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與對策——中醫行業深入分析

原創 方震宇 五味子醫生

新冠之後,許多行業都面臨深刻變化。首當其衝的,當是醫療。如果不出意外,醫療體制會有一個整體的、脫胎換骨的改革。而整個醫療行業,用一句話來形容,說是“一地雞毛”絲毫不為過。

看病難:全世界都是看病難的,只是程度不同。關鍵是醫療資源如何配置,包括醫生和設備,然後就是病員合理引流,減少醫療資源集中引起的就診壓力更加集中。

看病貴:醫師培養的難度導致醫師必然高收入,醫師低收入的後果就是優秀人才的流失,加上製藥的高投入,醫療設備的高投入,看病一定貴。問題是這個錢應該誰來付?國外的慣例是全民醫保加商保,然後國家和保險掏錢付。這裡就要設計一個體制:醫師高收入的來源不能通過過度檢查和開藥來獲得,不能通過浪費和大量消耗醫保資金來獲得。

中國的醫改,還有個特殊國情就是:中醫怎麼辦?中醫、西醫如何分如何合,如何形成合力合理利用醫保資源,保障國民健康,抗擊國外醫療壟斷。

其實這場大戲去年就開始了,武漢新冠只是用這個意外讓整個行業入戲更快,讓全國人民更加歡欣鼓舞地迎接這一重大變革。

2019年下半年開始,中央最高領導層發佈文件要求重視中醫傳承、復興中醫。這次文件的規格、力度,超過歷屆政府,讓人非常敏銳的感覺:中醫的春天來了!

種種跡象表明,這次新冠過後,中醫行業將迎來重大利好,不會重演03年被卸磨殺驢的悲劇。理由有三:1.黨和國家最高領導層強烈要求振興中醫。2.壯大的民間中醫力量強烈要求振興中醫。3.廣大人民群眾強烈要求振興中醫。

但是,中醫整個行業準備好了嗎?對此我憂心忡忡!四季交替本為客觀規律,春天的到來要配以辛勤耕耘,才會有秋天的收穫。如果我們中醫人在這大好環境下不奮鬥不作為,完全有可能這是中醫的最後一個春天!

曾何幾時,每過幾年,就要刮一次中醫的“春風”,都會引來陣陣掌聲和一片叫好。但春風過後,中醫依然在衰退、衰弱甚至衰敗!

中醫之花日趨凋零的標誌是什麼?中醫從業人員逐漸減少,中醫市場逐漸萎縮,中醫臨床能力逐漸下降。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春風不是春風,或許更象是“春藥”。一個得了重病的患者,上點春藥,或許能精神幾天。但試問,春藥能治病救人嗎?一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長治久安,能依賴於不停的打雞血嗎?!

中醫行業這幾年,似乎很是熱鬧的。從某些名人,出於各種目的,指責中醫是“偽科學”,呼籲取締中醫,然後激起民憤,罵中醫和中醫粉之間口水混戰。隨著看病難、看病貴的矛盾逐漸加劇,醫患關係日趨緊張,民間自學中醫方興未艾。市場上各種中醫基礎講座名額紛紛被秒殺。然後反中醫人士定期炒作“馬兜鈴酸”事件,用同樣的文章底稿,故意隱去一些關鍵詞,攻擊中藥的安全性。再到“偽中醫”的一些事件(比如權健崩盤),含沙射影的攻擊中醫。某些西醫背景的所謂醫學科普文章,也片面的用中醫的無知來教育更無知群眾。

等等這些,雖然熱鬧,但這只是表象。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我作為一個從醫二十多年的中醫內行人,雖然為中醫的發展得到全社會的普遍關注而振奮,但深知,只有真正意義上的中醫健康發展,才能做到德位相配,才能非常自信的深入群眾,乃至走出國門,得到全世界的尊重。只有整個中醫行業的健康發展,才能逐漸打消社會對中醫的質疑,中國的醫療市場才會有新面貌。

相信每一箇中醫人,每一個關心、關愛中醫的人士,都希望中醫恢復青春、興旺發達,但怎麼做?中醫衰弱的“因”是什麼?重振中醫又從哪裡入手?

正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中所說:“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一眼能看到問題癥結的,一句話就能說清楚,看不到癥結,長篇大論都沒用。


中醫目前最核心的問題在於:中醫行業偏離了中醫的行業規律!

其主要表現為三方面:1.中醫藥大學不能培養合格的中醫師。2.中醫醫院沒有讓中醫師合理使用和成長。3.民間中醫與中醫體制之間沒有常態流動。

第一個問題出在中醫藥大學;第二個問題出在中醫醫院;第三個問題是現行的中醫政策。


當然,在現代社會的體制下,如何定義中醫的行業規律,並按照其規律形成有效體制,這本身就是一個需要創新精神的課題。好在這幾十年的中醫行業實踐,也確實提供了足夠讓每一箇中醫人值得深思的反面教材。

說句苦澀的笑話:如果我是一個希望中醫滅亡的“反中醫人士”,那麼,我只需要兩個武器就能滅亡中醫:中醫藥大學和中醫醫院!前者讓合格中醫無法產生,後者讓優秀中醫無法使用,再加上通過“執業醫師證”准入制度扼殺民間中醫,中醫不亡,更待何時!

再深入一層,那為什麼掛著“中醫接班人”的中醫藥大學和中醫醫院,最後卻成為事實上的“中醫掘墓人”?為什麼本該為中醫保駕護航的中醫政策,最後卻成為事實上的中醫發展攔路虎?這裡面的核心問題就是:西醫模式辦中醫!

用西醫院校方式辦中醫藥大學,用西醫醫院模式辦中醫醫院,用西醫的管理體制管理中醫。這是整個中醫行業從衰弱到衰敗,甚至衰亡的癥結所在!

那麼,解決中醫整個行業危機,或者說振興中醫的切入點在哪裡?其實也只需要從這三方面入手:

1.辦名副其實的中醫藥大學!2.辦名副其實的中醫醫院!3.讓民間中醫准入體制!

下面詳細闡述:


01

第一,中醫藥大學,必須做“刮骨療毒”式的徹底改革!

我們從中醫教育和中醫科研兩方面剖析:

現在的中醫藥大學,辦學思路美其名曰:中西醫結合!問題是,學生連個中醫都不是,有什麼資格談“中西醫結合”?難道中醫課程+西醫課程各50%,教育出來的學生就是中西醫結合了?但事實是中西醫都不懂!五味子醫生雖然贊成中西醫結合,但首先中西醫結合要有好中醫啊,中醫院校連個好中醫都培養不出來,連“中西醫結合”的基礎都沒有吧?從建國幾十年的中醫院校實踐來看,或許開始還是有真正“中西醫結合”的,因為那時候,還是有“真中醫”的,但逐漸,中西醫結合就變成了“中醫西化”的代名詞,病房用西藥,門診協定方,主任查房說起西醫一套套,中醫理法方藥腦後拋,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中醫藥大學難辭其咎!

辦學方針錯誤,造成辦學理念錯誤,隨後學院劃分、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等,一錯到底。用一句中醫行話:理法方藥都錯了,還能指望這服藥治病救人嗎?!

所以,中醫藥大學必須擯棄“培養中西醫結合型人才”的辦學方針。這個目標從理論和這幾十年的實踐看,都是不切實際的。從理論上講,中西醫如何結合本身就是個科研課題,在結合點和結合方式等多方面都是值得探討的。而正因為理論問題都沒有解決,所以實踐上,這幾十年的中醫藥大學同時學習中西醫幾乎完整的兩套課程,極大的分散了學生的學習重點,搞亂了中醫藥大學學生,學會中醫思維模式和理法方藥的掌握,最終5年學習,結果是既不懂西醫,更不懂中醫,到了臨床只能根據各種因緣重起爐灶,成為散養的野鴨子。

這裡,五味子醫生認為:既然西醫院校在系統的按照西醫的行業規律培養西醫,那麼,作為中醫院校,當然要系統的按照中醫的行業規律培養中醫啊!所以,中醫院校的辦學方針,應該是“培養懂西醫的高級中醫人才”吧!注意,這裡的懂西醫,和全部學習包括有機化學在內的全部西醫課程,完全是兩個概念。五味子醫生認為,懂西醫的概念,是知道哪些病中醫不擅長,交給西醫或者需要和西醫合作治療,也就是說,中醫師要掌握西醫治療指徵。但培養熟練運用西醫治療手段,這根本不是中醫院校的任務!有那麼多優秀的西醫院校,中醫院校又何苦攬這個吃力不討好的活呢?可笑的是,現在的中醫藥大學,把《內經》《傷寒》列為選修,而把《組織學》《胚胎學》列為必修,這是在培養什麼人!

培養方針改變後,我希望具有傳承和創新觀念中醫藥大學的領導們,通過《中國醫學史》和《名老中醫之路》給我們的提示,總結歷代中醫的成長規律,並按照中醫本身的行業規律,配置各種資源,名副其實的培養屬於中醫的接班人。

縱觀歷代中醫的成長規律,無非兩條:重視經典和重視臨床!

重視經典就不用再說了,各路關心中醫的有識之士都在呼籲重視中醫經典。但有個奇怪現象不知道各路大德是否注意到:就是現在中醫經典滿大街都是,任何人都可以從網絡上下載到幾乎所有的中醫經典,但振興中醫依然沒有起色,這又是為什麼?難道中醫經典不管用了嗎?不是!脫離了中醫臨床,中醫經典沒有生命力!由此,再看這幾十年中醫藥大學的經典教學歷程,由根本逐漸變成支末,由必修課逐漸變成選修課,而就算是選修課,老師也大多沒有將經典運用於臨床的經驗。甚至,上《傷寒論》的老師,一輩子都沒用過幾次麻黃湯!這樣的中醫教學,能不讓中醫淪落嗎?

自古至今,所有的優秀中醫,都是經歷抄方、開方,然後是不斷總結、不斷提高。這是中醫發展史的總結,是中醫的行業規律。離開了這個規律,出不了好中醫。再看看現在的中醫藥大學,全部的學生抄方行為,都是自發,而一箇中醫藥大學的學生,所有的開方行為,都是違規甚至違法,這就難怪中醫藥大學只能培養中醫小白或者中醫掘墓人了!

從我自己的學習歷程看,從大二開始,我就拿著學生證到處跟老師抄方,從大三開始,由於我媽媽是西醫的關係,我就開始開方實踐。隨後我就知道,某某老師,就是一張逍遙散貼貼補補;某某老師,就是一張柴胡疏肝散貼貼補補;某某老師,就是一張六味地黃丸貼貼補補……。就這樣到了大學五年級,我的處方水平確實已經到了綜合性醫院中醫科主任的水平,那時候,我媽媽看中醫,已經不找他們醫院的中醫科主任了。(當然,中醫科主任的問題出在中醫醫院,這是後話。)

所以,在中醫藥大學開設系統的臨床抄方課程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那麼新的問題來了,一個專家,一個診室,能帶幾個學生?沒關係,現代視頻技術加上網絡傳播,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直播、錄播,可以讓一個專家同時帶無限的學生,而同時,學生也可以切換各種頻道選擇相應的老師,所以,從技術上,中醫藥大學已經不存在設置抄方課程的任何壁壘。

然後,需要出臺在一定監控下開放草藥處方許可。我認為,這裡可以參照西藥的管理體制結合中藥的歷代傳統,在中草藥中設置處方草藥和非處方草藥。比如在古代,民間的處方要配藥,需要過藥房這關,如果藥房認為安全,就給予配藥,如果有風險,就拒配,如果是某位當地認可的名醫處方,則在確認後還是給配。這個傳統過程其實就隱含著一個草藥監管體系:藥監部門根據草藥安全性設置處方草藥和非處方草藥,然後確定處方劑量和非處方劑量,超範圍超劑量的需要被認證的醫師確認後,才可調配。這樣的一箇中草藥處方管理辦法,五味子醫生認為既符合現代藥品管理理念,又適應中藥傳統行業規則。

我相信,在重視經典,重視臨床的前提下,中醫院校能夠擔負起培養中醫接班人的這個歷史使命。在這樣的一個大前提完成之後,接下來的中醫科研,或許才能真正意義上的展開。

作為中醫藥行業的科研,五味子醫生認為:有一個“基準點”是必須要把握的。那就是,中醫的科研是用來發展中醫的,不是用來被西醫研究的!西醫的思維方法是分析,中醫的思維方法是歸納總結,這兩者說到底,不存在對錯,我也不反對有時候用西醫的分析方法研究中醫中藥,對中醫在某些時候是種促進,比如屠呦呦研究青蒿素。但是,這些事情應該讓西醫去做啊!用神經遞質的觀點、內分泌的觀點、免疫抗體的觀點研究“氣”,研究中藥或者組方的有效成分,對有效成分提純,這些活應該是西醫乾的還是中醫乾的?要是研究出來了,中醫的臨床效果就提高了嗎?要是研究不出來,中醫就該被否定嗎?思路不清!

這種對中醫的所謂研究所謂分析,實質就是對中醫的解剖,是分割和肢解。和中醫的整體觀、恆動觀和辨證觀是根本相違的!如果中藥離開了中醫理論的指導,就是草藥,是動物和植物,就會淪落到僅僅作為西藥研究新藥的化學成分庫!同樣,如果針灸離開了經絡理論體系,那更除了一根會生鏽的針以外,什麼都不是!

西醫用他們的思維研究中醫、草藥,針刺穴位和神經遞質之間的關係,我認為很正常,也很讚賞。但作為中醫藥大學、中醫科研單位,你應該是中醫行業的帶頭老大啊。中醫帶頭老大長者一顆西醫腦袋,試問中醫行業還有比這個更嚴重的問題嗎!

中醫的璀璨文明,離不開一個個古代、近代、現代醫家的卓越貢獻,對一個個醫家的深入透徹的研究,本身就具有極大的意義。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人深入研究過李東垣?用極其客觀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研究,通過他的所有醫著,研究他的配方原則和用藥經驗,然後對比其他醫家的經驗,從臨床療效出發,對李東垣做一個客觀的歷史評價,真正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我接觸的範圍看,不要說李東垣,可能對張仲景,都缺乏這樣的課題和研究,何況還有陳士鐸、葉天士、張錫純、冉雪峰……。

當然,這僅僅是一個方面,還有中藥類、有疾病類、針灸類、推拿類等等,只要一批批真正有中醫水準的中醫師出現,五味子醫生相信各類中醫題材的優秀中醫科研項目會層出不窮。

02

第二,中醫醫院,必須做“刮骨療毒”式的徹底改革!

改革的總體思路也就是一句話:用中醫本身的行業規律來辦中醫醫院!

可以這樣說,現在的所謂“中醫醫院”的等級設置制度,分科管理制度,醫師培養體系,完全是照搬西醫醫院的模式。哪怕是非常好的中醫苗子,在這樣的一個令中醫嚴重窒息的“中醫醫院”內,就會逐漸被磨損、被消耗,最終被西化。

中醫醫院的第一個問題,首先是分科限制:在中醫醫院裡,針灸醫生開中藥,是被限制的;內科醫生用針灸,是被禁止的;婦科醫生,不能看內科病;內科醫生,不能看小兒科;兒科醫生不能看皮膚。隨著醫院的等級提高,甚至在同一個內科中,呼吸內科的醫生,不能看心臟早搏;消化科醫生,不能看腎病綜合徵。

當然,這在西醫醫院,尤其是大型西醫醫院,很正常。但是請問,這是中醫醫院嗎?看看中醫三千年發展史,哪一個頂級中醫不是全科醫生?!歷代中醫大家,或許在著作上,粗略的分一下內外婦兒,但有誰對他們有過限制,你陳實功寫了《外科正宗》就不能看咳嗽?錢乙寫了《小兒藥證直訣》就不能看痛經?陳士鐸內科醫生還是外科醫生?葉天士婦科醫生還是小兒科醫生?這不是中醫幾千年不發展的問題,而是中醫的思維方式,整體思維、辨證論治的理論體系,決定了最高級的中醫,必然是全科醫生!

西醫研究分科,越分越細越學越專,但當他們在細分中逐漸迷失方向的時候,也發現了要培養全科醫生,走全科和分科相結合的道路。那中醫師天生就是全科醫生啊!

中醫治病,完全靠思辨,病種單一會造成思路單一,思路單一自然處方單一,處方單一用藥經驗就匱乏,用藥經驗越不足,自然中藥的臨床療效就越差。最後在這西醫環境的中醫醫院裡,只好鑽研西醫,求助西藥。這就是溫水煮青蛙,中醫師就在中醫醫院的西醫環境中因為逐漸適應而死去!

中醫醫院的第二個問題,是醫藥分離:中醫的醫和藥,從來就沒有分過家,古代很多醫生都自設藥房,而很多藥房都自帶坐堂。中醫近3000年的醫藥不分家,也不是中醫不發展造成的,這是全科中醫師的中醫特色決定的,是中醫理法方藥整個架構一體性的必然結果,是歷史決定,是中醫內涵決定。想象一下:如果李時珍不會看病,絕對寫不出《本草綱目》;如果張錫純不懂中藥,也絕對不會有《醫學衷中參西錄》。

但自從中醫醫院成立藥劑科,藥劑科和臨床科室脫鉤後,又一箇中醫藥重要的整體性被割裂和破壞。當中藥逐漸不懂中醫,中醫又逐漸不懂中藥後,猶如白天不懂夜的黑,能指望中藥不出事嗎?!享譽全球的“中藥黑天鵝事件”:馬兜鈴酸事件!難道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品種混用嗎?品種混用根本的因是什麼?如果不從體制的弊端上去找到原因,以後這種事,不會越來越少,只會越來越多!只是簡單的處理一下馬兜鈴酸事件,禁用關木通、青木香、廣防己,現在又冒出生首烏的肝毒性了,然後澤瀉的腎毒性也出來了,然後還會有大黃、附子、南星、半夏……,當然這些事件裡面確實有別有用心者的構陷和汙衊。但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有理有據、義正言辭的批駁聲音,越來越虛弱,越來越外行!這背後,真正的因,五味子醫生認為是,中醫中藥分離!

中藥從《神農本草經》開始,就是極其重視中藥毒性的。《本經》對中藥從分類上,就是按照無毒、小毒、大毒來分的。中藥的炮製,就是用來減毒增效的。從中藥發展史看,對中藥安全性的監管,從來就是由中醫控制、中醫操作的。但自從中醫中藥分離後,中醫便從制度上,無資格參與中藥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監管,這樣的中藥,不出事才怪!

最近聽到,上海某三甲中醫醫院的藥房,醫生開刺五加,藥房發五加皮,還好這個老專家是懂中藥的,一週後發現藥不對,去質問藥房。得到藥房傲慢的回答是:我們這裡的刺五加就是發五加皮的!注意哦,這是三甲中醫醫院的藥房哦!那以後醫生開人參,他們也要發貓人參了!這樣的中醫醫院,是靠政策“春藥”能治的嗎?能抵得住方舟子先生的一個耳光嗎?

愛之深,責之切。話說得難聽是為了讓中醫醒,讓中醫長記性。看到了中醫醫院的病,就要對症下藥。既然病在於“分”,那藥就是“合”!

中醫醫院的使命,在於讓中醫藥大學培養的中醫人才物盡其用,然後在使用中和這些人才共同成長!這應該成為中醫醫院的辦院原則。

五味子醫生認為:按照中醫藥的整個發展歷史所形成的行業規則,中醫醫院中的中醫科室,應該不分科!

符合中醫行業規律的中醫醫院,其總體的架構,我認為是四句話:門診為主,急診留觀,病房輔助,西醫保障。

這四點實施,都是圍繞不分科的中醫醫師展開的。以各自為戰的中醫醫師或醫師團隊為核心,形成多點的,扁平化的管理架構。這樣的一個架構,能讓醫生充分、合理、迅速的成長。並讓患者和醫院在醫生的成長中充分得益。

先說門診:由醫生根據自己的師承和能力,自由決定看或者不看某個科室(某個病)或者看全科。比如,醫師可以看全科但不看月經失調,或者醫師只看推拿整骨不看其它。由醫生根據自己的師承和能力,自由決定用中藥,還是用針灸、推拿,或者用小夾板。由醫生根據自己的師承和能力,自由決定我掛30元的號,還是300~1000甚至更高。當然在期間醫院的職責,是設定一個公平的遊戲規則。一棟十二層的門診大樓,可以每層隔50間門診室,都成為中醫獨立診室。年輕醫生,可以規定門急診病房輪轉;高年資醫生,可以有自己的診療團隊,可以有屬於自己的病床和專用藥劑師,負責監控藥材的質量和特殊炮製。總之,中醫醫院的高大上,最後成了西醫醫院,這樣的高大上,我認為是沒有意義的。中醫醫院的高大上,就應該屬於中醫的未來,能夠讓每個中醫人耳目一新。

再說急診:中醫急診,在中醫醫院目前基本是癱瘓狀態。這是每一個優秀中醫心中深深的痛。中藥、針灸、整骨手法,這些都是可以處理急診的,而且效果絕對不比西醫差。現在西醫醫院的急診,人滿為患,排隊掛號、排隊看病、排隊收費、排隊檢查、再排隊開藥、排隊收費、排隊取藥、排隊輸液,這樣的一個急診治療流程,其實很大程度上已經急不出來了。輸液和注射,雖然手段上方便,藥物可以快速進入血液,達到有效濃度,但西醫由於受其理論體系的限制,迅速的對症治療手段往往不能治癒疾病,反而經常延長病情,使疾病遷延難愈。就拿最常見的感冒發燒,急性胃腸道疾病來說,中藥、針刺,甚至小兒推拿,效果都比西醫要快很多。當然,急診補液確實是西醫的優勢,中醫醫院需要西醫保障,但僅僅是保障。

醫生治病,關鍵要找到病根,針對病根下藥,才會有效果。那麼中醫急診被癱瘓的病根在哪裡?當然西醫本身有急診的優勢,比如通過檢查迅速判斷病情,指導診斷,然後輸液、注射、急診手術等快速處置手段。但中醫本身對急診限制,在現代的中醫醫院已經不是問題了。1.各種常規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查,中醫醫院全部具備。2.一個經過西醫急診培訓的中醫師,其急診風險的把控能力,完全可以做到和西醫基本相同。3.中醫醫院急診可以設置有效的西醫會診制度。4.現代中藥顆粒劑的成熟,已經讓煎煮中藥變成開水沖泡,具備了迅速給藥的條件。上述的這些條件和措施,都能保障患者在極端情況下不被中醫誤診和耽誤。

那麼針灸、推拿骨傷,傳統上就是中醫急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手段逐漸被淡出中醫醫院的急診體系,其根本原因又是什麼呢?是醫院利益分配體制不合理造成的!

中醫醫院的主要收入,靠藥、靠檢查,醫生的學識、經驗、能力不值錢。然後醫院把這個思想,通過制度,落實到每個醫生頭上。這也就是大型中醫醫院拼命購買高端醫療設備,拼命通過藥佔比等手段,鼓勵或變相鼓勵醫生多開檢查的根本原因所在。在這個不合理的分配製度下,中醫中藥、針灸推拿被冷落、被邊緣化也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改變中醫醫院利益分配體系,讓中醫醫生用中藥、針灸、骨傷,獲取合理的挽救生命的價值,獲取節省患者開支的價值,獲取減少患者痛苦的價值,就成為中醫醫院重新定義急診科室的政策必須。

第三是病房:從原則上來講,以西醫設備的含量有多少,病床數有多少,來界定一箇中醫醫院的等級,我認為是不恰當的。當然,中醫的改革和創新,確實需要探索符合中醫行業規律的病房管理運營模式。但是現在所謂中醫醫院的病房,基本就是西醫當道,可以說已經到了換個西醫牌子就是西醫病房的地步了。確實,西醫在治療急難重症,手術治療方面有專長。所以,以病房力量衡量科室力量,然後又是以科室力量衡量醫院力量,在西醫體系中完全是合理的。如果我們經過探索和研究,真的是中醫的體系不適合住院治療,我認為不要病房也很好,用有限的醫療資源,多做一些大型西醫醫院來為人民服務。不要用發展中醫的名醫來做西醫,好不好!

我認為中醫醫院的病房建設的探索,可以從急診留觀開始,逐步擴大。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建立不分科的病區和按照病區配置的護士,然後門診醫生根據他團隊的需要,安排患者入住。根據我自己的經驗,認為需要每天換草藥方子或者針灸推拿的,同時結合西醫輸液治療的患者,可以考慮留觀或者收治病房,沒有這個指徵的其實不需要住院治療,當然享受型病房除外。但鑑於目前中醫醫院代煎中藥普遍的煎煮不到位的實情,強烈建議使用顆粒劑中藥沖服。如果患者的狀況主要應該西醫治療的,那就建議轉診西醫醫院治療,中醫醫院就不要攬這個活了。

最後,談中醫醫院的西醫保障。西醫研究疾病的方法、理論體系和發展歷史,其實決定了西醫在手術和危重病人,尤其是無法口服中藥的危重病人保障生命的治療方面,是優於中醫的。大型的中醫醫院,必定會碰到具有這類治療指徵的患者。所以,在大型中醫醫院的門診、急診、病房,必須配備純西醫,尤其是臨床全科業務強的優秀純西醫。其主要任務是:會診,緊急處置,聯繫轉院。在中醫醫院內,西醫保障部門的核心任務是保障患者不被誤診誤治,去相應的西醫醫院更好的解決患者的問題,而不是在中醫醫院內發展西醫。

03

第三,從政策層面上,鼓勵發展民間中醫。

就目前的整個中醫環境看:分為體制內中醫和民間中醫。體制內中醫主要指中醫藥大學和中醫醫院。體制外中醫指民間資本的中醫診所和中醫門診部,以及廣大的自學中醫的中醫愛好者(中醫鐵粉)。

作為體制內中醫的核心,中醫藥大學無法產生好的中醫人才,已經是事實;中醫醫院無法合理使用中醫人才,缺乏合理的中醫人才成長體系,也已經是事實。

但我認為:中醫還沒有死,中醫還有最後的強盛希望,那就是:民間中醫。也就是說:中醫藥大業的偉大復興,希望在民間!

雖然我也知道:民間中醫確實混亂,民間中醫確實魚龍混雜,但這種混亂的根本原因,是體制中醫不爭氣造成的!是中醫藥大學和中醫醫院的缺位造成的!正如《內經》雲: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也好比一塊肥田,苗少了,自然野草就多。

所以,正確而有藝術高度的中醫政策,應該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亂這兩個誤區,在吃透整個中醫行業規則的基礎上,建立有效的政策引導渠道,讓民間中醫和體制內中醫建立良性的常態互動,真正把中醫這潭死水攪活,我認為是現階段振興中醫的關鍵。

振興民間中醫的政策,可以從3方面入手:1.取消阻礙民辦中醫診療機構發展的政策壁壘。2.取消阻礙西醫學習中醫的政策壁壘。3.取消阻礙自學中醫者進入中醫行業的政策壁壘。總之,把管理民間中醫的體制從審核為主變為監管為主。

首先,現階段民間中醫的核心力量是民營的中醫診所,單體或者連鎖的中醫門診部。這些合法設置的微小型中醫診療機構,其運轉和管理機制,是完全符合中醫歷史傳承的行業規則的。具體表現為培養人才的師承製度和使用人才的全科環境。

這裡面深層次的原因,是民營中醫醫療機構的生存法則所決定的。他們的生存途徑,唯一依靠治療效果,他們唯一依靠中醫藥的發展,才有活路。所以,儘管醫療監管部門硬性規定了民營中醫機構的科室設置,但民營中醫醫院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角度出發,從療效出發,從中醫師的培訓和成長出發,從利益患者出發。他們必須保留傳統的中醫師承體系和全科醫生環境,這是他們的生存之本。他們不可能規定一箇中醫,你內科醫生看婦科是違規,你針灸科醫生開中藥是違規,在他們眼裡,只要能治好病的中醫,都是好中醫。

所以,只要是一個有情懷的中醫師,在取得合法的醫師執照後,就可以進入這樣的民營中醫診療機構,就可以按照中醫傳統的培訓體系進行抄方和跟師開方,逐漸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然後,民營醫院的“全科中醫環境”,可以保證優秀年輕中醫健康成長。

說實話,中醫的魅力,就在於各種思維方式,不同理法方藥之間的碰撞,所謂“病萬變,藥萬變”。所以,中醫的行業特點就是千變萬化,而非標準化。妄圖用教科書式的標準化,甚至細化的標準化,來管理中醫行業,一方面會讓管理方疲於奔命、怨聲載道,消耗大量的國家醫保資源,另一方面會讓整個中醫行業束縛思維,武功盡失,從而窒息!

所以,當前扶持中醫的核心問題,是大力發展民營醫院,大大降低行業准入壁壘,取消辦理人職稱限制、地域限制,取消西醫設備設置要求、分科要求等等對行業准入的干預。通過民營中醫診療機構的興起,促進體制內中醫醫院和中醫院校的改革。

第二,鼓勵西醫學習中醫,取消阻礙西醫學習中醫的種種政策壁壘。

當一個西醫,徹底認清西醫的侷限性後,如果他想進一步提高自己的醫術,提高為患者服務的能力,那在中國的環境中,很自然的他就會轉向中醫。從筆者的接觸看,一旦一個西醫真正的喜歡了中醫,往往可以成為一個真正的懂西醫的頂級中醫。

比如,上海某三甲醫院的骨科主任,學習了針灸後,成為了某中醫門診部的針灸業務骨幹。南京某三甲醫院胸外科醫生,在日本學習針灸後,成為針灸頂級高手,現在在北京開班教授針灸。等等

但現在的規定是:執業醫師中的中醫類,可以自由用西醫治療手段;但西醫類,不能用中醫治療手段。如果西醫想用中醫,還需要取得另外的資質。

這個規定完全是不合理的!是和現在黨的“鼓勵西醫學習中醫”的基本方針根本相違的!

醫療行業的高風險性,決定了醫師資格准入制度的管理核心是“管控醫療風險”。而西醫整個體系的用藥風險,靜脈給藥的操作風險和手術風險,決定了西醫治療的風險性遠遠大於中醫。這隻要簡單的統計一下每年全國的醫療風險糾紛有多少是西醫的,有多少是中醫的,然後中醫佔百分之幾,就能得出相應的結論。

所以,作為一個取得執業醫師資格的西醫,其風險把控的觀念和能力,是遠遠超過中醫的。他們的職業風險意識和中醫中藥相對的安全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根本不存在增加醫療風險的問題。用政策、規定,來限制西醫學習中醫,使用中醫,這完全是對西學中的限制和扼殺,是對中醫的損害。

強烈建議取消西醫不能用中藥,不能用針灸的政策限制,鼓勵西醫自由學習中醫,自由運用中醫,並從中醫治療過程中獲取相應的收入。如果發生醫療風險,按照處置醫療風險的常規方法處置,由個人承擔風險。

第三,鼓勵民間自學中醫,建立長期合理的民間中醫師流入體制的機制。

中醫深厚的底蘊植根於中華傳統文化,具體來說就是儒釋道,其中道家更直接一些。在這種傳統文化的薰陶下,中醫自古就有自學成才成為優秀中醫的行業傳統。比如受到周恩來委派,給國外元首親戚看病的嶽美中老先生,就是自學成才的現代名中醫。流散於民間的寺廟、道觀、家族等體系內,就有診療水平相當高的民間中醫,他們完全有資格成為自學中醫者的良師益友。

但在現在的中醫管理體制下,這些中醫的所有醫療行為一律屬於非法行醫!而且,現行執業中醫師政策還參考國外醫師資格的管理規定,居然規定“非中醫臨床類本科畢業無報考執業中醫師考試資格”!也就是說,一個非中醫臨床畢業的本科生,哪怕讀了中醫類的碩士博士,也沒有資格參加執業中醫師考試。

在這種現行的中醫政策下,無論是社會上層,還是社會下層,民間中醫愛好者通過自學取得中醫執業資格的道路完全被封殺。這就決定了無論民間中醫的熱潮如何高漲,中醫在民間無論紅火到什麼樣的地步,註定是瞎胡鬧!

參考在歐洲的德國,德國有自己的傳統民間醫學,比如順勢療法和草藥運用。德國管理這些自然醫學的原則:第一是全部自費不進醫保。第二是全國統一公開考試,考核通過就發證。第三是該證不能用於西醫診治。

所以,建議中醫藥管理局,參考國外管理民間醫學和自然療法的管理辦法,設置“二類執業中醫師”證,並推出相應考核體系,為避免人為因素干擾,保證考試公平性,建議只有筆試。1.學歷規定高中以上,年齡大於20週歲。2.該證持有人只能進行中醫診療,不能有西醫診療行為。3.該證持有人可以按照規定設置中醫診療機構。4.設置定期醫療風險培訓和考核制度。5.發生醫療風險時按照級別處置直至吊證並終身不能參加考試。

危機與對策——中醫行業深入分析

我想,如果中醫藥體制,能夠真正做到中醫院校能培養中醫人才,中醫醫院能正確使用人才並讓人才合理成長,民間中醫能夠真正做到中醫的補充,整個體制能夠相互幫扶合理流動,那中醫的振興一定是大有希望的!中醫的曙光一定是可以到來的!

最後,從一箇中醫師的角度分析一下國內和國際形勢:馬克思說過,資本主義的最終形式是帝國主義,帝國主義對人民的核心壓榨體現在經濟壟斷。就目前的全球經濟現狀看,這種壟斷主要體現在高科技行業。而醫療健康產業,尤其是高科技醫療設備和製藥行業就是被西方列強所壟斷!

所以,真心實意的發展中醫,有著急迫的現實意義和深刻的長遠意義。中醫,其核心知識產權屬於中國;中藥,其核心知識產權更是屬於中國。中藥,其道地藥材的特性,決定了在國外無法種植出相同品質的中藥。所以僅從這點來說,振興中醫,是可以作為興國之策和立國之本的!健康資源其實質是戰略資源,以德服人者王,以力服人者霸,從人類文明幾千年的歷史看,從來沒有一個霸權統治能夠長久。而真正能讓國家,讓世界長治久安的,是文化、是思想、是信仰。

中醫,雖然是一門治病救人的科學,但其根源,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表面上看,中醫可以給人健康,但一個健康的身體,必定需要一個健康的靈魂,而從中醫身上,得到的這種靈魂,是對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

祈願中醫,在新的時代中,成為中華民族強盛不衰的……國之重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