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勇有謀,時刻維護漢室,卻死得極其窩囊

我們都知道吳國是三國時期最重要的政權之一。他的早期領導者孫堅是個了不起的英雄,有很多優秀事蹟。他為什麼沒有建立東吳,反而死掉了?今天我們就來分析其背後的原因。

他有勇有謀,時刻維護漢室,卻死得極其窩囊

在孫堅17歲那年,他和父親坐船到錢塘,正好遇到一夥海盜。這夥海盜搶劫商人的財物後,正在岸上分贓。來往的老百姓見到不敢上前干涉只能避開。過往的船也不敢開過。孫堅自認為有辦法捉拿海盜。父親不許,孫堅不聽。孫堅拿刀上岸,用手東指指西指指,像特種部隊長官使用戰術手勢指揮部下。海盜見孫堅所作所為,以為是有官兵要在此,四散奔逃連錢都顧不上。孫堅趁此機會,砍下一個強盜的腦袋。

有的人認為這事說明孫堅智勇雙全,這話也沒錯。不過仔細想想其實也很危險。如果盜賊派人在周圍警戒,知道周圍沒官兵,那結果會如何?何況孫堅最後也沒抓住海盜,只是趁亂砍死一個盜賊。砍死一個盜賊有什麼意義呢?所以孫堅這事,能成功有一定的運氣成分在裡面。冒這麼大的危險,只取得這麼點功勞,是很不值得的。這事的結局是別人知道孫堅勇敢,就封他為官。

後來孫堅和張溫一起在長安,準備討伐邊章韓遂。張溫以漢帝的名義召見董卓。董卓過很久才來。張溫責備董卓,董卓回答很不客氣。孫堅覺得董卓根本不害怕有罪而且口出狂言,應該按照軍法殺掉董卓。張溫覺得董卓在隴蜀一帶很有名氣,殺掉董卓的話,討伐邊章就沒有依靠。孫堅認為漢帝派他們外出討伐,根本不用依靠董卓。他認為董卓有三條罪狀。第一條是不聽張溫,以下犯上。第二條邊章韓遂已經胡作非為一年多,董卓卻不討伐。第三條是董卓接受朝廷的任務卻沒有取得成績,召他過來卻遲到,還表現得非常狂傲。應該斬殺董卓,振興軍紀。張溫沒同意。

有的人認為這說明孫堅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但是我不同意。為什麼呢?因為他要殺董卓,最後的結果是沒殺成。說明他對張溫的勸解是失敗的。失敗的地方有幾點:第一董卓不是想殺就能殺的。董卓的力量實際上是非常強的。如果殺掉董卓,董卓的手下可能發生叛亂;第二張溫希望討伐邊章韓遂時,依靠董卓的力量。即使這個想法有多不靠譜,如果不打消張溫這個念頭,張溫是不可能殺董卓的;第三孫堅張溫的任務是討伐邊章韓遂,而不是振興軍紀。何必要得罪董卓呢;第四孫堅的任務應當是佔地盤。而不是維護漢的統治。孫堅沒有從董卓不聽從漢廷的調遣中發現這樣一個事實:漢統治已經搖搖欲墜。孫堅還在極力維護漢朝的統治。

從孫堅的經歷我們會發現,孫堅喜歡冒不必要的險,頭腦不夠聰明,做事有點衝動。但是他居然還能一路走來。但終於在討伐劉表時,本來已經擊敗劉表手下黃祖取得勝利。卻在追擊的時候因為單槍匹馬,反被黃祖士兵射殺,死得極其窩囊,顯得很不值。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孫堅因為性格取得了極大的成就,同樣也因為性格喪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