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遠河溜鎮 發展村集體經濟 助推脫貧攻堅見實效

本報訊(通訊員劉流廖斌)省級貧困村懷遠縣河溜鎮蓮花村通過扶貧開發,整合資源、盤活資產,將村集體閒置房產、土地集中起來建設成養殖小區,租賃給生產企業和合作社,實現了“抱團”發展,資產增值。去年,蓮花村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37.8萬元,今年力爭超過50萬元。這是該鎮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高脫貧攻堅能力的一個縮影。

該鎮堅持“群眾參與、集體增收”的原則,對村集體土地、水源水域、房屋、道路、林木等資產收益權進行合理分配,為村集體經濟收入提供長久穩定的資金來源,由單一的“輸血救助”向多元模式的“造血自生”轉變,讓“死資源”變成“活資產”,實現村集體增收,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從無到有、快速壯大;堅持“村集體經濟破零”與“增實力”雙提升,築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基礎,通過引進光伏發電項目、合作經營電商等項目實現“破零”,積極爭取幫助5個村利用村內閒置空地,每個村建成光伏發電項目,使每村每年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帶動100戶貧困戶每年戶均獲得3000元左右的收益;利用幫扶派出單位的後盾力量,通過股權收益壯大集體經濟,積極謀劃任職村“破零”路徑、收益分配模式和具體幫扶措施。

鼓勵村級組織結合農業綜合開發,領辦和創辦高效農業、設施農業、休閒觀光農業示範項目,把貧困群眾增收和集體增利結合起來,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和脫貧攻堅基礎能力;結合村莊整治,開展土地整理和宅基地整治、零星自然村遷並,把新增的有效耕地通過租賃、抵押、承包、作價入股等方式流轉,增加集體資產收益;加強對村級“三資”的清理、登記、管理,村級集體資產發包出租,必須採用公開招標的方式,實現收益最大化;引導和鼓勵村級組織採取“支部+公司+貧困戶”、“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等形式,以有償、微利的服務,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該鎮還結合實際,力促村集體直接參與分紅,獲得集體經濟收益,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發展格局。去年,該鎮建立標準化秸稈收儲中心3個、臨時堆放點13個,與9家秸稈打捆收儲企業簽訂10.5萬畝秸稈打捆離田分紅“訂單”,村集體共計獲得52.5萬元的秸稈利用分紅收入。據悉,今年,該鎮擬將12.5萬畝夏季秸稈繼續採取秸稈打捆分紅的方式,“訂單”給秸稈收儲企業,單季將可獲得62.5萬元的村集體經濟收入。

懷遠河溜鎮 發展村集體經濟 助推脫貧攻堅見實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