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麻城市殯儀館改擴建選址引爭議

近期,湖北省麻城市一個本該是順應城市發展要求的民生工程,因為遷建選址問題多次未果,現在又因為選擇在原址改擴建引發投訴不斷。

規劃遷建多年 選址未果一朝變

始建於1968年的麻城市殯儀館,位於鼓樓辦事處烏泥墩,總建築面積只有約3000平方米,房屋多為平房,陳舊老化、多處牆體開裂、屋頂漏水現象嚴重。由於場地狹小、房屋破損、火化設施落後能耗高汙染大,且道路交通設施落後,已遠遠不能滿足當地群眾對殯葬服務的需求。

湖北麻城市殯儀館改擴建選址引爭議

項目正在進行土方施工

該殯儀館的遷建工作一直以來都是群眾關注的焦點。記者瞭解到,多年前,該市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廣泛聽取民聲,歷經調查、比較而提出了遷建的方案。

2012年,在政協麻城市委員會八屆一次會議期間,周暉等委員提出了《關於遷建市國家二級殯儀館及生態公墓的提案》。2016年,麻城市人大常委會將關於遷建麻城市殯儀館的建議列為重點建議並對市民政局進行了檢查督辦,要求確保遷建工程早開工早落地。

2017年2月,麻城市民政局啟動殯儀館遷建項目。同年10月,麻城市人大常委會首次組織開展人大代表約見國家機關負責人活動,主約見人圍繞麻城殯儀館遷建的緊追性、必要性進行了發言,市民政局負責人彙報了殯儀館遷建建議辦理情況。

2018年6月27日,原麻城市國土資源局在給麻城市民政局《關於麻城市殯儀館建設項目的覆函》中確定“麻城市殯儀館建設項目位於鼓樓辦事處甘家崗村”。

2018年7月5日,麻城市發展和改革局以文件形式在給麻城市殯儀館的《關於麻城市殯儀館遷建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麻發改審批[2018]49號)中,對市殯儀館遷建工程項目的建設地點批覆為“麻城市鼓樓辦事處杜鵑社區”。項目建設內容及規模為總建築面積約9300平方米,項目總投資估算為1400萬元,資金來源為申請中央預算內投資1270萬元及地方配套資金130萬元。

湖北麻城市殯儀館改擴建選址引爭議

附近村民的房子

多次公開報道確定為遷建的項目,卻因為幾次選址未果而再生變數。2018年11月23日,麻城市市委八屆68次常委會會議原則同意市民政局提出的麻城市殯儀館原地改擴建方案,會議要求採取“館墓適度分離,選址就近改擴建”的方式對市殯儀館進行改擴建。

2019年1月3,麻城市人民政府29次政府常委會會議明確要求,殯儀館改擴建工程總投資額控制在5500萬元以內。此外,該工程已爭取到國家發改委中央預算內投資1000萬。

擴建選址公示 投訴質疑不斷

今年5月,麻城市民政局向該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申請辦理殯儀館改擴建項目選址意見書。6月11日,麻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市政府網站和項目選址擬用地現場進行了殯儀館(改)擴建擬用地規劃選址公示。公示內容顯示,麻城市殯儀館(改)擴建用地擬選址於鼓樓辦事處涼亭社區烏泥墩,用地面積76600平方米,公示時間為2019年6月11日至7月11日。

公示一出,立即引起原殯儀館周邊居民及房地產開發商的異議並申請聽證。麻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陸續收到周邊利害關係人的異議、投訴和反對意見。為此,麻城市民政局委託第三方湖北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了《麻城市殯儀館改擴建項目選址論證報告》,並於8月30日組織了專家評審會,專家組提出了相關意見和建議,原則通過了該項目選址論證報告。

11月6日,麻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依法舉行了聽證會。

原址周邊居民告訴記者,殯儀館擴建擬選址位於城區的涼亭社區,用地範圍包括原殯儀館及新增的其相鄰的化工廠。擬選址東邊緊鄰烏泥墩水庫,其四周約300米的範圍內分佈著袁家窯、何家灣、坡上村、夾塘梗等六個自然村組,桃花塢、幸福春天、錦繡華庭三個新建住宅小區,大別山農機農資農產品批發大市場,此外還有河東中學、第四小學和新建幼兒園等,居民超萬餘人。擬用地所在的鼓樓辦事處區域已經是該市規劃建設的“兩河四岸”城東新區的重點建設區。

坡上村十四組李景志等居民怨聲載道,他們告訴記者,原殯儀館的火化間離住房的距離還遠一點,但是現在向坡上村擴建後,殯儀館離居民住房的間距不到150米,對生活特別是對小孩影響肯定嚴重。

已經購買了錦繡華庭小區住房的林女士更是不滿,她說當初購買這裡的房子是為了兩個小孩進城讀書,購房前還專門調查核實過殯儀館是規劃搬遷的。現在殯儀館原址擴建,通過窗戶看到就是殯儀館的全貌,這讓小孩大人怎麼敢住?為此,她在聽證會上當場提出要求殯儀館必須按照原定計劃遷建,相關部門不能出爾反爾。

幸福春天小區居民屈先生在得知殯儀館不僅不搬遷、還擬向其居住的小區擴建的消息後,多次到相關部門投訴反映規劃選址方面的涉嫌違規問題,在聽證會上也明確提出了諸多質疑。

住在原殯儀館附近的河東大道邊的涼亭社區居民何先生也是苦不堪言。他告訴記者,河東大道是通往殯儀館的主要道路,送葬的車輛都是長長的車隊,每天都從門前過,由於當地風俗,樂隊吹吹打打長期噪音擾民,沿路拋灑的紙錢冥幣到處飛揚甚至飄到家裡已是常態,之前得知殯儀館要搬遷的消息後曾為政府部門點贊,“現在得知民政部門準備原址改擴建也很是不滿,在居民密居區附近擴建殯儀館肯定不合適。”

用地性質不符 實為居住用地

《麻城市城市總體規劃》(2012-2030)顯示,本次殯儀館改擴建的擬選址地塊用地性質為還建住房用地(居住用地),按照《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50137),殯儀館建設用地屬於市政公用設施用地。

《湖北省殯葬管理辦法》中關於選址與規劃佈局規定,對殯儀館的選址應滿足“符合用地分類原則和規劃管理、殯葬管理條例以及現行的有關標準規定”、“殯儀館宜建在當地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口”、“考慮到殯葬工作的特殊性,儘量選擇周邊單位和居民較少、相對獨立、交通便利的地域。”

屈先生說,“此次公示的殯儀館建設擬用地在《麻城市城市總體規劃》中並未規劃為市政設施用地,用地性質明顯不符合,今後將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生活,也有違《湖北省殯葬管理辦法》相關規定。”

建設規模不實 防護距離不足

《湖北省殯葬管理辦法》第十六條規定,“殯葬設施由民政部門的殯葬管理單位按照國家民政部門的標準興建。”記者瞭解到,於2017年9月起實施,由住建部、國家發改委共同批准發佈的《殯儀館建設標準》規定,殯儀館建設規模以年遺體處理量確定,分為五類,年遺體處理量等於服務人口數量乘以當地人口死亡率。

麻城作為火葬區,要實行死亡人口全部火化。按照該市人口基數和正常死亡率,全市每年死亡人口應在7000人以上,按照《殯儀館建設標準》的規模分類,麻城市殯儀館建設規模應當屬於Ⅱ類殯儀館(年遺體處理量6001-10000具)。但在《麻城市殯儀館改擴建項目選址論證報告》中,卻將建設規模設計為年處理遺體量在4000具以下的Ⅳ類(年遺體處理量2001-4000具),明顯與實際情況不符。

“明明每年死亡人口超過7000人以上,現在卻將殯儀館處理遺體規模設計建設成4000具以下,今後超出的遺體到哪裡去火化?改擴建的規模遠遠不能滿足城市發展和殯葬事業發展需求,難道將來還要重新再建一處殯儀館嗎?”屈先生和當地部分居民很是不解。

《殯儀館建設標準》中對殯儀館的新建、改擴建選址也有規定,應滿足“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火葬場衛生防護距離標準》的規定”。衛生防護距離係指產生有害因素部門的邊界至居住區邊界的最小距離,當年焚燒規模大於4000具、近五年平均風速小於2m/s時,衛生防護距離為700米;平均風速2-4m/s時衛生防護距離為600米。當年焚燒規模小於4000具、近五年平均風速小於2m/s時,衛生防護距離為500米;平均風速2-4m/s時衛生防護距離為400米。屈先生告訴記者,根據《火葬場衛生防護距離標準》和麻城市年死亡人口(年遺體處理量)實際數據,麻城市殯儀館設計衛生防護距離應為600米。記者瞭解到,《麻城市殯儀館改擴建項目選址論證報告》中選擇的衛生防護距離標準為400米,該《報告》中稱“臨近的錦繡華庭、桃花塢離改擴建殯儀館火化間距離400米以上,滿足《火葬場衛生防護距離標準》要求的預留防護距離。”

記者發現,在該報告顯示的衛生防護距離圖中,僅標註出大於400米的部分區域。而從當地居民提供的另一份實測地圖上,記者看到,改擴建的火化間距離袁家窯村只有373米,距離何家灣276米,距離坡上村396米,距離夾塘梗349米,均達不到《報告》所選擇的衛生防護距離400米的要求。

“如果按照麻城實際情況需達到的衛生防護距離600米,殯儀館的選址完全不能滿足《火葬場衛生防護距離標準》要求,但為了達到原址改擴建而減少投資降低工作難度的目的,相關單位在玩數字遊戲,糊弄我們。”屈先生一語道破。

早在今年6月,麻城市民政局發佈麻城市殯儀館改擴建前期土方工程招標公告,11月17日,又發佈該項目改擴建工程招標公告。

據瞭解,關於遷建選址一事,該市相關部門曾考慮過多個地點,但都因為涉及到有關各方的利益,或因為有林地、耕地,或涉及到徵地拆遷投資過大等問題而相繼擱淺。

12月16日,記者在該項目擬選址現場看到,多輛工程車輛正在施工,工地現場人員告訴記者,這裡正在進行的是殯儀館改擴建工程土方工程。而麻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工作人員此前向屈先生等居民表示,到目前為止,該局沒有向項目方出具任何許可、審批文件和審批意見。

(中國新報記者 孫運曉 特約記者 張斌)

轉載自:
http://www.zgxinbao.com/2020/shehui_0103/6172.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