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老記見證》資深記者 聶志義 攝影報道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陳麗萍,女,1964年生,山西省平遙縣人,現為山西省雕塑家協會會員自幼受姥姥張秀英、母親雷月英影響,酷愛捏製各種麵人,每到逢年過節,跟隨姥姥和母親為鄰里捏製形式講究各異的麵人、面魚、面豬等,以供祈福、祭祀用。近幾年來,拜訪南北各派同行藝人,集眾家之長,將麵塑技藝發揚光大,研製出了新的配方,改善了麵塑保存期短,易褪色,易開裂的缺點,提升了麵塑的收藏價值。由原來的食用觀賞性麵塑,演化成現在具有收藏價值的觀賞性麵塑。

在陳麗萍很小的時候就在姥姥和媽媽的影響下喜歡上了那些用麵食捏出好玩、有趣的麵塑,比如:棗花、月糕、面魚、面羊等蘊含祝福意義的祭祀的貢品,每每看到這些傳統麵食樣式總會讓在一邊的小麗萍在拍手叫好的同時也有了躍躍欲試的衝動,於是媽媽便手把手的教她把小小的麵糰,揉揉、搓搓、捏捏便成了各種好看的面花、面魚等麵塑。

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在平遙當地的家家戶戶都會比著賽的做各種的花樣,就連大家相互串門的時候女人們也都會邊捏麵人邊嘮家常,媽媽也經常這樣帶著小陳麗萍幫助鄰家別捨去捏製麵食,每當這個時候小麗萍就會利用機會把更多沒有見過或者不會的花樣都記下來回去纏著姥姥和媽媽教她製作,不達目的決不收兵。

偶爾也會在街市上看到專門的捏麵人師傅,他們把經過藝術加工和創作捏的各種傳說和歷史故事中的人物、動物擺到街市上,沿街叫賣,那些造型各異、生動精彩的麵人讓小麗萍充滿了好奇與崇拜,也正是在這種的平遙古城老傳統的文化環境中的造就、奠定了陳麗萍對於麵塑深愛的情愫。

20世紀80年代,高中畢業的陳麗萍,在參加工作後就正式開始了研究麵塑這門中國傳統文化老手藝。經過一個漫長而又艱難的學習研究過程,她將麵塑的食用性和麵塑的觀賞性合二為一,又將麵塑的觀賞性發展成普及可口味美的家庭美食,並且經過她的整理和實踐發現,麵塑不僅僅是研究歷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學不可忽視的實物資料,還是作為禮儀、祭祀、喜慶裝飾的信物標誌,更是一種極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1992年她帶著自己的作品首次參加了山西省介休市舉辦的民間藝術手工藝比賽,從而讓山西知道了陳麗萍和她的麵塑,讓中國知道了她的貢獻,也讓世界知道了她所呈現出來的中國文化。

2011年,陳麗萍在參加山東膠東民俗文化藝術節的時候,有幸認識了于波老師,並在于波老師的熱情指導下,教她學會了如何去運用麵塑人物的骨架學,回家後經過陳麗萍又不斷的研究、學習、感悟的實驗之後一個個富有生命的作品誕生了,在隨後的一次次的參賽、展覽中陳麗萍也在這種民族文化的藝術土壤中不斷汲取、學習並茁壯成長著。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2010年,陳麗萍女士的《五虎上將》被評為平遙縣紀念國際攝影大展十週年優秀作品。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2012年《福壽雙全》被入選為第三屆雕塑作品;同年成立了陳氏麵塑工作室。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作品不斷的湧現,成就不斷的增加,陳麗萍女士對於麵塑的熱愛之情不減,2013年作品《渡海觀音》、《夜讀春秋》、《福壽雙全》被評為平遙傳統手工技藝精品獎。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2014年作品《八仙醉酒》入選山西省第十六屆美術作品併入編山西省第十六屆美術作品集。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2015年被山西省晉中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級非物質文化代表性項目”。

2017年入選山西省首屆“訴說三晉雕塑展”,作品同時被入編“訴說三晉雕塑”作品集,同年獲得晉中市頒發的“非遺突出貢獻獎”被授予晉中市代表傳承人,作品《百年好合》、《童戲》被平遙縣博物館收藏。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2018年獲得古城工匠的稱號。

2018年成立了平遙縣豐福祥麵塑傳習所。

2019年榮獲中國飯店協會知識品牌獎。

2020年被授予“平遙古城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最終陳麗萍也被同行戲稱為平遙的“麵人西施”,但是很多人並非知道她的另外的一個獨家絕活和這個絕活的傳奇故事。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歷史傳說:

傳言,原來孔子是他爹在古稀之年吃了老和尚的這個才生出了他。

麒麟餅是古城平遙的一種傳統美食。論其淵源不僅歷史悠久,且有一段傳奇的故事。相傳在春秋時期,山東曲阜昌平鄉闕里街有一孔姓人家,男主人名叫孔紇(音he,平聲),即叔梁紇(傳說,是孔子的親爹)。

孔紇六十六歲時,身邊已有前妻生養的聰明美麗的九個女兒和第二房妻子生養的一個跛足且智行愚笨的兒子,名叫孔孟皮。孔紇認為女兒都要出嫁,孟皮無法繼承家業,興家更是無望,所以十分憂慮。周靈王二十一年(前551年)年初,孔紇攜年輕的小妾顏徵在去往尼山上祈禱,希望上天再賜給他一個兒子。

尼山上有座不大的寺廟,廟裡有一位崇文尚武且粗通醫學的老和尚。老和尚積數十年經驗,可烤制一種強身健體的功能性食品。這種食品的主要原材料是冬小麥麵粉,再加入黃芪、茯苓兩味中草藥,和麵包餡,捏成圓餅。那時候,老和尚經常食用這種特製的小餅子,身體總是健壯有力。老和尚樂善好施,常以此餅贈人。

後來,老和尚想,製作這種餅子的要緊處全在於加了“黃芪”“茯苓”兩味草藥,如果從兩味草藥名字中各取一字,就可叫做“芪苓餅”。又覺得,叫做“芪苓餅”太白,不含蓄,何不取“芪苓”二字的近音,叫做“麒麟餅”?既含蓄、吉祥,還隱喻著“強身健體”的功效。再後來,上山祈禱求子的人們越來越多,都獲得了老和尚饋贈的“麒麟餅”,且大多能實現初願。“麒麟餅”的功效和名字便瘋傳開來。

所以,孔紇攜妾顏徵在去往尼山上祈禱,自然也得到了老和尚饋贈的若干“麒麟餅”。回家後便陸續食用了。不久,顏氏竟然真的就懷孕了。傳說這個吃餅生出來的孩子就是排行老二的孔子又名:孔老二。

從此,“麒麟餅”的神奇功效和名聲更是越傳越遠了。後來,外出謀生的一位孔姓平遙人在山東曲阜聽到了這個傳說,便想方設法把“麒麟餅”的製作技藝學到手,引回平遙,在平遙古城開創了製售“麒麟餅”的生意,很快便紅火起來,引得其他爐食鋪紛紛求藝效仿。最具盛名的是明清時期左家堡左家在城內西大街開的“福慶齋記”老字號爐食鋪。

陳麗萍的丈夫柴桂平的姥爺左振昌民國時期曾是當時有名的大廚,就任在榆次市中國人民銀行飯店,後創辦了“福慶齋記”老字號爐食鋪,當時很長一段時期,“福慶齋記”爐食鋪的“麒麟餅”成為官禮及眾多家票號饋贈外地貴客走親訪友的首選上等禮品,麒麟餅不同於平常百姓家的餅,口味獨特、鬆軟香甜、老少皆宜。

改革開放以來,解放後歇業的“福慶齋記”爐食鋪最後傳人左振昌的外孫、平遙人陳麗萍將失傳多年的“麒麟餅”成功挖掘製作出來,並在繼承傳統配方的基礎上加以發揚光大,在麵粉發酵時就加入了多種健康養生等輔料,使新生的“麒麟餅”更加美味可口,怡人養生。國內外遊客紛紛稱讚叫好,遠銷全國各地。

在傳承與被傳承之間,陳麗萍女士對於中國傳統麵食文化,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為這個時代留下民族傳統文化這樣一種平遙麵塑味道。

也自然留下了她挖掘、保護、傳承先輩留給我們文化遺產的責任、使命和精神。

現在仍在平遙城裡繼續堅守著麵塑民族技藝和製作麒麟餅傳承的除了陳麗萍的七十多歲的老母親外就剩下陳麗萍一個人了,她的後人們也都沒有人願意再繼續做這個被視為“老古董”的費力不掙錢的老手藝了。

相關鏈接:

我國古代很多地方在民間流傳著逢年過節慶喜時用麵粉做 “棗花”、“月糕”、“面魚”、“面羊”的風俗 , 這些麵食一般是作為蘊含祝福意義的食品或者祭祀的供品。這些用面做的“果實花樣”既好吃,又好看,還蘊含著求吉納福的祝願,深受人們喜愛。慢慢的也就出現專門的捏麵人的師傅,捏成各種人物、動物擺到街市上,沿街叫賣,那些彩色的麵人兒逐漸就成了專供欣賞的民間工藝。

平遙自古地少人多,土地貧瘠,從工從商者較多, 2700年的歷史,明清時期的晉商輝煌,多種因素,促成了麵塑藝術的產生與發展。

麵塑按其使用功能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專用於觀賞收藏的麵塑,另一類是可以食用的麵塑。食用的麵塑,既是食品,也是貢品,用麵粉經發酵製成。用於收藏的麵塑通常用精麵粉、鹽、石色顏料、防腐劑及蜂蜜、甘油等製成,這樣不容易腐裂。然後經過揉勻、調色,製成各種彩色的面。面有粘性 , 在捏面之前 要用黃蠟潤手。有時還要採用羊毛、羽毛、絲線、棉花等材料,來製作人物的鬍鬚、頭髮、冠頂之類,增加麵人的生動性。所使用的工具極其簡單,主要是撥子、梳 子、篦子和剪刀。撥子有竹質的、角質的、也有樹脂的。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食用的麵塑形象是一些吉祥圖案,含有豐富的寓意,觀賞收藏性麵塑形象多樣,在山西這塊豐厚的土壤中取之不盡的三晉文化題材,五虎上將、琴棋書畫、釣魚老翁、福祿壽三星、福壽娃、歡欣鼓舞、八仙醉酒、年年有餘、寶蓮燈、鍾馗、恩愛夫妻、孝心常在、夜讀春秋等都是經典作品。

由於麵糰的可塑性強,在捏塑過程中很容易把握麵塑的造型,麵塑藝人通過揉、搓、擠、壓、團、挑、按、撥等造型技巧,先把麵人的頭部或身體做出來,再加手,配以相關的道具,栩栩如生的人物就成形了。

麵塑是研究歷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學不可忽視的實物資料,是作為禮儀、祭祀、喜慶裝飾的信物標誌,是一種由風俗習慣久而積累的極代表性的地方文化。

麵塑具有較強的民俗價值。 各地風俗習慣不同,也使得麵塑的品種豐富。民俗活動的需要直接促進了麵塑的發展,麵塑也被賦予不同的吉祥含義。比如春節的時候,做成“蓮花”和“魚形”的麵塑, 表示“連年有餘”;婚禮上送龍鳳、鴛鴦、石榴形狀的“喜餑餑”,祝願新人生活美滿、多子多福。孩子滿月,外婆家送給孩子十二生肖的面圈,或者“麒麟送 子”,祈求“圓滿”,這些造型不同的花糕與民俗相互呼應,形成一道亮麗的民俗文化景觀。

麵塑造型完整飽滿,略帶誇張,手法簡練,注重神氣,淳樸敦厚,色彩豔麗,讓人覺得親切自然。麵塑之美,美在其自然的材料、自然的工藝、質樸的心境。它塑造的形象是符合民俗文化心理的,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

麵塑手工以其形象傳達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人們可以通過麵塑的孫悟空、穆桂英、水滸英雄等形象給孩子們講述相關的歷史故事,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啟迪孩子的智慧,同時也得到藝術的教育和藝術的創造薰陶。

麵塑屬於傳統工藝,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物,其價值有獨特的地方文化。隨著平遙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的發展,麵塑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今後進行探索、研究民間傳統文化傳承保護、創新發展具有極大的收藏價值,更能顯示其魅力。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威名遐邇的平遙古城,

在夜幕降臨前顯得更加滄桑淒涼。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紅紅的燈籠也無法掩飾

這2019年的年根歲尾的落寞。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在古城的一家商鋪內,

本期人物“麵人西施”陳麗萍

正在和八零後女晉商商量

如何將非物質文化推廣出去

進行商品化產業化發展。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晉商的後起之秀也有著她的天真無邪,

看著自己在“老師”得言傳身教

學到的成果喜笑顏開。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大雪之後很少有車會冒著危險外出,

只有《老記見證》依然在執著的

踐行著我們的“見證之路”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老記見證》成了這裡唯一客人。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這裡就是山西千萬老村子的代表之一,

在這裡村幹部和發達不忘鄉親的郭老闆的努力下

這裡全村也成為了當地有名的一個景區—橫坡村。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這位忙著為《老記見證》記者

找尋道具的老人家

就是平遙古城漆器傳承人

郭老闆的老母親。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老人家操著濃濃的山西鄉音,

不厭其煩的給大家

講述這個物件的作用。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老記見證》小記者

聽了老人家介紹,

再盯著這些承載著

濃濃歷史年輪的“文物”

心潮澎湃、五味雜陳。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換上了工作服的“麵人西施”

此時還真有些農家大嫂的味道。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這可是真正的原始

純天然的加工工藝。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久違難得一見,

的時代記憶畫面。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入戲的小記者也體驗著

同齡人很難有的穿越歷史感受。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麥粒就是這樣壓成了粉狀。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對於現在的孩子們,

這就是一堂最好的歷史課。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這種鮮活的歷史再現,

就算是在博物館也難找到。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這組鏡頭結束了,

來和老人家真正的

勞動人民合個影吧。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雪下大了,天也冷了。

謝絕老人家挽留臨走時,

回眸又看到了老人家

那依依不捨的目光,

我們的眼淚也流了下來。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麒麟餅的做法極其隱秘,

以至於這師徒倆躲在

一個昏暗的角落裡開始了——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這餅不好吃才怪了,

全都是土雞蛋和麵呀。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土雞蛋加上原始的“石磨面”

就是這麒麟餅的特色之一。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看來這和麵也是個力氣活呀,

還要跪著才能用上力氣。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為了保密我們就省略了

麒麟餅的餡的製作過程。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這土灶也有幾十年了呀。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看著、聞著,《老記見證》記者的

肚子就開始“咕咕”叫了起來。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芝麻一加就可以出鍋了。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這接下來就是石榴包的製作過程。

土灶燒木柴也是保證

饃饃風味不同的元素之一。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備料到齊了。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貌似“麵人西施”的訣竅之一

就是雞蛋和麵,

哪次和麵都沒有少了雞蛋。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原來饃饃的包子皮不是趕出來

而是用手捏出來的呀。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這裡的餡內容也不少。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細節決定品質,

在這裡也不例外。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上鍋了。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開始做好出攤前的準備了。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原本一到冬季就人煙稀少的古城,

就算這麼奇特美味的美食

也是冷遇不堪窘境尷尬。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黑夜悽悽,連個人毛都看不到,

賣餅的師徒依然在寒風中

吆喝著他們的營生。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隔日輪到了“麵人西施”

最拿手的麵人展示了。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老記見證》記者也喜歡玩麵糰,

小時候也只能和泥玩玩,

看著這情景也想試試。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為了完成這個傳承的主題,

我們還特意把陳麗萍

年邁的老孃也請來了。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陳麗萍邊給麵食上色一邊解釋道:

這些顏色都是天然植物製成

的都是可以直接食用的。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沒想到一個麵人製作

還需要這幾十種工具呀。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這麼漂亮的麵人誰捨得吃呀?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來吧,“師徒”合影留念吧。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這是人家“麵人西施”祖傳

三百多年的“傳世大印”,

曾經有古玩商要幾百萬收藏都沒給。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在《老記見證》記者的建議下,

陳麗萍又開始了

“中華壽糕”的研發了。

“老記”見證平遙匠人系列——“麵人西施”陳麗萍與麒麟餅傳奇

這才是人家真正的師徒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