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皇家琉璃之鄉產地,賞北京琉璃渠村國家傳統村落

琉璃渠村是中國皇家琉璃生產基地,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龍泉鎮鎮域北部。

琉璃渠村位於西山大道的進出山口,同時臨近永定河,水源充足,航運便利,成為西山大道上重要的交通節點,優越的地理位置是琉璃渠村城村的條件。琉璃渠在隋唐時期可能已經形成,因為在隋朝時,與琉璃渠村隔河相望的三家店已經成為永定河畔一處重要的水運碼頭。這時的村名無據可查,只有來自民間的傳說,“劉家的山,李家的川,老楊家來了佔半邊”。因此劉、李二姓可能是這裡最早的居民,據說最初的村名為“劉李居”。

走進中國皇家琉璃之鄉產地,賞北京琉璃渠村國家傳統村落


走進中國皇家琉璃之鄉產地,賞北京琉璃渠村國家傳統村落

自遼代以後琉璃渠村開始有琉璃製造業,因為這裡不但產坩子土和煤礦,而且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是建窯燒造琉璃最理想的地方。於是元代在此便為燒製琉璃設立了專管窯務的官員,明代繼續在此設立琉璃廠,並由皇家派出官員主持琉璃燒製之事,明代《宛署雜記》是最早記載“琉璃局”村名的史料。清康熙年間,北京城內正陽門外琉璃廠遷至琉璃局,至此琉璃渠村成為皇宮建設專用琉璃製品的生產基地。清光緒六年(1880),永定河氾濫,朝廷委派官員治理永定河河道,在琉璃局村修建了一條大灌渠,因為“局”、“渠”諧音,琉璃局逐漸被稱作“琉璃渠”。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該村才正式定名為“琉璃渠村”。

走進中國皇家琉璃之鄉產地,賞北京琉璃渠村國家傳統村落

琉璃渠村位於古西山大道的入山口,地處京西九龍山的北坡。村東有谷水碼頭聯繫兩岸,隔永定河與北京著名歷史文化街區--京西門戶三家店遙遙相望。村落東靠晉家溝,西臨醜兒嶺,南臨九龍山,北靠龍泉務,是水路、陸路、鐵路的交匯地帶,交通便利。村落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既是永定河沖積扇的頂點,也是山區與平原的交接部分,其山勢平緩綿延,坡度小、土層厚、土質肥沃,適於農耕,便於灌溉。

走進中國皇家琉璃之鄉產地,賞北京琉璃渠村國家傳統村落

琉璃渠村平面呈扇形分佈於永定河左岸的沖積平原上。形成以西山古道、后街及妙峰山新南道為骨架,以南北向輔路為分支的網狀佈局。村落雖三面臨山,但其建築大部分位於平地,總體建築佈局高差變化小,多為一層高的合院,只有北部和南部有少量宅院依山而建,沿山勢向海拔高處錯落分佈。橫向沿前街與后街這兩條對內主幹道,居址高度自東向西沿緩坡起升,而東側入口處的過街樓、西側的關帝廟和北側的萬緣同善茶棚在村落整體佈局中起到了限定邊界與劃分空間領域的作用。

走進中國皇家琉璃之鄉產地,賞北京琉璃渠村國家傳統村落

村內道路系統以前街和后街為主街,以穿插其間的南北向次級巷道為輔。其中,前街自過街樓至關帝廟全長約700米,且與灣子衚衕、南巷衚衕、北巷衚衕等次級街巷相交。后街自鐵路涵洞至振興廠東南角全長380米,且與北廠路、北磚瓦窯衚衕、北巷衚衕等次要街巷相交,構成村落局部“魚骨狀”的道路骨架。

走進中國皇家琉璃之鄉產地,賞北京琉璃渠村國家傳統村落

琉璃渠村位於北京西部的門頭溝區,西臨太行山餘脈九龍山,東臨永定河,三面環山,一面環水,處在永定河出山口的沖積平原上,是永定河沖積扇的頂點。整個村落西北高東南低,山區與平原的結合部,土壤較為肥沃,利於農耕,是北京地區人類最早活動的區域之一。

走進中國皇家琉璃之鄉產地,賞北京琉璃渠村國家傳統村落


走進中國皇家琉璃之鄉產地,賞北京琉璃渠村國家傳統村落

琉璃渠村礦產資源豐富,西南部為山地淋溶褐土,東北為碳酸鹽褐土,周邊有豐富的頁岩、葉臘石等。頁岩、葉臘石等礦產資源是琉璃燒造的重要坯料。琉璃渠村背靠的九龍山,有得天獨厚被當地人稱之為“坩子土”的頁岩資源,用它燒造的琉璃不易開裂,百年不掉釉色。

走進中國皇家琉璃之鄉產地,賞北京琉璃渠村國家傳統村落

2007年,琉璃渠村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其琉璃燒造技藝於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獨特的地理位置、自然資源和歷史機遇造就了以琉璃燒造業為核心產業的琉璃渠傳統村落。同時,圍繞著琉璃燒造業這一產業,形成了琉璃渠古村獨特的村落空間形態和琉璃燒造、農業、交通運輸業組成的產業鏈,而不同的業態的存在又形成了不同的地緣文化圈和民俗信仰文化圈,這一切構成了琉璃渠古村落獨特的文化生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