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误诊疗中医医案——小孩肾炎体不适,其父心急乱求医

《医林误案》 为陕西中医贺学泽老先生整理撰写,老先生出身于中医世家,1982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全书收集了300多例临床失治误治的案例,中医的医案是后人学习的重点,但是历来医案多记录治疗有效案例,价值非常高,为后人治疗疾病提供了思路和治疗方法,但是失治误治病案的价值也是非常高的,毕竟再高明的医生也是有治不好的疾病以及失手的治疗案例,也可以为后人临床上治疗疾病时,敲响警钟。(PS:可惜此书2010年再版后,目前市面上较少,京东上倒是有电子书可以一看)

中医治疗急慢性肾炎有很好的作用,黑龙江的国医大师张琪,江苏的邹云翔、邹燕勤父女,上海的陈以平教授等皆是治疗的大家,不过临床上肾内科的医生在治疗时习惯以套方治疗肾炎,可能大部分有效,但是有时对于某部分患者可能是没有效果,反而加重。今天学习一篇小儿急性肾炎误治医案,特别有意义。

小儿肾炎,有病乱求医致误

田某,男,8岁。其父携患儿初诊谓:“2天前因发热,时咳,面睑微肿,面微红赤,请医诊治,诊为过敏”。肌注1次,服药2天(药不详)不效,稍重故又来诊。余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心跳快,肺部无异常,腹平软,面及四肢微肿,目窠肿较甚,时咳,大便如常,小便较平时短少,体温38.2℃,舌苔薄白,脉浮紧。据上诸症,余诊为阳水、风水证(急性肾炎)。建议尿常规检查,因检验员外出,介绍别院检查。

经该院某医师诊为急性肾炎,并取中药3剂,肌注青霉素80万U,鱼腥草2支,每日2次;口服土霉素0.25g,强的松5mg等。当晚服药1剂。第2天晨起,患儿面肿如斗,目无隙缝,时咳微喘,急来应诊,并带剩下2剂中药,体温40.7℃。其父询问何故加重,查看2剂中药,药内除麻黄、生石膏、滑石等,又见麦冬、大生地、炮附子3味,余觉不妥,随嘱停服。余即按风水证立法:宣肺行水,以越婢加术汤加味,先服1剂,以观其变。第2天上午来诊,见患儿肿似全消,咳喘有减,体温37.6℃。服上方症大减,照原方量又3剂。1剂尽,患儿次晨头面复肿,体温39.8℃,故又急急来院,其父母忧郁不安。患母将剩下2剂药边打开边问:“是否药错啦?”说话间,看到药里的石膏是煅熟的。此时心中一亮,随即将石膏全部除净,每剂另加生石膏20g(并嘱必选成块、晶亮,确为生者,轧细方可)继续再服。待服完2剂来诊,肿已全消,不咳不喘,体温37.2℃,唯食欲不如常时,上方加高良姜、鸡内金、焦三仙各10g,继进3剂。上药服完,饮食有增,余均如常,但检验小便蛋白仍(+)。

患儿家长听说某院医师专治肾炎,前往求治,取药6剂,服尽2剂,头面复又肿起,其父携童及剩下4剂药又来寻余,查药乃五皮饮类,余仍照前宣散肺气、通调水道之法随证调之,继服10余剂诸症皆愈。多年来未见复发。[《新中医》,1992,24(11)]

【辨析】

本案患儿患急性肾炎,水肿,伴发热,时咳微喘,舌苔薄白,脉浮紧,诊断为阳水,风水泛滥证是正确的。但因病家失于审慎,治病心急,求医不专,有病乱求医,造成误治。风水泛滥,治宜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就很对证。案中记载用药欠妥之处有:炮附子大热纯阳,用于本证助热邪,致体温升高;麦冬、生地属滋阴凉润生津之品,有碍于麻黄、生石膏的发散疏风之功效;生石膏与煅石膏之区别在于,内服清热宜用生石膏,外用疮疡溃而不敛、湿疹、烫伤等则用煅石膏。

今天没有划重点。

(PS: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大家转发点赞)

文章内容摘自《医林误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贺学泽。编辑/校对/小丸子她爹。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联系。


失误诊疗中医医案——小孩肾炎体不适,其父心急乱求医

@麻附桂姜2020@快问中医#快问中中医超能团##中医知识##中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