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體》看,中國老人與歐美的差距

在《紐約時報》的一次採訪中,柳傳志說:中國正處在快速現代化的道路上,就像美國在30到60年代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一樣。

他們討論的這部小說就是《三體》。

從《三體》看,中國老人與歐美的差距

從年輕人說起

在《三體》出世之前,中國並沒有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市場上充斥最多的也只是一些奇幻、玄幻類的作品,而此類作品完全脫離實際,與現實生活毫不相干,稱他們為"中國版科幻"似乎是對"科幻"這個詞的侮辱。

2006年5月,《三體》第一部開始在國內雜誌刊載,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中國科幻的元年"。

從《三體》看,中國老人與歐美的差距

不過也只是"元年",對於中國進入科幻的黃金時代還相距甚遠。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中國90後還沒長大。

90後是中國最特殊的群體之一。他們是改革浪潮翻騰十年後被海浪洗禮的第一批"現代人"。他們的童年有比上一代更多的動漫,更多的新型文學。美國的科幻也是在這個時間進入中國,他們可以說是"科幻"的最直接受益人。

從《三體》看,中國老人與歐美的差距

2015年,《三體》被譯成英文,同年獲得雨果文學獎。之後,它在美國率先獲得首富扎克伯格和總統奧巴馬的追捧,一時間歐美掀起了一波"三體熱"。

也正是這個時候,那批浪潮下的孩子們長大。同時伴隨著物質生活的大大滿足,精神需求逐漸缺失。《三體》開始在國內也掀起一波"狂熱",中國科幻的黃金時代也從此開始。

從《三體》看,中國老人與歐美的差距

中外年長者對比

《三體》的熱度自不必說,能斬獲國外大佬和數千萬普通民眾的追捧,它無疑是中國文化成功的重要部分。但有個問題我又不得不說:為何科幻在中國的受眾人群僅限於年輕人?

從《三體》看,中國老人與歐美的差距

相比於歐美等資本主義國家,中國物質生活得到充分滿足是最近十多年才有的,這比歐美國家的確晚了很多年。但既然已經得到滿足,為何我們依然沒有出現大批年長者步入閱讀的世界,尤其是新型文學的世界?

我特意翻看了國外《三體》粉絲關於本書的評論,其中十幾萬評論有接近3成是50歲以上的大叔和老爺爺。這放在國內是不可想象的!

從《三體》看,中國老人與歐美的差距

我一直有個觀點就是:文學是無邊界的,他不受年齡和時代的限制。尤其是《三體》這類以現實為基礎,對未來進行思考和宏觀打量的作品。

以前關於科幻,中國很多長者都抱著這是給兒童和年輕人準備的,其實並不是。對於科幻的認知並不能只侷限於電視熒屏上動作誇張,畫面淋漓的場面,那些只是科幻的一種表達方式。真正的科幻是如《三體》這般,對未來的深思,對未來人類命運的檢討,從而以未來式的眼光告誡你當下如何做事,如何為人,如何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最為閃耀的一份子。

從《三體》看,中國老人與歐美的差距

今天是活動的最後一天,原價99元的《三體全集》現只需51元,僅僅一頓飯的價格而已。

寫下此文不為別的,只希望我們國家的年長者不必墨守成規的守著那些歷史書沉醉,要知道對於未來的思考也是指導你如今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相信我們不比歐美國家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