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技術轉移公眾服務平臺—本週技術轉移

1.一種汽車發動機製氧設備

專利號:CN201620846858.4


技術背景:

現代社會,大量發動機的廣泛應用,給大氣環境造成了嚴重汙染,其主要原因是現有發動機在工作中燃料經濟性和動力性之間存在著互相制約的矛盾,要保證燃料的經濟性,但動力不足,要提高動力性,但燃燒又不完全,燃料經濟性降低,排氣汙染增大,汙染環境。

現有發動機都是以吸入自然空氣中的氧氣與燃料(汽油、柴油、燃氣等)混合燃燒而產生動力,以汽油機為例,發動機工作中吸入的空氣和汽油混合成的可燃混合氣能否完全燃燒,主要取決於混合氣體中汽油與空氣重量的比例,任何內燃機,都是靠燃料和吸入空氣中的氧氣一起燃燒的化學能來做作功的,顯然,燃料越多,產生的功就愈大,增加燃料的供應在技術上是輕而易舉的,但同時要增加一定數量的氧氣卻不容易,因為空氣中含氧 21%,含氮79%,發動機吸入的空氣一定,其吸入的氧氣量也就一定,因此,致使發動機的升功率小、耗油率高、排氣汙染大。

綜上所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由於空氣含氧量低,氧氣與燃料混合燃燒產生的動力小,導致發動機的升功率小、耗油率高、排氣汙染大的問題。

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汽車發動機製氧設備,在現有發動機的進氣環節中增加該製氧設備,該設備通過設置在分餾塔中活性炭分子篩和沸石分子篩增加富氧量,即通過活性炭和弗12以增加富氧量,從而使發動機吸入的氣體富氧,促進完全燃燒,提高發動機的升功率、降低耗油率、減少排氣汙染。

全國技術轉移公眾服務平臺—本週技術轉移

2.導熱油系統油汙分離器

專利號:CN201410399166.5


技術背景:

目前的方法都是在油泵的進油管上連接有類似專利號為2012207178016的過濾器,這種過濾器能夠防止焦塊、雜質進入油泵,對油泵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但是對於導熱油管路由於管內的焦塊而導致導熱油管路內導熱油流量較小,甚至完全堵塞,而使其導熱效果不佳的問題卻是無能為力。另外,該結構的過濾器在使用一段時間後,需要排渣或者清洗濾網的時候,由於其沒有排渣口,所以操作起來非常不便。

技術方案:

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導熱油系統油汙分離器,通過濾網和濾管的作用,對導熱油中的焦塊進行過濾,避免焦塊進入設備或油泵,延長了導熱油系統和設備的使用壽命;通過進油口的方向,可以使從進油口沿殼體的切線方向進入殼體內的導熱油沿著殼體的內壁向下進行螺旋流動,避免直接衝向濾網和濾管,防止由於導熱油衝力的作用而使濾網或濾管被導熱油中的焦塊堵塞,降低了導熱油的通過率,提高了濾網的清洗頻率;也避免焦塊在衝力的作用下通過濾網和濾管進入設備或油泵;導熱油從進油口進入殼體內後在重力作用下螺旋向下,速度很快,當剛進入下落的導熱油與沉渣池內的大量焦塊接觸後,焦塊會被濺起,通過擋渣板的作用,可以防止濺起的焦塊汙染擋渣板上方的導熱油,避免焦塊通過濾網或濾管,保護設備與油泵;通過通氣管和閥門,可以使殼體內與外界大氣相連通,保證殼體內的焦塊能夠順利地排出;沉渣池底部的縮口結構以及連接管的上管口大於下管口,便於沉渣池內的焦塊在排渣時穩速進行,防止操作工排渣時由於焦塊掉落較快而來不及進行排渣,從而造成殼體下方環境的汙染。

全國技術轉移公眾服務平臺—本週技術轉移

3.節能電動機

專利號:CN201620772260.5


技術背景:

電動機是把電能轉換成機械能的一種設備。它是利用通電線圈(也就是定子繞組) 產生旋轉磁場並作用於轉子(如鼠籠式閉合鋁框)形成磁電動力旋轉扭矩。電動機按使用電源不同分為直流電動機和交流電動機,電力系統中的電動機大部分是交流電機,可以是同步電機或者是異步電機(電機定子磁場轉速與轉子旋轉轉速不保持同步速)。電動機主要由定子與轉子組成,通電導線在磁場中受力運動的方向跟電流方向和磁感線(磁場方向)方向有關。電動機工作原理是磁場對電流受力的作用,使電動機轉動。

原有的電動機中的定子鐵芯沒有增強磁場的功能而且造成嚴重漏坑,這樣在工作過程中很可能發生繞組過熱,容易燒壞繞組,很有可能擊穿繞組,啟動非常難,耗電量大,浪費能源。

技術方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將定子鐵芯和轉子鐵芯的直徑增大,提高了電動機的動力,同樣的功率輸出的情況下耗能明顯降低,具有高效節能的效果,節約大量能源,節省使用成本。在工作時容易啟動,溫度不易 上升,不易燒壞繞組,也不易擊穿繞組,對繞組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工作更穩定。

全國技術轉移公眾服務平臺—本週技術轉移

4.省心棉被

專利號:CN201520210200.X


技術背景:

在冬季,人們睡覺時,棉被與床之間的空隙常常會進冷空氣,特別是被子底部,被子蓋不嚴,一整晚被子內都不暖和。

技術方案:

一種省心棉被,包括U型棉被,所述棉被下表面設置第一覆蓋物和第二覆蓋物,所述第一覆蓋物位於所述棉被兩側,所述第二覆蓋物位於所述棉被底端,且呈U型,所述第一覆蓋物底部與所述第二覆蓋物頂部重疊。

所述第一覆蓋物頂部內側呈弧狀,所述第一覆蓋物與第二覆蓋物重疊處內側呈弧狀,所述第一覆蓋物與第二覆蓋物外側與所述棉被邊緣相連接。

所述第一覆蓋物中部寬15-20cm,頂部寬度從下往上逐漸變寬,所述第一覆蓋物與所述第二覆蓋物重疊處寬度逐漸變窄,所述第二覆蓋物中部與底部寬15-20cm,所述第一覆蓋物與所述第二覆蓋物厚為所述棉被厚的三分之一。

全國技術轉移公眾服務平臺—本週技術轉移

本文系全國技術轉移公共服務平臺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