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完本金还要倒赔”,原油宝亟须“亡羊补牢”

□金谷明

大洋彼岸一出石油交易史上未见的“负价格”大戏,传导到国内居然是一款银行产品的“亏完本金还要倒赔”的“悲剧”,也是“活久见”。追根溯源,该事件的教训和警醒是深刻的,更重要的是,对于事件暴露出来的风险和漏洞,亡羊补牢也需要及时到位。

北京时间4月21日凌晨,美国WTI 5月原油期货史上首次跌为负值,CME官方结算价报收-37.63美元/桶。

4月22日晚间,中国银行发布有关原油宝业务情况的5点说明:一、中行于2018年1月开办“原油宝”产品,为境内个人客户提供挂钩境外原油期货的交易服务,类似期货交易的操作;二、4月20日为原油宝美国原油5月合约当月的最后交易日,交易截止时间为北京时间22时,合约结算价参考期货当日结算价,而期货交易所当日报收-37.63美元;三,对于原油宝产品,市场价格不为负值时,多头头寸不会触发强制平仓。对于已确定进入移仓或到期轧差处理的,将按结算价为客户完成到期处理,不再盯市、强平。

实际上,21日白天事件已经在网上发酵,上述“说明”一出,各种议论和说法更是层出不穷。据网上有投资者晒出的结算单显示,其开仓价格是194.23元,买入了20000桶原油,本金总计388.46万元,但最终以-266.12元的价格结算,导致总体亏损920.7万元,赔光本金外倒欠银行532.24万元,损失不可谓不大。

据相关报道,查询CME的数据,最后高达77076手合约是按照TAS指令(结算价交易)执行的,即以-37.63美元结算,这部分持仓结算的损失接近300亿元。当然,这并非都是中国银行的持仓头寸,但可想而知投资者肯定是损失惨重。

针对本次事件可以讨论的话题很多,笔者以为有两点值得马上总结和亡羊补牢:第一、产品设计的硬伤需要马上修正。该款产品的硬伤不少,“交易时间不匹配”这一点非常典型。4月20日为原油宝美国原油5月合约当月的最后交易日,交易截止时间是北京时间22时,而大洋彼岸期货交易所是以北京时间21日凌晨2时28分至2时30分的均价计算当日结算价,当中有4个多小时的延时,你这边停止交易,那边交易还在进行,市场变化无论好坏都已经无法参与,这不要命吗?

笔者向市场人士了解了一下,目前除了“纸原油”,还有“纸黄金”等和国际期货市场挂钩的银行产品,但国内基本没有设置“夜市”搭配,尽管一般都向投资者做了说明,但对国内投资者而言却明摆着是一个陡增市场风险的“漏洞”,应该趁着这次事件修正这个硬伤,否则难说没有下一次。对于这一次事件,有消息指出,“负油价”的出现是有心人刻意所为,就是针对没来得及平仓的多头头寸。看当天的交易图,正是最后交易结算时刻市场的波动最大,此说恐怕不无道理。

第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不可儿戏。正如不少所质疑的那样,原油宝产品虽然是类似期货交易的操作,不带杠杆,但它挂钩的毕竟是国际期货交易,本来就波动巨大风险凸显,而本身也实行T+0回转交易,也算是一个投机交易模式,不是一般理财产品,不是一般投资者的认知水平能够处理得了的,属于高风险产品,然而却将其与理财产品混在一起销售,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是存在较大问题的。

在商言商本无不可,但超越了适当性结果很可能害人不浅。对商家而言,对投资者而言,这次事件无疑又是一堂昂贵的风险教育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