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0年前的“東方紅一號”到現在,中國航天西安動力一直都很拼!


從50年前的“東方紅一號”到現在,中國航天西安動力一直都很拼!

今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又恰逢長征一號火箭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50週年。50年前,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茫茫大漠,見證了世界航天史上的一幕傳奇:在液體火箭發動機爆發出來的巨大轟鳴聲中,中國第一箭——“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推舉中國第一星——“東方紅一號”衛星飛向蒼穹。50年過去了,當年為“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作出過貢獻的火箭發動機團隊,已實現華麗轉身,成長為我國唯一研製液體火箭發動機和空間推進系統的航天液體動力“國家隊”——位於西安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50年來,六院的研製能力、研製水平在不斷提高,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矢志不渝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提供可靠的支撐。

中國第一星背後的西安動力

在工業基礎落後、“手扶犁耙”搞建設的情況下,要研製中國第一枚運載火箭“長征一號”,尤其艱難。特別是火箭一二級液體火箭發動機的自主研製,更是經歷了多重挫折和難關。

發動機研製團隊攻堅克難,突破了高頻不穩定燃燒這一世界性難題,攻克了液體火箭發動機高空點火難關,成功研製了專為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量身定做的“長征一號”火箭發動機。團隊還通過材料選型與一系列技術分析、試驗分解,提升了一二級發動機的性能,為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發射,提供了一流的火箭動力。

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成功發射,既標誌著航天液體動力助推中華民族探索浩瀚宇宙邁出了嶄新步伐,也為後續液體動力的創新發展積累了經驗、增添了信心。

推舉中國星箭飛得更高更遠

液體火箭發動機的推力有多大,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寬廣。這句話是被一系列太空探索實踐所證明的發展規律。

當年,就在北京的研製團隊緊鑼密鼓地為研製“長征一號”火箭發動機而創新拼搏時,另一支隊伍正從北京、上海、瀋陽等多個城市向遠距北京1350公里的陝西寶雞鳳縣的秦嶺深山中匯聚。他們在深山裡安營紮寨,為研製更大推力、更高性能的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目標而奮鬥。

從1965年開始,航天液體動力人開始了長達28年的三線奮鬥。在國防建設和航天型號需求的牽引下,完成了一系列火箭發動機研製工作,特別是用於“長征二號”“長征三號”“長征四號”等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主發動機的研製定型,使中國火箭運載能力進入到世界五強,具有里程碑意義。

迄今為止,六院研製交付的常規液體火箭發動機完成了330次發射任務,將數百顆國內外衛星及航天器送入了太空,為我國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導航、高分專項等我國一系列重大航天任務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堅實的動力保障,做出了突出貢獻。

氫氧發動機不斷創新迭代,穩定性可靠性先進性不斷提高,助力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實現了百次飛行。以490N為代表的空間推進系統持續助力載人航天、月球探測、深空探測的發展;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突破了在軌推進劑補加技術,為後續的空間站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以組合發動機等為代表的新型動力關鍵技術不斷突破,重型運載火箭三型液體火箭發動機為代表的核心技術攻關穩步開展。高壓補燃液氧煤油發動機代表了當今世界的領先水平……

與此同時,六院航天服務業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從強到優的創新探索和迭變升級。

航天三大精神成為打造一流動力的精神源泉

歲月流轉,精神不滅。以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為主要內容的航天“三大精神”,在液體動力發展歷程中,不斷在傳承中閃光,並賦予新時代新的內涵,滋養了幾代人的精神世界,也為六院“打造一流動力,建設航天強國”增添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在傳承航天“三大精神”中,六院湧現了一批又一批航天英模和先進典型。他們中,有把一生都奉獻給了液體火箭發動機渦輪泵研製的楊敏達,有在抗洪搶險中英勇獻身的宋承河、李寶良、李秉鈞,更有黨的十八大以來湧現出來的先進楷模。

在他們的身上,高度凝練了航天液體動力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拼搏進取的奮鬥品質,成為液體動力支撐航天強國建設的精神源泉。(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關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