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姓名的历史演变

我国的姓名,基本上是单姓双名的三位数或单姓单名的二位数。用双姓双名的就比较少见了。中国人口现有11亿多,同姓同名的不断出现,在人事组织工作上,在治安户籍管理中都增加了一定的麻烦和难度。

中国人姓名的历史演变

在春秋战国时代,姓名的用法还比较乱,如商鞅、卫鞅、公孙鞅三者实同指一一人, 或以领地为姓,或以家世门第为姓,或以居住地区为姓均有之,但同姓同名的问题不大,因为贩夫走卒大都没有正规的姓名,只有士大夫阶层,乃至皇室宗亲,姓名才有重大的作用。

汉代的疆城很大,许多少数民族先后参加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他们的姓名无论用意译或音译译成汉字,本来可以大大地丰富中华民族的姓名,使之更为百花齐放。结果事情却并没有向这个方向发展。

尤其魏孝文帝,他在使游牧民族吸收汉族文化方面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他对诸兄弟民族的姓名也采用了行政命令予以彻底的汉族化。政令达不到的地方,人们也有自动予以简化、汉族化的。结果是贲、出连、吐难等姓用反切法改成了封、毕、山,丘林、乌丸等姓用末一字对音或单取末一字成了林、桓等等。

唐代的疆域、版图不亚于汉代,由于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经年累月疏通,人口和民族在较大范围内开始流动和婚配,但是那些新鲜的姓名也仅出现一两次,后来则仍旧被张、王、李、赵这些大姓的海洋所淹没了。

唐代曾有日本的朝层真人、西域的瞿云误、高丽的似先英问,百济的黑齿常之等人归化中国,这些姓却查不到后代,肯定是改了。至于北方和西北方的部族如步六弧、丘穆陵、纥豆陵、地骆拔等分别改姓为陆、穆、窦了。

在汉族人民中间,由于民间风尚重豪门世家,出现了所谓博陵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等等所谓“郡望”。家丁豪奴乃至佃户也往往依附于主人而改用主人的姓氏。


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本来汉族常用的双姓也有逐渐简化或改变为单姓的情况,如诸葛、欧阳,有的后来就改姓诸或姓欧了。欧姓再进一步简化,就是现在的区姓。古代有的姓氏达四个字之多。如爱新觉罗,可是现在往往不用姓而专用名,例薄义、溥侗、薄心畲等等,给人以姓溥的错觉,又走进了把姓名简单化的怪圈。

为今之计,要改姓是困难的,是否可以在名上面想办法,用双名或三个字的名,让姓名变成五位数或四位数,例如诸葛XXX、或王XXX;同时名字不要再集中在那些民族形式的福禄祥瑞、欧化式的保罗曼所等字面上,这样同姓同名的情况必然会得到缓解。近年来各地出现了诸如“王者荣耀”“郑合惠子”等,对于此类现象大家争议不休,还需要讨论。

中国人姓名的历史演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