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如果生命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擺渡人?

這是封面上的一句話,那麼人生本就是一場孤旅,擺渡人是否存在?擺渡人是否真的能化解你心中的那份寂寥,帶給你溫暖?

《擺渡人》是我讀的克萊兒的第一本書,買它是因為被封面上“一舉摘得五項世界文學大獎,版權銷售33個國家,是令千萬讀者靈魂震顫的心靈治癒小說”所吸引。一口氣讀完了,發現確實是一部溫暖的作品,和克萊兒的另一部作品《黑石之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她以為與他的相遇是偶然,而他知道這是必然。她是一個死後的靈魂,他是她靈魂的擺渡人。他的職責是護送每個靈魂安全渡過荒原,小姑娘迪倫與擺渡人崔斯坦一路上歷經磨難,一次次與惡魔做鬥爭,一次次與深淵擦肩而過,最終到達終點。然而信念與愛情的力量改變了原本安排的一切。迪倫選擇了在到達目的後返回去尋找她的擺渡人,這種信念使她不畏恐懼,獨自與惡魔做戰。她堅信她能找到他,原本以為的不可能在她一步步堅定的步伐種都變的可能,他們倆完成了這趟前所未有的逆旅,而得到圓滿。

這本書看似講述了一個靈魂鬼怪的故事,但其實是在講我們每個人的故事。首先,我們每個人都是那個像迪倫一樣正在擺渡的靈魂。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不如意了。面對這些困難,我們想要逃離,所以我們都需要一個“擺渡人”來帶領我們走出這個悲傷的環境。而充當這個“擺渡人”角色的可能就是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朋友或是愛人。再者來說,我們每個人又是保護靈魂的擺渡人。當你愛一個人時,你會想給他所有你認為能帶給他的最好的東西,你不忍心他受到一絲傷害。所以,你就會像崔斯坦一樣,保護你愛的人越過危險的荒原,因為他的需要而存在著。

愛情是克萊兒這部作品的主旋律,它不但是小說形成的根本,而且使人類美好的感情得以展現。人們都被書中迪倫和崔斯坦之間純真的強大愛情所震撼,這種愛情強大到可以不畏魂飛魄散也要尋找到對方,這也是《擺渡人》引人矚目的地方。小說中迪倫和崔斯坦之間產生的愛情是順理成章的。當女性處於危險中,對唯一值得自已依靠的人產生感情是很正常的;而男性對一個單純的且會無條件地關心自己的女孩心動,這也是人之常情。正是愛情這一強大的支撐體,支撐著迪倫克服千難萬險,也不畏失敗後的魂飛魄散,從“家”返回荒原尋找崔斯坦,追尋自己的幸福;也正是愛情的力量促使著他們敢於解放禁錮的思想,才能返回人世。

除此之外,家這則主題是《擺渡人》所隱喻的一條暗線,仔細推敲不難發現整篇小說圍繞女主人公從逃離家到迴歸“家”,再從逃離“家”到迴歸家。以家為主題,展開了一場回家之旅。因火車事故,迪倫意外而“亡”。每個靈魂離開人世後必須在靈魂擺渡人的帶領下穿越過荒原,才能到達“家”。在穿越荒原的那些天,她與她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相愛了。穿越荒原途中,勇敢、強悍的崔斯坦化解了一次又一次惡魔的進攻,引領著迪倫的靈魂穿越危險的荒原,她到達了靈魂稱之為“家”的地方。這些天,她收穫了愛情,也讓她明白雖然“家”很美好,但是沒有崔斯坦的“家”是殘缺的,是一座散發虛幻光芒的荒涼城堡。於是她尋找一切機會逃離“家”,重返荒原,並以自己堅韌的意志在荒原找到了擺渡人崔斯坦。在從荒原返回人世的途中,她又耐心地解開了封存崔斯坦多年的思想禁錮,並勇敢地引領他和自己一起嘗試著返回人世。這標誌著這場充滿愛、艱辛、信念、勇敢的回家之旅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而且渡人渡己的完美迴歸也昇華了主題。

克萊兒的文字過於細膩,描寫荒原的語句令人真實地感受到了害怕。溫情部分又是格外溫暖。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我希望,我也能成為那個別人需要的擺渡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