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河南之一:你不瞭解的少林寺

9月8日晚,第11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運動會開幕式在鄭州市奧體中心舉行。

我打開手機,屏幕已經被鄭州奧體中心的恢宏大氣刷屏了。

我的朋友圈裡,河南導遊居多,作為一個已經有著十幾年地接經驗的河南導遊,我和她們一樣,控制不住內心的自豪感。

認識河南之一:你不瞭解的少林寺

我們都深深地愛著這片被許多人誤解的土地。

今天,忍不住想給家鄉說一句,河南,加油!鄭州,崛起!

河南地大物博,歷史悠久。如果,你讀懂河南的歷史,我相信,你一定會和我們一樣愛上他。

今天,我想從河南最出名的少林寺講起,帶你走進河南,讓你瞭解河南,愛上河南。

認識河南之一:你不瞭解的少林寺

少林寺

看少林寺之前,我們必須得先了解一下嵩山。

從鄭州市往西南方向,上鄭少洛高速,大約30公里左右,綿延的嵩山山脈就漸漸出現在眼前。

古人曰“嵩山如臥”,每一次看到這連綿的嵩山山脈,我真的覺得他就像一個橫臥在中原大地上的老人。

他真的太古老了。當喜馬拉雅山脈還沉浸在汪洋大海的時候,嵩山山脈就已經橫臥在陸地之上了。

在地質學上,越是古老的山脈,內部結構越是穩定。幾乎不會發生地質災害。就跟人老了,懶得動一樣。不像一些年輕得火山,說爆發就爆發。

所以,中原地帶一直就是古人理想的居住場所。地質穩固,水草豐沛,糧食充足。自然災害少,瘟疫疾病更少。

認識河南之一:你不瞭解的少林寺

歷來帝王都知道,“得中原者得天下”。在古時候,中原是最適合立國安民的所在。

被嵩山環抱著的這個縣城,是我們今天的“登封市“,

古時候,這裡叫做“嵩陽縣“。

古人把山南水北,稱之為陽。嵩山的南面的地方,叫嵩陽,不是天經地義的嗎?

認識河南之一:你不瞭解的少林寺

改叫登封,是因為一個女人。

古今中外,最了不起的女人有兩位。

一位是美國總統布什的夫人。她的丈夫是總統,兒子也是總統。

另一位更厲害的,是女皇武則天。她嫁給皇帝,兒子也是皇帝,她自己,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就問你厲害不厲害?

認識河南之一:你不瞭解的少林寺

公元690年,67歲的武則天登基稱帝,在嵩山舉行封禪大典。

歷史上那麼多皇帝,封禪大典都是在東嶽泰山舉行,一直到今天,我們還在說泰山是五嶽獨尊,就是因為很多帝王在泰山進行了大量的封禪活動。

可是,這個特立獨行的女皇,偏偏就選擇了中嶽嵩山進行封禪大典

認識河南之一:你不瞭解的少林寺

歷史學家對這一事件給出了很多解釋。

讓人信服的有兩種說法。

封禪一種說法是,武則天年事已高,前往東嶽泰山,車馬勞頓,恐怕顛簸不起,而嵩山就近在眼前。

另一種說法是,武則天曾經以皇后的身份,跟隨高宗李治前往泰山進行過一次封禪大典。自己登基以後,斷沒有再去泰山封禪的道理。

武則天封禪大典成功完成以後,下詔給當時的“嵩陽縣“改名為”登封縣“。以紀念自己”登嵩山,封禪成功“這件事情。

不得不說,皇帝還是很厲害的啦,改個地名,真個就是千秋萬代的事啊。

事實上,武則天是跟嵩山特別有緣分的一位皇帝。她曾經讓自己的貼身太監在嵩山的峻極峰,投下過一則”除罪金簡“。

1982年被登封一個叫做屈西槐的農民撿到。現在藏在河南省博物院內。是河南省博物院的八大鎮館之寶之一。

認識河南之一:你不瞭解的少林寺

講完了嵩山和登封的故事,我們就必須得提到名揚天下的少林寺啦。

少林寺,是一個永遠都說不完的故事。

《牧羊曲》,李連杰,少林功夫,

金庸,《天龍八部》, 釋小龍,還有後來的王寶強,

他們,彷彿都是少林寺的符號。但沒有一個符號,能代表全部少林寺。

其實。瞭解少林寺的歷史,只需要兩個標籤就足以概括。

一:禪宗祖庭。二:武林聖地

認識河南之一:你不瞭解的少林寺

禪宗祖庭

指的是少林寺在佛教界的地位。

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分出了很多的支派。而和中國人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結合得最為緊密的,被老百姓最容易接受的,就是禪宗了。

一直到今天,我們所說的打坐,參禪,禪語,其實都是禪宗的內容。說白了,禪,其實是生活的智慧。

少林寺距今已經有1500歷史了。建寺的目的,是北魏孝文帝為了安置印度僧人拔陀。注意,少林寺從建寺之初,就是一座皇家寺院。

我們古老的嵩山,其實是分為太室山和少室山兩部分的,

因為這新建的寺院位於少室山的密林之中,所以命名為“少林寺“。

認識河南之一:你不瞭解的少林寺

少林寺雖然因印度僧人拔陀而建,但是並沒有在拔陀的手裡發揚光大。少林寺的發揚光大,得益於另外一位印度僧人,著名的菩提達摩。

菩提達摩是釋迦牟尼的大弟子摩可迦葉的第28代佛徒。他當年學的佛法後,航海來到了廣州。梁武帝蕭衍派使臣把他接往南京。

梁武帝蕭衍也是中國歷史上非常信仰佛教的一位皇帝了。

兩個人開始談論佛法。結果話不投機,一拍兩散。

認識河南之一:你不瞭解的少林寺

為什麼話不投機呢?原來,梁武帝蕭衍信仰的是小乘佛教。小乘佛教的教義講究的是自我解脫。而達摩信仰的是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的教義講究的是普渡眾生

看到這裡,大概很多人覺得大乘佛教更加高大上一些對不對?

但是我挺理解梁武帝蕭衍的,俗人常常都活在一個“小我“之中,自我都沒有解脫的了,還怎麼去普渡眾生呢?哈哈

話說菩提達摩告別了梁武帝蕭衍北去渡江。當他行至長江邊,發現江面上並沒有舟船可度。

於是,他摘下一片江邊的蘆葦,踩著這篇葦葉,度過了長江,最終,抵達了少林寺。

這就是佛經中記載的著名的達摩“一葦渡江“的故事。

認識河南之一:你不瞭解的少林寺

雖然,以我們今天科學的,唯物論的觀點來看,這個故事根本站不住腳對不對?

但是,宗教不是科學。宗教的迷人之處就在於,被人類賦予了很多美好的想象和傳說。

達摩來到少林寺以後,在少室山的一個山洞裡打坐了9年。

周總理有一句詩“面壁十年圖破壁“用的就是達摩面壁的這個典故。

這長達9年的面壁,其實是智者永恆的思考。

認識河南之一:你不瞭解的少林寺

我們已經不知道當年的達摩究竟在山洞中思考了些什麼?

但是我們知道,9年之後,達摩下山,在少林寺常駐院內開宗立派,首傳禪宗。

這個時候的禪宗,佛教的門檻降低了許多。

它不需要修行者有多麼高的文化素養,只要有心,日常生活中,挑水砍柴,吃飯睡覺,都可以參禪。

對於普通的老百姓來說,他們中很多人可能根本沒上過私塾,不認識字,看不懂佛經。

但是禪,卻實實在在地解決了他們內心的煩惱。

可見,群眾基礎有多麼重要。

普通老百姓,誰的日子不是千瘡百孔?誰的內心不是傷痕累累?

信佛,參禪,給痛苦的心靈打上一針安慰劑,獲得片刻的精神歡愉,挺好的。

認識河南之一:你不瞭解的少林寺

一時間,受眾者雲集。

或許達摩自己也沒有想到,禪在往後的一千多年裡,一直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態度。

甚至衍生出了新的藝術形式。禪茶,禪畫,還有前一段大熱的禪武。

禪,無處不在。

少林寺,當然被稱之為“禪宗祖庭“。

認識河南之一:你不瞭解的少林寺

武林聖地:

據說當年達摩在山洞裡打坐的時候,非常專注。佛經記載,他入定的時候,“蜘蛛在他的掌間佈網,飛鳥在他的肩頭築巢“,非常專心。

久而久之,就會覺得身體睏倦。於是,他觀察山上鳥獸蟲魚的動作,自創出了一套“羅漢十八手“用來疏通筋骨,強身健體。

後來,又把這套“羅漢十八手“傳授給他的弟子。

弟子們經過不斷的充實,演化,逐漸形成了少林武功的雛形。

認識河南之一:你不瞭解的少林寺

這個時候的少林功夫,充其量算是關起門來的小打小鬧。

真正讓少林功夫名揚天下的,是“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歷史故事。

隋末唐初,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隋朝大將王世充佔領了國都洛陽,李淵派自己的兒子李世民前去討伐王世充。

在攻打王世充的戰役中,少林寺又十三個僧人率眾起義,幫助李氏王朝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認識河南之一:你不瞭解的少林寺

李世民登基做了皇帝以後,為了感激“十三棍僧就秦王“的功德,特意給了少林寺五項嘉獎。

一:請少林寺的十三個僧人吃飯,席間可以喝酒,也可以吃肉。

二:給十三個僧人每人都封了官爵,其中為首的僧人曇宗,封為大將軍。

三“給少林寺僧人立碑,這塊碑,至今還立在少林寺中。是少林寺的震寺之寶。

四:賜給少林寺田地四十畝。

五:特許少林寺養僧兵500名。

這五項嘉獎,是不是一項比一項更厲害?更實在?

既有精神獎勵,又有物質獎勵。尤其是最後一項,一個寺院,竟然已經可以養兵了,具有了一定的國防功能。

自此以後,少林功夫逐漸名揚天下。

1982年,電影《少林寺》的上映,更是少林寺現代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認識河南之一:你不瞭解的少林寺

單單講了一點點少林寺的歷史概況,發現已經洋洋灑灑寫了這麼多。

在河南,歷史真的是厚重的,厚重的不為外人所知。

但如果你能靜下心來仔細聆聽,真的會發現越聽越有意思。越聽越想往歷史深處走去。

今天沒時間了。

下一篇,我帶你走進少林寺常駐院,我們去探尋,更多少林寺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