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驢車回鄉的開國少將:與車伕聊天,才發現車伕是他親爹

歷史上不乏背井離鄉投身軍旅的實例,尤其是在舊中國時期,無數仁人志士獻身於解放中華民族的偉大革命之中。

因此而遠離親人朋友的人數不勝數。在那段革命的歲月中,流離失所,親人失散成了常態,但仍然有著許許多多的勇士站在了歷史的洪流處,用他們的時間和生命為祖國開創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成為了國家英雄,成為了開國功臣。

年少參軍

在那個時代裡,當兵成為了很多青壯年的選擇,也是那個時候國家最為需要的,其中不乏一些年紀僅十多歲的孩子,而王扶之就是這無數孩子軍中的一員。

1923年9月24日,王扶之出生在陝西省子洲縣三眼泉樓砭傅家新莊一家貧困的農民家中,由於家境窮苦,幼年時便失去了母親,為了家中生計,父親不得不放棄了家中的耕作前往遠離家鄉的外地打工,而此時尚且年幼的王扶之也不得不成為地主家的放牛娃。

乘驢車回鄉的開國少將:與車伕聊天,才發現車伕是他親爹

王扶之十二歲那年,家中日益窘困,王扶之只能從上了三個月的私塾中輟學,重新開始幫助家裡種地以解決吃飯的問題。那時的社會動盪不安,戰爭更是頻繁,不少反動軍隊經常是欺壓百姓,導致民不聊生,王扶之尚且年幼,看到父老鄉親遭受壓迫沒有一丁點辦法。

第一次見到紅軍的王扶之,才感覺到世上也有好的軍隊肯為百姓著想,在聽聞紅軍正在做的事業和他們的英勇事蹟時,不僅有了想加入他們的衝動。在一次碰到紅軍時,王扶之以謊報年齡成功被收編入伍,以12歲的年紀成為了軍營中最年輕的紅軍,至此以後,一位將來立下汗馬功勞的將軍開始了他背井離鄉的軍旅生涯。

乘驢車回鄉的開國少將:與車伕聊天,才發現車伕是他親爹

戎馬一生

1936年,13歲的王扶之加入了我黨,在參加的第一次戰爭中便表現出了他的那種英勇不怕犧牲的精神,此後更是參戰無數。

在土地革命時期,從一開始的紅二十六軍七十八師少共營戰士到後來的副連長,參加了許多的戰役,擊敗了多個反動軍,與其他部隊一起開闢了多個抗日根據地。

乘驢車回鄉的開國少將:與車伕聊天,才發現車伕是他親爹

解放戰爭時期,從東北民主聯軍營長一直到後來的團長,所在部隊先後轉戰了東北、華北、華中南三大戰略區,大大小小的戰役不知經歷了多少,征程達萬餘里,走過了祖國南北各地,先後在戰役中榮立大功三次,多次受到上級和部隊嘉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於1950年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多個重要戰役,從團長一路經歷生死走到了師長,1968年以後先後擔任了作戰部部長、軍區司令員,在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等多個榮譽獎章,隨後在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於1998年正式結束了自己當兵參戰的一生

乘驢車回鄉的開國少將:與車伕聊天,才發現車伕是他親爹

榮歸故里

在抗美援朝時期,王扶之曾多次遇險,但好在每次都是死裡逃生,在一次被敵軍圍困,在地裡被埋了近38小時,那一次,是王扶之離死神最近的一次。

自抗美援朝結束回國後,不禁想起了多年之前的家鄉和父親,於是便在一次閒暇時,買了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帶著警衛員踏上了迴歸故里的路,那時的他已經有29多年不曾回來過了。

臨近家鄉時,因所帶物品實在太多,不方便攜帶,便找了個趕驢的老漢幫忙,在看到眼前一幕幕熟悉的環境重新出現在眼前時,不禁連連感嘆,說了很多想念家鄉,多年未歸,這裡還是從前的那般模樣。

乘驢車回鄉的開國少將:與車伕聊天,才發現車伕是他親爹

趕驢的車伕也是從來沒有見過王扶之這樣的軍官,也是十分的激動,便與王扶之熱情的攀談了起來,在聊天中,老漢說了自己的情況,提及了家裡家外,更提起來自己的那個自幼出門參軍,至今未歸的兒子,不由珊珊落淚。

王扶之在聽到車伕這般言語時,不禁大為震動,連忙詢問起其中的詳細,最後發現,眼前這位車伕正是自己多年未見的老父親,父子兩多年未見,如今以這種方式見面,讓其二人大為感動,加快了歸家的步伐。

乘驢車回鄉的開國少將:與車伕聊天,才發現車伕是他親爹

小結

新中國的成立離不開那些願意為之奮鬥的勇士,是他們的不怕犧牲和敢於奉獻的精神,才有瞭如今我們這美好的生活。

為了未來,為了自己的夢想,12歲的王扶之背井離鄉,那時的他懷揣著最初的夢想,加入紅軍,消滅那些壞人,便毅然決然地踏入了前方危機四伏的戰場,在無數子彈和戰機的轟鳴中英勇前行,受過無數的傷,中過無數的子彈,用自己的果斷和不怕犧牲走出了一條生路,在這條路上,灑滿了鮮血,有著無數的戰友的遺體,他們是烈士,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我們的12歲是和平的,是富饒的,不必為了糧食而放棄學業,也不必冒著生命危險去經歷槍林彈雨,我們應當感恩,緬懷犧牲的英烈,我們更應努力,讓他們的犧牲更有意義。

乘驢車回鄉的開國少將:與車伕聊天,才發現車伕是他親爹

那一枚枚別在胸前的獎章,不僅僅是榮譽,更是王扶之一生中的種種經歷,它們是無價的,是任何錢財換不來的,那一枚枚閃耀在胸前的榮譽是用鮮血和傷痛凝結而成的,值得永遠去守護,值得所有人去尊敬。

王扶之與父親多年未見,父親知道兒子從事的將是何等偉大而有意義的事業,一直留在故里,守候著對兒子的思念。兒子見面時,談及兒子的事業,臉上流露的是無比的自豪,為兒子的選擇感到驕傲,但眼眸深處的還是對兒子的思念與擔憂,這是他身為一個父親對孩子最純粹多的愛了。

少小離家後帶著榮譽回到了家中,但回不來的卻佔了大多數,無數家庭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和親人,這實在值得讓我們始終銘記戰爭只會帶來無盡的傷痛,始終應該銘記那些犧牲的先輩英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