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容”奇招,去日本的留學生都瘦了!

在世界範圍內,亞洲人的”瘦“是出了名的。而日本,作為亞洲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肥胖指數一直穩居全球最低的梯隊。

在2020年世界肥胖指數中佔據倒數第六,僅次於越南、孟加拉國、柬埔寨、印度和尼泊爾,可以說是非常瘦了。

那麼,是哪些因素促成了日本”全民皆瘦“的社會現象呢?我們可以從很多方面找到答案


“整容”奇招,去日本的留學生都瘦了!

2020世界肥胖國家排名

首先,當然是飲食了。

日本大學生典型的三餐飲食是怎樣,先來看看一位曾在東京大學就讀的學長是怎麼說的吧:

大家都瘦,可能是因為都沒啥錢。

我在東大讀書的時候,早晨開完組會中午大家經常會買便當回來在研究室的大桌子上一塊吃飯。

中國人基本是主食+副食+飲料,營養均衡,熱量滿滿。一頓午飯1000日元 (約RMB65元) 感覺挺正常吧。

“整容”奇招,去日本的留學生都瘦了!

對面的ほっともっと牛排便當

“整容”奇招,去日本的留學生都瘦了!

FamilyMart的醃黃瓜

“整容”奇招,去日本的留學生都瘦了!

Meijiおいしい牛乳

而日本人就簡單多了,好一點就是一個便當,隨意一點的就是一個小小的杯面就搞定了。而且即便是便當,也是最便宜的のり弁(海苔便當) 居多。偶爾改善生活,可能會多加一個蔬菜汁。平均每頓飯都控制在300-400日元 (約RMB20元) 吧。

甚至東京大學的教授,60多歲白髮蒼蒼的老人,中午也就在東大正門對面買個500日元 (約RMB30元) 的麻婆豆腐便當。幾個中國人同學看見老先生跟一堆學生站一塊排隊,個個都驚呆了。

“整容”奇招,去日本的留學生都瘦了!

日清杯麵


“整容”奇招,去日本的留學生都瘦了!

っと海苔便當

到了每個月下旬的時候,日本人沒錢了,就會出現虎背熊腰的日本男生,連續一週每天中午吃一個小杯面的場景。

再說說外食,中國人基本上是看心情,便當吃膩了想去外食就直接去了,畢竟吃便當和外食好像價錢上也沒啥差別 (笑) 。筆者就曾經在肝畢業論文的那一個月,每天外食吃一份うな弁 (鰻魚飯)犒勞自己,以至於跟店老闆都混熟了,每天看見筆者進門就一臉壞笑。

日本人也是“看心情",遇到了研究有重大進展,paper終於修改完可以投稿了,畢業論文答辯完了等等特別喜慶的時刻,才會選擇外食。

有一次筆者跟東大正門對面的某“知名"中華料理店老闆娘聊天,老闆娘也感嘆現在都是中國留學生比日本學生有錢得多。日本人幾乎填飽肚子就滿意了,只有中國人會買生煎包這種非主流小吃。

日本人的儲蓄觀念比起中國人要淡薄很多。因而即使是中產階級也並不會手裡存下太多錢。年輕人也不太會從父母手中拿太多生活費,所以大學生打工會很常見。

除了上面提到的經濟原因,飲食結構也至關重要。在日本人的食譜中,綠茶、泡菜、納豆都很常見。這些食品不含什麼脂肪,不會使人發胖,綠茶甚至有保持體形的效果。

“整容”奇招,去日本的留學生都瘦了!

另外,作為海島國家,日本人攝入海產品的機會比起其他國家豐富許多,海鮮食材對於保持體形也很有幫助。

“整容”奇招,去日本的留學生都瘦了!

在日本,平價的連鎖餐廳吉野家、食其家、松屋提供的典型套餐都會有平衡營養的搭配,一般包含一份米飯、一份味增湯、蔬菜和肉。比起歐美國家的快餐店要健康很多。

就算是居酒屋的烤串也並不是用油膩的辦法制作,也都搭配了蔬菜,日式套餐的一個特點是精緻,飯菜的分量都相對較小,吃起來完全不會有變胖的心理負擔。

日本的便利店文化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無處不在的便利店幾乎陳列了生活中所能用到的各種產品,其中就包括各種方便食品。

光是飯糰和各種蔬菜就有十幾種,甚至還有魚肉雞肉,雖然和高級餐廳無法相比,但品質並不差,也都既營養又健康,也完全不會讓人發胖。同樣地,日本的自動販賣機也是隨處可見,自動販賣機販售的飲料有黑咖啡、綠茶、低糖飲料、乳酸菌和水等等,都是相對健康的飲品。

“整容”奇招,去日本的留學生都瘦了!

除了飲食,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交通。在地廣人稀,人口密度低的西方國家,駕車出行是更為普遍的交通方式。

而在人口集聚的亞洲國家例如中國和日本,相對窄而擁擠的道路使得乘車出行並不那麼方便,比起駕車,人們更多地採用公交車、地鐵等公共交通,或者騎自行車,甚至是步行。對許多人來說,每天通勤出行、上班上學的路程也是一種鍛鍊。

“整容”奇招,去日本的留學生都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