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皇家琉璃之乡产地,赏北京琉璃渠村国家传统村落

琉璃渠村是中国皇家琉璃生产基地,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镇域北部。

琉璃渠村位于西山大道的进出山口,同时临近永定河,水源充足,航运便利,成为西山大道上重要的交通节点,优越的地理位置是琉璃渠村城村的条件。琉璃渠在隋唐时期可能已经形成,因为在隋朝时,与琉璃渠村隔河相望的三家店已经成为永定河畔一处重要的水运码头。这时的村名无据可查,只有来自民间的传说,“刘家的山,李家的川,老杨家来了占半边”。因此刘、李二姓可能是这里最早的居民,据说最初的村名为“刘李居”。

走进中国皇家琉璃之乡产地,赏北京琉璃渠村国家传统村落


走进中国皇家琉璃之乡产地,赏北京琉璃渠村国家传统村落

自辽代以后琉璃渠村开始有琉璃制造业,因为这里不但产坩子土和煤矿,而且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是建窑烧造琉璃最理想的地方。于是元代在此便为烧制琉璃设立了专管窑务的官员,明代继续在此设立琉璃厂,并由皇家派出官员主持琉璃烧制之事,明代《宛署杂记》是最早记载“琉璃局”村名的史料。清康熙年间,北京城内正阳门外琉璃厂迁至琉璃局,至此琉璃渠村成为皇宫建设专用琉璃制品的生产基地。清光绪六年(1880),永定河泛滥,朝廷委派官员治理永定河河道,在琉璃局村修建了一条大灌渠,因为“局”、“渠”谐音,琉璃局逐渐被称作“琉璃渠”。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该村才正式定名为“琉璃渠村”。

走进中国皇家琉璃之乡产地,赏北京琉璃渠村国家传统村落

琉璃渠村位于古西山大道的入山口,地处京西九龙山的北坡。村东有谷水码头联系两岸,隔永定河与北京著名历史文化街区--京西门户三家店遥遥相望。村落东靠晋家沟,西临丑儿岭,南临九龙山,北靠龙泉务,是水路、陆路、铁路的交汇地带,交通便利。村落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既是永定河冲积扇的顶点,也是山区与平原的交接部分,其山势平缓绵延,坡度小、土层厚、土质肥沃,适于农耕,便于灌溉。

走进中国皇家琉璃之乡产地,赏北京琉璃渠村国家传统村落

琉璃渠村平面呈扇形分布于永定河左岸的冲积平原上。形成以西山古道、后街及妙峰山新南道为骨架,以南北向辅路为分支的网状布局。村落虽三面临山,但其建筑大部分位于平地,总体建筑布局高差变化小,多为一层高的合院,只有北部和南部有少量宅院依山而建,沿山势向海拔高处错落分布。横向沿前街与后街这两条对内主干道,居址高度自东向西沿缓坡起升,而东侧入口处的过街楼、西侧的关帝庙和北侧的万缘同善茶棚在村落整体布局中起到了限定边界与划分空间领域的作用。

走进中国皇家琉璃之乡产地,赏北京琉璃渠村国家传统村落

村内道路系统以前街和后街为主街,以穿插其间的南北向次级巷道为辅。其中,前街自过街楼至关帝庙全长约700米,且与湾子胡同、南巷胡同、北巷胡同等次级街巷相交。后街自铁路涵洞至振兴厂东南角全长380米,且与北厂路、北砖瓦窑胡同、北巷胡同等次要街巷相交,构成村落局部“鱼骨状”的道路骨架。

走进中国皇家琉璃之乡产地,赏北京琉璃渠村国家传统村落

琉璃渠村位于北京西部的门头沟区,西临太行山余脉九龙山,东临永定河,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处在永定河出山口的冲积平原上,是永定河冲积扇的顶点。整个村落西北高东南低,山区与平原的结合部,土壤较为肥沃,利于农耕,是北京地区人类最早活动的区域之一。

走进中国皇家琉璃之乡产地,赏北京琉璃渠村国家传统村落


走进中国皇家琉璃之乡产地,赏北京琉璃渠村国家传统村落

琉璃渠村矿产资源丰富,西南部为山地淋溶褐土,东北为碳酸盐褐土,周边有丰富的页岩、叶腊石等。页岩、叶腊石等矿产资源是琉璃烧造的重要坯料。琉璃渠村背靠的九龙山,有得天独厚被当地人称之为“坩子土”的页岩资源,用它烧造的琉璃不易开裂,百年不掉釉色。

走进中国皇家琉璃之乡产地,赏北京琉璃渠村国家传统村落

2007年,琉璃渠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其琉璃烧造技艺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历史机遇造就了以琉璃烧造业为核心产业的琉璃渠传统村落。同时,围绕着琉璃烧造业这一产业,形成了琉璃渠古村独特的村落空间形态和琉璃烧造、农业、交通运输业组成的产业链,而不同的业态的存在又形成了不同的地缘文化圈和民俗信仰文化圈,这一切构成了琉璃渠古村落独特的文化生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