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招聘”火爆,天上真會掉下好職位嗎?

隨著疫情之下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一向被譽為“金三銀四”(每年3月和4月)的春招也姍姍來遲。而疫情影響下,不少人力單位推出了線上“雲招聘”活動,通過互聯網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打破傳統的招聘理念,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也成為了疫情之下火起來的新模式。與此同時,今年應屆畢業生達到了874萬,在疫情的影響下紛紛通過“雲招聘”的方式尋找合適的工作,也為“雲招聘”加了把“火”。當春招遇上了“雲招聘”,一拍即合的兩者真的能擦出火花嗎?

“雲招聘”遍地開花

一邊是急於復工復產的企業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另一邊是接近900萬的畢業生正在走在求職的道路上,如何撮合雙方的供需則成為了疫情之下招聘的關鍵所在。

今年2月,教育部啟動“24365”校園招聘服務活動,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每天24小時全年365天的網上校園招聘服務,畢業生可登錄活動平臺及各有關網站專欄參加求職招聘。作為“24365”校園招聘服務活動的合作方,包括獵聘網、智聯招聘、BOSS直聘等在線招聘網站,紛紛上線了專區和相關招聘專場,採用“雲招聘”的方式來為企業和求職者服務。其中BOSS直聘就推出專門針對應屆生的線上招聘專場“春雷行動”,僱主可以在BOSS直聘App上進行直播宣講,與應屆生實時溝通。

除了在線招聘網站外,諸如騰訊、支付寶等互聯網平臺,在疫情之下也成為了“雲招聘”的好手。據支付寶方面介紹,今年3月,6萬家企業與支付寶一起舉辦了“百萬人無接觸”招聘會,24小時不打烊持續到6月底,預計通過支付寶平臺參與人數將超百萬。而在騰訊會議上舉行的第九屆海內外科研學術人才(全球)網絡招聘洽談會更是讓來自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餘名科研學術人才可以直接與60餘所高校和企事業用人單位展開線上面對面的洽談,將海內外科研學術人才招聘會成功搬到了“雲端”。

“雲”上真會掉工作下來嗎?

不管是企業人力資源專員,還是應聘學生,無論是從心理上還是技術上,都還未能完全適應線上招聘“一條龍”。

“線上招聘的形式,對於職場人士可能比較適合,對於應屆畢業生而言,由於缺乏一定的應聘經驗,完全採用線上的方式實際效果未必理想。”據廣州一家用人單位相關負責人向南方日報記者表示,在他們利用“雲招聘”的方式招聘時發現的問題還不少,“對於一些求職者而言,在線求職的方式對於他們的求職成本的確降低了,但是同時也讓他們更多的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雖然求職的機會多了,但是對待求職的態度和認真程度遠不如線下,這對於招聘人員而言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擾。”據這位負責人介紹,從今年的“雲招聘”情況來看,雖然面試的數量增加了不少,但是offer的匹配和拒絕率比往年卻升高了很多。“這從某種角度上,反而讓招聘的效率降低了。”

不僅是用人企業認為“雲招聘”模式還不夠完善,在求職者看來,“雲招聘”目前也並不能完全取代線下的招聘形式。“在技術上應該還可以做得更好一些。”作為應屆畢業生,小程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就認為,雖然各大在線招聘企業和互聯網平臺都在聲稱其系統的強大,但是在實際應用中求職者求職還是並不輕鬆。“學校組織招聘活動時一般會邀請多個用人企業同時在線,但是可能是雙方網絡的原因,不同的企業的宣講和麵試等進程可能會出現延遲,這對於招聘效果來說會有很大的影響。”此外小程還表示,由於最近不少平臺都在集中進行招聘活動,這就導致某些用人企業可能要同時面對多場招聘會。“在一些線上招聘中,用人企業的HR無法做到全程在線,所謂的面試也就變成了簡單的‘收簡歷’。”

揚長避短用好“雲招聘”

據中青校的調查結果顯示,雖然如今火爆的“雲招聘”還無法完全滿足企業和求職者的全部需求,但是有63.16%被訪者認為線上應聘比線下更便利,82.11%希望“空中招聘”能在日後成為常態,而在業內人士看來,“雲招聘”在疫情期間某些場景下,的確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與一般的職業相比,教師的招聘需求更為複雜,而且也需要直接的交流,‘雲招聘’在疫情期間為教育教師的招聘解了燃眉之急。”據南方日報記者瞭解到,今年3月,為期一個月的“2020年長三角師資春季招聘專場”正式啟動,據介紹,相比往年的線下招聘會,本次春季師資招聘專場將搬至“雲端”:藉助騰訊雲資源進行全程視頻面試支持,用人單位可以在指定時間開通視頻面試室,求職者可提前錄製試講課短視頻或視頻簡歷,還能通過“校長直播間”直接與校長進行交流,而求職者只需要登錄微信小程序“師聘在線”進行註冊和報名,就可以參與這場“雲招聘”。

“從整個招聘流程來看,某些環節適合線上,但線下環節仍然有必要。因此,線上線下結合可能會更好。”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院長範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認為,“雲招聘”只是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招聘手段的變化,最重要的是要揚長避短,切實滿足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需求。“一是除了目前營利性的網絡招聘平臺以外,應該加大公益性網絡招聘平臺的建設,進一步降低招聘成本;二是加大新技術的應用,在做好一般性信息的篩選基礎上,提供更多招聘所需的定製化的信息篩選技術支持渠道。”

南方日報記者 葉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