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先鋒| 社區疫情防控的“打更”人


戰“疫”先鋒| 社區疫情防控的“打更”人

"戴口罩、勤洗手,測體溫、勤消毒,少聚集、勤通風;不扎堆、不聚會,親友情、微信聊,少出行、莫大意;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每天,社區民警楊洋便會帶著輔警雷耀廷和李亞男到北關警務室下轄的友誼街、四街、五街、新峰社區等四個居委會用警用喇叭進行宣傳,嗓子喊啞了,就錄成小段進行播放。


戰“疫”先鋒| 社區疫情防控的“打更”人

楊洋是魯山縣公安局城關派出所北關警務室民警,同時也是新峰社區包街民警,四個社區共有居民6107戶,18501人,其中中大型小區25個。疫情發生以來,楊洋第一時間響應局黨委和街道辦網格化疫情防控號召,立足工作實際,攜手相關部門黨員幹部深入社區,逐門逐戶排查疫情,聯合巡查排除隱患,開展防疫知識宣傳,增強群眾抗疫信心,傳遞抗疫必勝的正能量。

一條街要走六七遍,成了群眾最熟的人

"這孩子雖然年輕,但態度很好,為人很謙虛,工作勁頭和工作熱情也很高,很受群眾歡迎,人緣好。"新峰社區老黨員王保江說。疫情防控開始後,當新峰社區老黨員王保江、韓寶紅等人得知楊洋在排查疫區返魯人員時,主動彙報自己家人有從疫區返魯的情況,並積極配合工作,主動實施居家隔離。


戰“疫”先鋒| 社區疫情防控的“打更”人

在剛剛開始排查疫區返魯人員時,楊洋憑藉對轄區居民情況的熟悉和掌握,第一時間排查出自己轄區疫區返魯人員33人,其中友誼街7人、五街5人、四街9人、新峰社區12人;排查車輛130餘輛。

"我們每天都要對所屬轄區做足功課,新增疫區返魯社區人員、居家隔離人員、生活物資供應等情況都要牢記於心,確保轄區群眾平安健康。"輔警雷耀廷說道。每天早晨,楊洋等人先後到各社區街道,與社區工作者、衛生服務人員一起碰頭開會,佈置當天的防控工作任務。白天,或騎電車或步行,拿著喇叭一條街接一條街、一個小區挨一個小區的轉,不停地宣傳防控常識和防範知識,一天轉六七遍。每天晚上,整理彙總聯防聯控數據,標記疫區返魯人員,對各辦事處街道工作人員開展學習培訓。

嚴控社區檢查點,耐心勸阻暖人心

2月11日下午15時30分許,正在西穆路聯防聯控檢查點工作的楊洋,看到一名女士抱著孩子急匆匆的到檢查點,稱自己兩歲的孩子感冒發燒了,要到醫院就診。聽到感冒發燒,工作人員都是一驚,楊洋立即上前詢問,並讓醫療人員對其和其孩子測量體溫。經測量,孩子體溫39.3℃,楊洋迅速做好防護,開著警車將其送到縣醫院就診。


戰“疫”先鋒| 社區疫情防控的“打更”人

轄區四個街道居委會共設立8個聯防聯控檢查站,由於人口基數大,流動人口也多。剛開始,有的老年人、外出務工人員感覺疫情離他們還遠,對於疫情防控他們理解但不理會,特別是認為設立檢查站打亂了他們的正常生活。楊洋等人協同其他工作人員就不厭其煩地講解,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群眾從最開始的牴觸變為支持,有些老同志甚至開始主動幫助宣傳。


戰“疫”先鋒| 社區疫情防控的“打更”人

2月11日13時36分,正在街上開展宣傳的楊洋,見到一位阿姨騎著電動三輪車拉著老人(未戴口罩)外出,楊洋立即上前詢問。經詢問,已是97歲的老太太在家裡呆久了,感到悶想到河邊去轉轉,子女們誰也勸不住,就只好拉著她出門轉。楊洋得知情況後,立即同老人進行溝通,哄了又哄,勸了又勸,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哄勸,老人最終和女兒回了家。


戰“疫”先鋒| 社區疫情防控的“打更”人

截至目前,他協助街道工作人員勸阻1200餘人次,勸誡15人,粘貼防疫通告40餘處,發放疫情防控以及反電詐宣傳單3000餘份,通過疫情防控平臺和微信群推送疫情防範知識200餘條次。

"兩個孩子先送咱媽那,你我都不能退!"

"老公,我剛接診的一名病人說她弟弟1月16日從武漢回來,到他家裡去過,我好害怕,我會不會被傳染啊?"1月26日晚上,楊洋在縣醫院血液淨化室工作的妻子楊勝男打電話說。接到電話後,楊洋沉默了,他不知道該怎樣勸自己的妻子,因為他已是滿懷擔心。

楊洋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大兒子兩歲多,小兒子剛滿五個月正在哺乳期。然而,自己是警察,妻子是醫生,都肩負著疫情防控的重要職責。"要不兩個孩子先送咱媽那,你我都不能退啊!"楊洋對妻子說。二人商量後,將兩個孩子分別送到父母和岳父岳母家中。

疫情防控不忘本職,排查線索消除隱患

2月13日,楊洋在逐戶走訪排查時,聽新峰社區群眾稱居民楊某經常在東南亞柬埔寨一帶活動,並且現居住在庫區鄉。楊洋根據辦理多起電信詐騙案件的經驗,敏銳的判斷其可能有涉電信詐騙的嫌疑,第一時間聯繫楊某,規勸其暫交護照。


戰“疫”先鋒| 社區疫情防控的“打更”人

白天是暖陽,晚上是燭光。抗"疫"路上,社區民警走到哪裡,哪裡就有信心和希望。正是有千千萬萬個像楊洋這樣敢於擔當,主動作為的防控一線戰士,才有了那迷人的"萬家燈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