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評魯迅書法:“遠逾宋唐,直攀魏晉”

郭沫若評魯迅書法:“遠逾宋唐,直攀魏晉”

清朝的周星蓮在《臨池管見》中曾寫過這樣一句話:"餘謂筆墨之間,本足覘人氣象,書法亦然。"誠哉斯言,就像我們常常會提及的"字如其人",書法也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品性,但是魯迅的書法也許是個例外

那個寫下"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民族脊樑"一直都是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凌厲的文筆示人,但是他的書法卻與他的性格大相徑庭。他長於中鋒用筆,書法圓潤遒力、碑帖融合,倒顯得心平氣和。

雖然魯迅自謙,認為自己不足以稱為書法家,但其作品之優秀無疑是令人驚歎的。他對於書法藝術也有著獨到的見解:"它不是詩確有詩的韻味,它不是畫確有畫的美感,它不是舞確有舞的節奏,它不是歌確有歌的旋律。"

郭沫若評魯迅書法:“遠逾宋唐,直攀魏晉”

1、 出身名門望族,自小打下良好書法基礎

魯迅出生在在浙江紹興的一戶頗有名望的大家庭裡,父母給他取名周樟壽。

優渥的家境為魯迅提供了良好的成長環境,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下,魯迅自小便樹立起了良好的文化素養,這也為他日後的書法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私塾老師的要求下,魯迅經常會臨摹大家的作品,正是這日復一日的不斷練習讓魯迅的書法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

郭沫若評魯迅書法:“遠逾宋唐,直攀魏晉”

2、 兼採各家之長,形成獨特風格

因為兒時對大師書法作品的不斷臨摹,魯迅的書法也在這一過程中受到了大師作品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正因此,他的書法作品可以說是集各家之長處。

但熟悉魯迅的人都知道,他的思想具有獨特的深刻性,這種獨特不僅僅展現於他的文學創作之中,更是在他的書法作品中完美呈現。

魯迅向來喜歡獨樹一幟,擁有自己的風格,在書法上也是如此。雖然從他的書法中可以看出臨摹大家的痕跡,但更多的是獨特的個人風格。

魯迅在創作書法的過程中,不喜考慮濃淡乾溼、佈局結構以及作品效果。他更喜歡的是那種跟隨著自己的內心去書寫的感覺,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栽柳柳成蔭",正是這種隨心所欲,達到了意料之外的好效果,他的書法也因此獨樹一幟。

郭沫若評魯迅書法:“遠逾宋唐,直攀魏晉”

3、 受人生境遇影響,書法大有不同

常言道:"字如其人",這裡的"人"不僅僅指的是人的內在品格,也與人生境遇有關。一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他的心境自然也就會隨之改變,在心境改變的趨勢下,有感而發的"書法"作品也會有不同的風格體現,魯迅的書法便是如此。

少年時代,

魯迅書法是僅限於臨摹的。

郭沫若評魯迅書法:“遠逾宋唐,直攀魏晉”

隨著年齡的增長,魯迅已不再是曾經那個懵懂的孩童。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周家一夜之間陷入深淵,已是少年的魯迅要開始承擔生活的重擔。

為了改變當時的境況,魯迅拼命地讀書,最終考入了日本很有名的仙台大學。隨著文化修養的逐漸提高,

魯迅的書法也開始有了質的飛躍。

郭沫若評魯迅書法:“遠逾宋唐,直攀魏晉”

魯迅本來在仙台讀的是醫學專業,但當時國內的黑暗讓他深深體會到學醫只能救少數人的無奈,於是他改變了自己的想法,開始拿起筆,用犀利的文字痛陳社會的黑暗,希望能夠給時人以警醒。

"以筆為刀,刺穿敵人的心臟",這是魯迅的文章所展現的態度,在這一時期,他的書法也隨他的心境改變而有所變化,從當時他所創作的《小像》這幅作品中可窺見一二。

《小像》整體給人的感覺是沉穩而堅毅的,這時魯迅已年近半百,對待世間萬物已有超凡脫俗之想法,不再過於在意得失和功過。

郭沫若評魯迅書法:“遠逾宋唐,直攀魏晉”

回顧魯迅先生一生的書法創作,不難窺見他在書法上的造詣之深,但是先生本人從不認為自己能進入書法家之列,實在是太過謙虛。

如今,為了更加深入的瞭解"民族的脊樑"魯迅先生的生平,人們才開始將目光放在魯迅先生的書法作品上,可正是源於此,才發現了魯迅書法的過人之處。

對於魯迅書法的探究,使人們認識到書法的本質應該是由心而生的真實感悟,過於在意成果反倒會因小失大。魯迅正是由於隨心而寫才能夠創作出如此契合自然的書法作品。

郭沫若評魯迅書法:“遠逾宋唐,直攀魏晉”

除了注重內心,魯迅的書法作品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那便是深入傳統。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經年累月的傳承才造就瞭如今的文化。魯迅先生正是深知這個道理,他在書法創作中也有意識地深入傳統並將其融入在自己的作品中。

根據資料記載,魯迅先生十分熱衷於收藏曆代的金石拓片,如今在北京的博物館裡陳列的魯迅先生收藏的金石拓片就多達5000多種,由此也可以看出先生對傳統文化的深深愛戀,這種深深的愛戀也深刻影響了先生的書法創作。

1987年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魯迅輯校石刻手稿》中就收錄了先生臨摹而作的石刻原文,其間還夾雜著不少眉批、加註等等,這足以體現先生在書法創作中的文化傳承。

郭沫若評魯迅書法:“遠逾宋唐,直攀魏晉”

正是因為注重內心表達和文化傳承,魯迅先生的書法作品別有一番風味,也形成了魯迅獨有的藝術特色。雖然先生自謙自己不擅長書法,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魯迅先生的書法,雖不及其文章那般有名,但是其間的藝術價值也是不容忽視的,也是讓後人為之驚歎的。對於自己的創作,魯迅先生曾如是說道:"不要因為我寫的字不怎麼好看,就說不好,因為我抄過許多碑帖,寫出來的字沒什麼毛病。"

誠哉斯言,王培元就曾在編輯《魯迅手稿叢編》時被魯迅的書法作品震撼,他直言道:"魂飛魄散"!連郭沫若也曾稱其書法:"遠逾宋唐,直攀魏晉。"

郭沫若評魯迅書法:“遠逾宋唐,直攀魏晉”

但是"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看待事物的觀點都是不同的,不久前,田蘊章先生在一檔書法講座的節目中評價魯迅書法時就表現出了不認同,他說:"魯迅字寫的挺好,但不屬於書法的範疇,因沒有筆法和章法可言,所以稱不上是一位書法家。"

每個人都有喜歡或是不喜歡的權利,不可否認的是,魯迅先生書法確實有其藝術性,無論如何,這位"民族的脊樑"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的作用都是不可磨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