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食|天婦羅的前世今生


日本美食|天婦羅的前世今生

日本料理中,金黃色面衣的炸物被稱為天婦羅。無論是快餐還是宴席都有一席之地的菜。今天,天婦羅已經成為了日本料理文化的一部分。其重要性與各類刺身、味增和壽司並列,並因為相對親民的價格而更可能頻繁的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但這種日本傳統食物的出現時間,距今尚不足400年。其源頭也並非日本本土,而是遠在萬里之外的葡萄牙。


日本美食|天婦羅的前世今生


葡萄牙的“花園小魚”


起初,天婦羅的原型是一種名叫“花園小魚”的葡萄牙食品。但其製作所用的食材並非只有魚肉,還包括了很多諸如青豆、甜椒和南瓜一類的蔬菜瓜果。製作時混入提前準備好的麵糊,再進行油炸。由於形狀類似小魚,顏色又因不同食材而五花八門,所以被俗稱為“來自花園的小魚”。由葡萄牙傳教士於16世紀傳入日本,後來於日本流行,所以,日語中的天婦羅是一個徹底的外來語。


日本美食|天婦羅的前世今生


在中世紀,集體信仰天主教的歐洲人,需要在復活節的數週進行齋戒。受其影響,人們將主動不食用肉類與辛辣的調料。但魚類卻被認為不同於陸地生物的肉質,所以排除在齋戒範圍之外。結果自然是歐洲人在每年的一個階段內,需要消費大量的魚肉和蔬菜。葡式的花園魚,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誕生的。


江戶時代大流行


江戶時代的幕府將軍德川綱吉推行生類憐憫政策,最初只是禁止殺狗,最後發展到連一隻蚊子也不能殺,日本民眾對於殺生食肉是一種罪惡,但是過於清淡的食物缺乏足夠的熱量,當日本人見識了葡萄牙人用面裹著蔬菜海鮮油炸的烹飪方式之後,也開始向葡萄牙人學習將蔬菜和海鮮和在面裡炸,天婦羅就此流行開來。


日本美食|天婦羅的前世今生


當時的江戶是世界上難得的“快節奏”城市,路邊攤快餐式的店鋪大行其道,壽司、鰻魚、蕎麥麵和天婦羅這些好吃又方便的食物就此奠定了他們在日本味覺世界中的地位。


日本美食|天婦羅的前世今生


在1669年奧村久正的《食道記》一書中,首次出現了“天婦羅”(てんぷら)的名字,指把食材裹上面衣後油炸的這種烹飪方法。


日本美食|天婦羅的前世今生


當時的天婦羅吃法更接近於現代的“串カツ”(炸串),搭配的醬汁也是重甜重鹹重辣,為了消解油膩和重口味,人們便想出了用天婦羅來搭配白米飯,這就是現在大行其道的天婦羅蓋飯。


日本美食|天婦羅的前世今生

天丼三品

也是在17世紀後期的江戶時代,天婦羅的製作水準也在進一步的提高。源自歐洲的麵糊技巧開始得到推廣,油脂提取技術發展,也讓食用油逐漸變得廉價。更多來自東京灣的海產品,也豐富了天婦羅的口感。最後是醬油的普及,讓天婦羅擁有了標配佐料。

日本美食|天婦羅的前世今生

於是,今天我們所能見到的日料名片,就這樣產生了。大量的日本城市居民,開始聚集到市井的露天攤位上,享用這種可以快速製作的可口食品。在缺乏新鮮海產的地方,傳統蔬菜瓜果則繼續充當天婦羅的主要食材。有時則兩者兼而有之,成為我們今天都很熟悉的拼盤。

日本美食|天婦羅的前世今生

明治維新之後,重新大規模開放的日本,迎來了數目眾多的外國到訪者。一些精心製作的高級天婦羅便脫穎而出,成為了精緻的高檔次飲食。天婦羅開始從日本向外傳播,世界各地都紮下了根。我們今天可以看到的精美天婦羅擺盤,就源自這個時期。

日本美食|天婦羅的前世今生


日本美食|天婦羅的前世今生


日本的職人們更是精耕細作,根據麵糊的濃淡、衣粉的比例、揉麵的技巧、食材的選擇、油溫的高低、炸制的時間等等,擴展出了“金”婦羅、“銀”婦羅、“珍”婦羅等品種。


日本美食|天婦羅的前世今生


雪白的米飯與金黃的天婦羅交相輝映,是無論什麼階層都能盡情享受的美食。這種熱量雖高但讓人如沐春風的食物,總是能讓人在大快朵頤的同時得到享受,這應該是現代人最為難得也是最為期待的感受了吧。

—————————————————

丨四年日語教育講師贈送免費日語資料丨

日語資料以及直播課程免費領取

丨領取免費日語資料點擊上面的鏈接哦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