分是半機器化、半人工化,這些地區是廣大的丘陵地區。還有一小部分地區的耕種,依然是古老的人工方法,全部由人工去完成;這些都是純屬山區。為了將農業發展好,真正打造成一個現代化的生產農業,保證旱澇保收,足能讓十四億人有飯吃,我認為應該將農業的佈局要作以適當調整一下。

農業的耕種慨況

目前,我國的基本農田是13丶5億畝。包括平原機器農田、丘陵地帶半機械耕種農田、山區人工作業農田。象丘陵地帶的農田和純山區農田,耕種難度大,產量較低,不是耕種者理想的場地。我們要打造一個大的耕地基地,讓山區農因、不利於機器耕種的丘陵地帶的農田退出耕種範圍。

實際上,近十多年來中國人民吃的糧食絕大多數都是大機器作業生產的糧食。丘陵區域出售的糧食?“有”,但不是很多。象山區生產的糧食除了供自己家人吃以外,出售也是微乎甚微。保留耕種,對國家貢獻不是很大,實際上可“去”可“留”。

基本農田的發展方向

為了適應於機器的耕種,我國應發展一批優良的機械化生產的基本農田。這些農田應分佈在中國的中部地區、華北、東北地區;要有大面積的畝塊,農田當屬國有企業。產權歸國家所有。這些地區康屬於國家糧食基地,產出的糧食按市場價格予以銷售。資金收入充於國民經濟收入。經營模式統一由現代化的機器去完成每年作業。經營管理當屬國家工作人員。關於種植?東北以耕地為主,當然主要生產蔬菜、小麥、玉米、紅暑、大豆、花生等旱作物為主。中部,華北地區當以種植水稻為主。

我國的基本耕地面積應保證在2O億畝左右。每收一年,除了當年吃的,應結餘兩年諸備糧,這樣以防止災荒之年。

合理佈局、分片經營

我國足有了二十億畝的現代化農田以後,就可以將丘陵地帶的半人工農田以及山區的人工農田可以用在“養”上了。

養什麼?養牛、養豬、養羊、養鴨、養鵝、養雞、養兔等,讓這些地區發展成一個大的養殖圈,一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二可以提高整個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可以切掉整個飼料添加劑餵養的畜牲類,也許中國人民的身體更為健康!

中國農業的最高境界

中國農業的最高境界應該是:

第一,有二十億畝耕地。

第二,全部由機器操作的農田。

第三,有充足的肉類。結束飼料添加“餵養”的歷史。

第四,糧食、蔬菜、油料應該全部轉為“有機”;結束農藥、化肥的歷史。

第五,儲備糧食應保證能吃十年以上,這樣才可以保全任何突發事件!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農業的最高境界
農業的最高境界
農業的最高境界農業的最高境界
農業的最高境界農業的最高境界
農業的最高境界農業的最高境界
農業的最高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