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州志》卷之四:清代连平学宫的乡饮酒礼

  乡饮酒礼是起源于三千年前的周朝而历代流行的宴饮风俗,是乡学兴盛、敬老尊贤的一种礼仪教化的表现,开始是为了向国家推荐贤者,唐时用于旌表孝悌,明朝朱元璋时则是为了提升民众的道德水平。由本地乡大夫或望族作主人而发起设宴,后演变为地方官设宴招待贤能之士以示教化,其形式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清末。旧时的乡饮酒礼类似于现在的领导人与全国各界人士代表在首都举行的新春茶话会。

  《连平州志》第四卷的末尾附有连平州在雍正年间的乡饮酒礼,其实这和连平学宫的先贤先儒、学宫祭礼、祭品一样,并非连平特色,都只是肉食者在全国各地的统一安排。本文将近四千字,但古文不多所以整理起来略感轻松,相信看起来也没那么费劲。

  义学在城北,牟公祠右,原义学地基横一十八弓。雍正三年(1725年),州守胡功成倡捐,绅士仝建。后一进三间为文昌阁,供奉帝君。中一进大厅,两扇架为讲堂。门楼一进三间,两边尚存余地,留建学舍,有记。

  大典如恭祝万寿、元旦、冬至、开读、迎春、救日、䕶月、霜降。

  谨照定例遵行,案册昭悉。惟乡饮间一举行,故备䤸其仪式焉。

  【乡饮酒礼

  《大清会典》,凡乡饮酒仪注,京省及直省、府、州、县,每岁正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于儒学行乡饮酒礼

。前一日,执事者于儒学之讲堂依图陈设坐次,司正率执事习礼。至日黎明,执事者宰牲具馔,主席及僚属、司正先诣学,遣人速宾僎以下。

《连平州志》卷之四:清代连平学宫的乡饮酒礼

《连平州志》卷之四:连平学宫乡饮酒礼

  比至,执事者先报曰:宾至。主席率僚属出迎于庠门之外,以入,主居东,宾居西。三揖三让,而后升堂,东西相向立。赞:两拜。宾坐。

  执事又报曰:僎至。主席又率僚属出迎,揖让升堂拜坐如前仪。

《连平州志》卷之四:清代连平学宫的乡饮酒礼

2013年重阳节,都江堰文庙举行乡饮酒礼,主人与宾三揖三让

  宾、僎、介至,既就位,执事者唱:司正扬觯。执事者引司正,由西堦升诣堂中,北向立。执事者唱:宾僎以下皆立,唱揖。司正揖,宾僎以下皆揖。执事者以觯酌酒授司正,司正举酒曰:恭惟朝廷率由旧章,敦崇礼教,举行乡饮,非为饮食。凡我长幼,各相劝勉,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里。无或废坠,以忝所生。

  读毕,执事者唱:司正饮酒。(饮)毕,以觯授执事。执事者唱揖,司正揖,宾僎以下皆揖。司正复位,宾僎以下皆坐。唱:读律令。执事者举律令,案于堂之中,引礼引读律令者诣案前,北向立。唱:宾以下皆立,行揖礼如前。读毕,复位。执事者唱:供馔案。执事者举馔案,至宾前,次,次介,次主。三宾以下,各以次举讫。

《连平州志》卷之四:清代连平学宫的乡饮酒礼

2016年端午节,孟子故里山东邹城恢复乡饮酒礼,着汉服供馔案

  执事者唱:献宾。(主)起席北面立,执事者斟酒,以授主。主受爵,诣宾前,置于席,稍退。赞:两拜,宾答拜讫。执事者又斟酒以受主,主受爵,诣前,置于席,交拜如前,仪毕主退复位。

《连平州志》卷之四:清代连平学宫的乡饮酒礼

主人献宾(照牛排注:古人是一人一案,席地而坐,此图象是明朝服饰)

  执事者唱:宾酬酒。宾起僎从,执事者斟酒授宾。宾受酒,诣主前,置于席,稍退。赞:两拜。宾主交拜讫,各就位坐。执事者分左右立,介三宾众宾以下,以次斟酒于席。讫,执事者唱:饮酒。或三行,或五行。供汤。又唱:斟酒,饮酒,供馔。

  三品毕,执事者唱:彻馔。候彻馔案讫,唱:宾以下皆行礼。僎主僚属居东,宾介三宾众宾居西。赞:两拜。讫,唱:送宾。以(次)下堂,分东西行,仍三揖,出庠而退。

《连平州志》卷之四:清代连平学宫的乡饮酒礼

连平上坪复渊公九世孙谢大恩(字维寰,1581-1673年),因乐善好施,邑侯敦请乡饮冠带大宾

  凡乡饮酒礼,序长幼、谕贤良、别奸顽。其坐席间,高年有德者居上,高年淳笃者并之,以次序齿而列。其有违条犯法者,不许干于良善之席,违者罪以违制。敢有喧哗失礼者,扬觯以礼责之。

  主府知府、州知州、县知县,如无正官,佐二官代位于东南,大宾以致仕官为之位于西北,僎宾择乡里年高有德之人位于东北,介宾以次长位于西南,三宾以宾之次者为之位于宾、主、介、僎之后。除宾僎外,众宾序齿列坐,其僚属则序齿。司正以教职为之,主扬觯以罚,赞礼者以老成生员为之。

《连平州志》卷之四:清代连平学宫的乡饮酒礼

乡饮酒礼图

  以下是照牛排在百度百科摘录的【

各个时期的乡饮酒礼】:

  周代:周朝诸侯之国的乡大夫是主管政教、禁令等事的地方官员,他们每三年对本乡人士的德行、才能进行一次考察,把德才兼备之人推荐给国君任用。人选确定之后,临行前乡大夫设宴饯行,并请本乡中德高望重之人陪饮。

  汉代:汉朝的乡饮酒宴,与郡县学校祀先圣、先师之礼同时进行。照牛排 www.ZhaoNiuPai.com

  隋代:隋朝的乡饮酒宴分成两级,朝廷在国子监举办,郡县则在当地学校行礼。

  唐代:唐朝盛行开科取士,考生在州县试毕,当地官员即以乡饮酒招待。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又设武举,也以乡饮酒礼送武举考生前往兵部。

  宋代:宋朝的乡饮酒礼在贡士之月举行。北宋时,国子监和地方州学的学生自上而下分为三等,即上舍生、内舍生、外舍生。各州需按规定每年或每三年向国子监“贡士”一次,即推选一名上舍生,二名内舍生入太学。届时,由地方行政长官做东,宴请被推荐的舍生和当地群老。

  明代:明、清两朝的乡饮酒礼带有明显的教化内容。明代的乡饮酒宴在每年的孟春正月和孟冬十月举行,中央及地方各司学官率士大夫之老者行于学校;民间则以里社为单位,于春、秋社祭时举行。宴饮前先“读律令”,“执事举律令案于堂之中,读律令诣案前北向立读,

有过之人俱赴正席立听。”此外还宣读刑部颁布的其他有关文件,并致训诫辞。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大明会典》又规定里社乡饮酒宴成员分三等入席。凡年高有德,无公私过失者为上等;凡因户役差税迟误或曾犯公杖在官者为次等;凡曾犯奸诈伪、盗窃、蠢政害民者为下等。由此,明代的乡饮酒礼已把宗法活动和基层政Q建设糅合为一体,明显具有对人民加强控制和统治的目的。

  清代:沿用明制。望春望日及孟冬朔日于学宫行乡饮酒之礼,由学校教官担任司正,行礼致辞。乾隆时对乡饮酒礼作过统一规定,删削了一些繁文缛节,命乡饮酒礼不得旷久。

  注释:馔【zhuàn,食物】,僎【zūn,通“遵”、“”。赞礼,即典礼时辅佐主人导行仪节的人】,觯【zhì,古代酒器,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盛行于中国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扬觯即举起酒器】,堦【同“阶”】,唱揖【作揖,用连平客家话来说就是唱野】。

  【乡饮大宾】按明清制度,乡饮礼仪,以府、州、县长官必须亲到为“主”,学官为“司正”(主持人),“宾”分三种:选有德行的退休回籍官员一人为“大宾”,本籍年高德绍的长者一人为“僎宾”,本籍年较高有德行的数人为“介宾”;再其次多人为“众宾”。“大宾”最尊,“僎”、“介”次之,统称“耆宾”( 按《仪礼·乡饮礼》注:贤者为宾,“耆宾”为六十岁以上德高望重的老人)。

《连平州志》卷之四:清代连平学宫的乡饮酒礼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山东布政使司为济阳县40岁刘海宴充任众宾所颁发的“司照”,照牒尺寸43*36cm

  乡饮宾的选定有严格的程序,每岁各省州县儒学官员遴访一些年高德勋之乡绅,经过三代政审考核批准后,拜为“大宾”、“介宾”或“众宾”。所举宾介先由在籍儒学正堂颁发资格执照,选定后要详报总督、巡抚批准,最后还要把被举荐人的姓名和籍贯等名册报送礼部备案,注册后方称“乡饮耆宾”。确任“乡饮耆宾”的程序需经县、州、省府三级举荐,并将其姓氏、籍贯、事迹上报朝廷。由朝廷发给顶戴、官服,核准乘坐轿子的品级,乡饮耆宾享有参加由地方官吏主持的“乡饮酒礼”的礼遇。

  “耆宾”的社会地位高于读书出身的举人(举人不入仕者没有顶戴官服,入仕者或许可做知县衔的官员),这个荣誉职衔相当于知州知府,是花钱也买不到的。若以后发现其中有失德、过错,即申报罢黜名誉,还要追究举荐官员失察的责任。

《连平州志》卷之四:清代连平学宫的乡饮酒礼

清代报喜官錄,皇帝钦命授予江西安福县张熺为“鄉飲大賓”,尺寸62.5*31.8cm

  上图有两方印章:江西驻省提塘钤识,塘务守府熊奉宪令一喜一报编立钤号以杜假冒。提塘是官名,与提督不同。清代各省督、抚选派本省武进士及候补守备等,送请兵部充补,驻于京城,三年一代,称堤塘官,掌投递本省与京师各官署往来文书。清代于重要省份设提督,统辖全省水陆各军,为武职之最高官。但提督之官不仅施之于军事,明代有提督东厂、清代有提督学政。

《连平州志》卷之四:清代连平学宫的乡饮酒礼

军队占领下的连平学宫(孔庙)正殿,摄于1904至1920年

参考资料:新华字典,百度百科-乡饮酒礼

  《连平州志》,牟应受、韩师愈、卢廷俊、何深、颜希圣,明清;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乡饮酒礼部》,清陈梦雷、蒋廷锡;

  《明洪武朝乡饮酒礼考察》,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杨艳秋;

  《连平上坪谢氏族谱》1993年,《乡饮酒礼中的诗乐》光明日报-何洋;

  河南南阳皇粮国税博物馆; 孔夫子旧书网; Confucius temple in Lenpin

往期回顾

  《连平州志》雍正八年(1730年)版下载;

  雍正《连平州志·序》:揭秘连平起源之迷;

  《重修连平州志》凡例: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的区别;

  《重修连平州志》旧志叙:牟爷是如何在连平白手起家的;

  《连平州志》卷之一:星野(星宿和分野);

  《连平州志》卷之一:舆图(290年前的连平地图);

  《连平州志》卷之一:连平八景图(老八景);

  连平新八景,哪个旅游景点最好玩?

  《连平州志》卷之一:建置1、2、3、4、5;

  《连平州志》卷之二:疆域、山川、连平风俗;

  《连平州志》卷之三:连平城池、连平公署;

  《连平州志》卷之四:连平学宫先贤先儒、祭礼祭品、冒籍、乡饮酒礼

↓↓↓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查看原文出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