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了卻沒有看到回報,那麼努力是否還有意義?

逛知乎的時候,看到了這個問題,感觸很深。

努力了卻沒有看到回報,那麼努力是否還有意義?

說一個扎心的真相,我們所做的努力,往往是很難改變結局的,否則,成功學就不會有市場。

剛好,我對這個問題有一定的認識,還算有點發言權。

這篇文章,可能會觸動你內心最敏感脆弱的部分,但還是希望你能耐心看下去,因為它會改變你對某些問題的看法,從而成為更好的人。

努力了卻沒有看到回報,那麼努力是否還有意義?

01

有些人的「盡力」,其實毫無價值。

你看他們好像很努力,實際上,只是用這個動作來緩解內心的焦慮。

這樣的案例太多了。


每次上課都瘋狂做筆記,劃重點,課後卻從來沒去翻過。

每天最早來到公司,晚上還要加班到十一二點,卻做著一些沒有價值的瑣事。

快期末考試了,大家都在複習,你帶著本書去自習室,全程沒有翻開過,只是在那玩手機。

這種類型的盡力,看起來很勤奮,其實根本不會有任何結果。

他們只是給自己找點事做,營造一種「努力的既視感」,否則,內心就會很慌張、很焦慮。

出發點錯了,當然看不到想要的結果。

努力了卻沒有看到回報,那麼努力是否還有意義?

02

除了前面所說的虛假努力,多數人還是結果導向的,他們有明確的目標,也足夠努力。

即便如此,也很難達到理想的結果,因為成功的概率實在太低了。

你就想想,有多少人考研沒上心儀的學校,有多少人考公務員、事業單位成了炮灰,又有多少人開啟副業賺錢,最後又無影無蹤的。

從這點來看,努力付出了,卻沒有看到理想的結果,那這樣的盡力確實沒有意義。

但問題的關鍵也在這裡,有很多事情,並不是「一考定終身」。不能因為一次失敗,就給自己判死刑,覺得永遠都做不好。

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思維模式,我花了幾年的時間才轉變過來。

努力了卻沒有看到回報,那麼努力是否還有意義?

03

在大多數人看來,盡力了卻沒有改變結局,就說明你能力不行或者智商不足,不適合做這件事。

這種思維模式,叫做固定型思維。

比如:


一次考研失敗,會覺得自己很差勁;

被喜歡的人拒絕了,覺得沒人會喜歡自己;

畢業幾年,同學們的工資比自己高很多,我真是個loser。

他們會把暫時的成敗,當成衡量自己能力的標籤,只要做的不好,那就是loser。

長此以往,就會對自己失去信心,於是變得害怕失敗,不敢嘗試,拒絕挑戰。

別說你不會變成這樣,有很多人,根本意識不到自己存在固定型思維。

當然,也有少部分人,把失敗當成一個反饋,只是說明現在的能力或方法對改變現狀沒有幫助而已。

但他們知道,這只是暫時的,如果個人能力得到提升或改進方法,最終還是會得到理想的結果。

這就是成長型思維。

努力了卻沒有看到回報,那麼努力是否還有意義?

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的差別,在寫作上面體現的特別明顯。

很多人寫了一兩個月,別說賺錢,連看的人沒有幾個,零星的幾條評論還被人diss。

自信心受到極大的打擊,覺得自己不適合吃寫作這碗飯,漸漸放棄了。

同樣有這麼一少部分人,剛開始寫的文章沒人看,也不知所云,但他們相信,隨著知識量和寫作能力的提升,一定會有人喜歡自己的文章。

所以,他們堅持閱讀、寫作。哪怕沒人看,沒一分錢收入,也堅持更新。隨著影響力增加,他們賺的錢也越來越多。

坦白告訴大家,我身邊很多靠寫作吃飯的人,就是這麼過來的。

你看,兩種不同的思維,最終形成兩種不同的結果。

所以,盡力了卻沒有改變結果,只能說明你現在的段位不夠,靜下心來提升自己,總能改變現狀。

這就是盡力的意義。

努力了卻沒有看到回報,那麼努力是否還有意義?

04

OK,現在你知道,成長型思維多重要了吧。

一個人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必然經歷了大量的失敗,不斷的反思。

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如果一個人因為一兩次的失敗而打退堂鼓,那麼他是沒資格成為強者的。

這就引出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大部分的能力問題,其實是數量問題。

我們總以為自己遲遲做不出成績,是因為能力不行。但如果沒有足夠多的練習,你的能力就很難提升上去,除非你天賦異稟。

努力了卻沒有看到回報,那麼努力是否還有意義?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希望找到一條捷徑,幻想在不增加數量的前提下,快速的做出成績。

於是,各種速成的方法層出不窮。比如“一週學會寫作,實現月入過萬”,“XX減肥茶,一個月減掉20斤”。

拿寫作來說,如果真能在一週之內學會,那麼東野圭吾、村上春樹就不用混了。

這些人,哪個不是有足夠的數量做支撐的。

這些道理,如果直白的告訴你,誰都知道。但真正能理解內化、堅定執行的人,非常少。

相信我,如果你還是青銅段位,不如把積累數量當成你的目標,你會獲得突破的。

努力了卻沒有看到回報,那麼努力是否還有意義?

有人會說,如果只是積累數量,不找方法,會不會是機械般的執行,難以獲得提升?

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會反思、會總結。

當你有了足夠的數量,有了一些成功案例,就會總結出一些規律,接著複製下去。

人就是這樣一步步突破自我的。

05

多數人的努力,都帶著一種「悲壯」色彩,如果付出了努力卻沒有改變現狀,那麼他以後都不想再嘗試了。

真正能屢敗屢戰的人,非常少。

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短期內很難看到效果。

但是三年後回過頭來看,正是因為有了數量作為積累,才會塑造出更優秀的你。

對了,最後介紹一下我自己。

我是小鳴,

曾是一個迷茫頹廢的後浪,期間走過很多彎路,後來才開始努力奮進,不到兩年時間,我成了一名自由職業者。

我還有個公眾號,叫「小鳴日記」,只分享對你有用的成長乾貨,每篇文章都是我用心敲出來的,每個讀者的留言我都會耐心回覆。

當然,還有一些成長福利送給你,比如:

收藏了9w+次的精品書單;

普通人可以做的靠譜副業推薦;

職場技能禮包(ps+ppt+excel+pr);

如何走出迷茫,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