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快评丨6000“密接”隐私泄露,不应止于行拘3人

4月11日,青岛市发布公告称,因为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已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要求相关密切接触人员,立即到居住社区做好登记。

然而不久,一份多达6000余“密切接触人员”的名单在网络传播,其中涉及这6000多人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等个人身份信息。

公安机关做出调查发现,职员叶某工作中将接到的随访人员名单信息转发至所在公司微信群,另外两人把名单发到了家人群里,引发了名单泄漏。当地警方已经对造成泄漏的3人给予行政拘留的处罚。

疫情期间,如此明目张胆的信息泄露,很可能带来次生危害,制造不必要的社会恐慌和歧视。更值得深思的是,这么大体量的敏感名单,本身有没有考虑信息保护工作?竟然一个“公司员工”就可以随随便便接触到,还可以随手转发?不禁让人思考,到底多少人有过这样“犯错的机会”?

公民配合疫情防控需要,主动登记个人信息,本身是为大局而放弃了自己的部分隐私权。对公民的这种配合积极,每一个经手部门都理当展现出对等的信息保护努力。否则,在疫情特殊时期,其危害性不仅体现在对个人信息的侵犯,更是在伤害防疫大局,万不可等闲视之。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何品非 郭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