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輕易打破自己的第一扇窗戶

早在1969年,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辛巴杜進行了一項實驗: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汽車,其中一輛停在相對雜亂的社區,把車牌摘掉、頂棚打開,結果這輛車當天就被偷走了。而另一輛停在中產階級社區的車,一個星期也無人理睬。後來,他用錘子把那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果僅過了幾個小時就不見了。

不要輕易打破自己的第一扇窗戶

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效應”理論:即環境中的不良現象若放任其存在,就會誘使人去仿效,甚至變本加厲。如一幢建築有玻璃窗破了,而不去及時修理好,可能會有人破壞更多的窗戶;一面白牆如果出現的塗鴉沒有及時清理,牆上就會出現更多甚至不堪入目塗畫……

不要輕易打破自己的第一扇窗戶

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好的東西,一般人們會自覺去維護,不好的東西一旦被破壞,人們就會任其變得更壞。如人們不好意思往潔淨的地面上扔垃圾,而當地面有垃圾不及時清理時,不久就會出現更多垃圾,最終人們將會毫不猶豫順手將垃圾丟棄在地上,而不覺得羞愧。

正如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一樣,讓一件原本好的事情變壞,往往是從一個看起來很小行為開始的。就像遲到第一次沒有被懲罰,後面就會養成遲到的習慣;第一次降低對自己的要求,最後變得對自己沒要求……很多事情就是這樣,由最初的小誘惑、小妥協、小毛病,最後變成擊垮我們的罪魁禍首。所以,不要放任自己,不要輕易打破自己的第一扇窗戶。

不要輕易打破自己的第一扇窗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