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商連載 | 律師應站在企業家角度考慮問題

法商連載 | 律師應站在企業家角度考慮問題

▍律師應站在企業家角度考慮問題

2012年9月14日,一位曾經聲名顯赫的民營企業家走出監獄、重獲自由,並迅速以頭戴紙糊的高帽像是過去鬥地主一般的圖片竄紅微博圈。

這位企業家就是顧雛軍。他是我國早期為數不多的高學歷民營企業家之一,輝煌時期曾排名中國百富榜,當選2003年中央電視臺年度經濟人物,榮登“胡潤資本控制50強”榜首……但2005年,因為“郎顧之爭”引發的所謂“國退民進”的危機,顧雛軍被送上了審判臺,終審被判有期徒刑10年。

顧雛軍提前3年恢復了自由。但他再也不是從前的顧雛軍了。許多網友第一感覺是他老了許多。更為滑稽的是,他自己用紙糊了一頂高帽子,上寫“草民完全無罪”六個大字,自己戴在頭上,讓媒體記者拍照,聲稱其個人資產,包括房子、股票、現金全部被“搶奪”,僅靠前同事接濟為生,而且身患多種病症,包括糖尿病、高血壓,等等……

雖然顧雛軍在紙帽子上寫著“草民完全無罪”,但他既不是草民,也不是無罪。重要的是,昨天不可再來,他基本上已不可能恢復昨日的輝煌。更重要的是,即使他真的無罪,他拿不出證據!沒有證據,花錢聘請最好的律師為他辯護,律師使出渾身解數,該爭取的都爭取,還是無能為力。

試想,如果他能在事業啟航階段就聘請律師把關,把該收集的證據收集、保存下來,把一切可能引起法律爭議的問題指出來,這樣即使不能確保他絕對不會“出事”,但至少會降低相應可能性。相比被公權力查封、沒收財產,當初聘請律師的這點代價算得了什麼?

當然,我們只是舉個例子。企業家聘請律師固然是越早越好,而律師也應該站在企業家角度考慮問題。中國有些企業家在事業有成後,願意聘請一身肌肉的保鏢,卻捨不得花錢聘請律師,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怪現象。其實企業家們傻嗎? 企業家們之所以這樣選擇,主要原因還是我們的律師不能真正輔佐、保護企業家,一門心思只想從人家那裡拿錢,越多越好,絲毫沒有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的意識。

法商連載 | 律師應站在企業家角度考慮問題

鏈接

Link

第三波移民潮

新中國一共出現過三波移民潮,分別是文革結束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和2006年開始到現在還未結束的這一波。在這一波辦理移民的國人當中,雖然缺乏具體的數字,但民營企業家是主體。毫無疑問,他們是整個中國經濟的活力源泉, 他們的離去勢必給中國社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無獨有偶,另有研究學者指出,未來全世界的競爭本質上是人才的競爭,而中國則是世界上人才流失最嚴重的國家。這裡所說的人才,不僅僅侷限於科技人才或者學者、某一方面的專家,人才也應該包含那些民營企業家,正是他們的努力和創業精神才使得中國經濟呈現出無比的活力,他們理應得到社會的尊重和認可。

對此,國人沒有理由去責怪這些選擇移民的同胞。反而要捫心自問,我們向國人提供了什麼樣的制度,才使得他們選擇投資移民? 事實上,相關調查機構直接指出,這波中國富豪移民海外的原因, 法律安全是一大原因。

由此可見,中國大多數企業家的“逃離”是因為對法律制度認識的不到位, 不知道通過律師來幫助自己和自己的企業,所以導致了國內人才流失。如果企業家早一點認識到律師的重要性,每一位企業家身邊都有一位懂自己、瞭解自己企業的總裁律師,企業就能早日實現基業長青、 健康發展的願景 而我們的國家也會留住更多的人才。

法商連載 | 律師應站在企業家角度考慮問題

摘自高度強《滳語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