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何稱呼讀書人


古代如何稱呼讀書人

書痴:即書呆子,帶有貶義。《舊唐書·竇威傳》載:“威家世勳貴,諸兄弟並尚武藝,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諸兄哂之,謂為書痴。”但是,古代讀書人也有以甘當“書痴”而自豪的,如陸游詩云:“白頭尚作書痴在,剩乞朱黃與校讎。”

書簏:“簏”本義是指用藤條或柳條編結的圓形盛器。“書簏”用以諷喻讀書雖多但不解書義、獲益甚少的人。這名稱首見於《晉書·劉柳傳》:劉柳為僕射,傅迪為右丞相。“傅迪好廣讀書而不解其意,柳唯讀《老子》而已,迪每輕之。柳雲:‘卿讀書雖多,而無所解,可謂書簏也。’”

書生:古代多指儒生。《三國志·吳書·孫權傳》注云:“(趙)諮曰:‘吳王……雖有餘閒博覽書傳,籍採奇異,不效書生尋章摘句而已。’”

書迷:心迷戀於書的人。元末宋濂,因家貧無力購書,只好到處借閱,讀後還把書全抄下來。即使天冷硯臺結冰,手指僵硬,也抄書不止。被稱為“書迷”。

學究:古代泛稱儒生,後常諷刺腐儒為學究。

書櫥:比喻學問淵博之人。如《宋史·吳時傳》載:“時敏於為文,未嘗屬稿,落筆已就,兩學目之曰‘立地成櫥’。”宋代的李綱以博覽群書、博學強記聞名,人號“書櫥”。

掉書袋:即掉書的口袋,諷喻愛好廣徵博引炫耀自己學問淵博的讀書人。《南唐書·彭利用傳》載:彭利用不顧對象和場合,“對家人稚子,下逮奴隸,言必據書史,斷章破句,以代常談,俗謂之掉書袋”。(《畢節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